第一单元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本课知识点扫描一、从无为到有为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三、儒学成为正统背景思想内容措施和影响▲自学指导一阅读第一个子目,回答问题:1、汉初采用什么治国思想?为何汉初要采用这种治国思想?2、汉初采用的治国思想产生什么作用?3、汉初采用的治国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是否还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武帝对治国思想又做出了怎样的调整?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1、儒家思想经历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汉初形势战争破坏社会凋弊“无为”黄老之学(道家)与民休息宽松百家复兴儒学复苏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样做?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2、汉初的“无为”“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核心——无为而治)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中国古代史》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经济状况?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1.经济恢复2.社会稳定3.生活改善土地兼并,商贾膨胀——中央软弱无力边境不宁——和亲王国问题——放纵、姑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积极:消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以前所学内容有何表现?而思想上的“有为”又有何表现呢?1、董仲舒生平(前179---前104年)博览群书,专心致志(“三年不窥园”“乘马不知牝牡”)经历文、景、武帝时代,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是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其特点和实质是什么?“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边境不宁▼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面临问题董仲舒的学说解决之道◇“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限田、薄敛、省役◇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加强君权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特点:◆实质:宣扬的纲常伦理等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评价(组织学生讨论)董仲舒的思想积极消极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②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①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①加强君权,巩固统一②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具有民本思想①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②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应批判①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②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①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自学指导二阅读第三个子目,回答问题:1、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使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思想成为治国思想的?2、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思想成为西汉治国思想后对整个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的措施:思想上: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上:汉武帝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教育上:汉武帝兴办太学,让天下文士学习儒家经典◆、教育状况: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设博士——教育被儒家垄断兴办太学,太学生员学完五经,考试合格后到政府任官——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局面,提高儒学地位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宋朝——————明清——————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2000年津赣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人定胜天B.无为而治C.君权神授D.仁政思想3.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贵君轻C.性善论D.大一统4.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的形成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5.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B.发扬光大儒学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6.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强调实行“仁政”B.提出“以政为德”说C.提出“天人感应”说D.提出“民贵君轻”论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提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典,不是为阐发孔子思想而作;而《论语》是孔子弟子整理的记录其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论语》不在“五经”之中,说明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解析】本题考查西汉中央集权加强的相关知识。在往年高考中出现过中国古代地方行政规划演变的真题,郡、县在不断增加。它告知我们中央集权在加强。材料措施反映了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呐,矛盾是缓和,故A错误。B选项,大家睁大眼睛,本题反映的是地方行政体制的变革,出题人太阴险啦。D错误,不知诸位怎么看出来区域面积扩大了。边患指的是匈奴为患,攘外先安内,加强中央集权后,汉武帝开始有更多精力和实力着手解决匈奴问题。故本题选C。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