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改革课堂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谈数学科“课堂教学设计大赛”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林益生一、这次数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1.用新课程理念改造教学行为(1)努力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包含:①智力与人格要协调发展,把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把“过程与方法”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同等重要的目标。②突出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少参赛设计的教学过程,都力图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线索来展开。•(2)不少设计特别考虑了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意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设计起,就着眼于让学生全面、均衡、和谐发展。•(3)不少设计都在把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着眼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观点与方法,把学生的学、把知识的传授看成是一种探索行动或者是创造过程。•(4)不少设计注意发挥了教育的评价功能。设计中,不仅有小结,有对学生的及时评价,还有教师的自我评价与教学反思。例如:•课例:《生活中的平移》(八年级上,北师大版教材,成都七中育才学较,杨璐依)•——2.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1.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2.调运集装箱的过程;–3.小狗拉着积木在斜坡上的移动过程;–4.电视机在传送带上移动的过程(最后抽象出电视屏幕前后移动的过程)•设计意图:从具体的现实情景中感受平移,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平移”的图案和实例,一起参与讨论,说说他们举出的实例是否是平移。•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平移变换。•二、认识平移现象•[教师活动]提问:关于平移,同学们希望能学习哪些知识?你觉得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适时的点评,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学地、恰当地调整后面的学习环节。•活动说明:由于我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强,善于思考,在同学们的相互补充下,可能作如下回答:•1.什么叫平移?为什么要学习平移?•2.平移有什么特征?•3.怎样将图形进行平移?•[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同学们展示的材料,研究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平移前后哪些变了,哪些没变;通过对前面是否是平移现象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特征,通过同学们的相互补充、整理,明确平移的概念。2.教学设计有特色、有新意•有不少的参赛设计从设计思想、目标确定、任务分析、对学生的了解,到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到结果评价等,都较准确、明朗,有特色、有新意。(1)目标确定恰当。一节课后目标确定究竟怎样才恰当?•课例:《函数的表示法》(高中一年级上,成都七中,罗志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②感受函数的的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目标•①掌握函数的三种常用表示法;•②理解分段函数的意义;•③逐步学会用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复习与巩固待定系数法。•德育渗透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无止境,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无止境,逐渐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评价:目标定位恰当,可以通过检测来确定目标的达成度(2)有准确的教材分析和客观的学生情况分析•课例:《9.9棱柱与棱锥——3.平行六面体与长方体》(高中二年级下B,成都八中曾德刚)•——[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①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平面以及空间向量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节教材在此基础上研究多面体(棱柱、棱锥)的概念、性质和直观图的画法。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掌握多面体的有关知识,而且还可以巩固前面所学内容,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②学生从小学起就对长方体有所认识,但缺乏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③平行六面体与长方体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几何模型,学生已经学过的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我校近几年来的学生整体较差,既缺乏较为系统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应该具有的能力素质,普通班的学生情况更为严峻。对前面学习过的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掌握得还很不牢固,甚至部分女生对此仍感抽象,迫切需要一个实在的模型来帮助他们清理知识并树立信心,而平行六面体与长方体就正是这样一个素材。•评价:对教材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能够瞻前顾后的基础,而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的深刻领悟(这里明确认识到了平行六面体与长方体的模型作用),才能明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真正着力点;只有清醒地认识了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知识的、能力的、心理的问题,才能确定教学的恰当的标高,制定解决这诸多问题的方法与措施。•(3)教学活动设计有特色、有新意。•(4)从设计思想、教材处理、教学过程以及今后还可以怎样改进等多方面进行设计与教学反思。•(3)、(4)两点在不少的设计中不同程度都有所体现,比较典型的是成都七中杜晓雯老师的教学设计,下面仅就其“设计反思”部分作评价:•课例:《点到直线的距离》(高中二年级上,成都七中,杜晓雯)•——五、教学反思•①对于这一节内容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一是让学生理解、记忆公式,直接应用而不讲公式的探寻过程,这样的处理不利于我校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二是课本方式,通过强调对公式的探寻过程,来提高学生利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能力。•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证明过程,含有大量的字母运算而比较抽象。如果没有整体算法步骤分析,学生的思路会缺乏连贯性,所以本节课重点分析了三种算法思想:利用定义的算法,利用直角三角形面积的算法,利用平面向量的算法。让学生在明了算法步骤的前提下,再进行有效的公式证明和自学阅读。•③向量是一种重要的运算工具,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我在本课补充了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方法。实际上,在以后的立体几何的学习中,还将利用这种算法思路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又由于这种方法在思维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分层要求: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所给的证明方法并能够应用公式,较高要求是能够利用向量的方法证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④现代数学认为“几何是可视逻辑”。所以我重视在补充的例题中,突出几何直观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⑤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体验”将会有助于加深记忆,所以我重视在学生应用公式中容易忽略的环节,并在补充的例、习题中给予了设置,以期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评价:从对教材的处理方式可以看出,设计者能够从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通过公式的探寻过程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训练而不是满足于能够做得起几个题目的认识,正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核心;设计的创新之处是明确提出了算法——这也正是高中新课程标准即将要要求的,用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用好现行教材是我们当前教学应有的正确态度;设计两种不同层次的用向量的方法处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师较简略地把思路和算法思想进行展示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一种独立阅读或者独立证明,既表现出设计的弹性,又引而不发,以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探索的习惯。3.还存在着的不足•必须看到,仍然有部分参赛设计从设计思想,到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至如何写出课堂教学设计等,也还存在着较明显的问题,有的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备课”层次上,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了。在教学设计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有着地域上的较显著差异,一些县(区)应当加强对现代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学习与研究。二、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战”设计水平,是现实课堂教学的迫切需要•要搞好教学设计,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一堂好课。•1.好课的标准•(1)好课的标准具有时代特征•(2)课堂教学的本质•现代教育的本质已经从传承知识或者共同活动转变为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的有效学习活动,并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根本作用。从而,评价课堂教学的根本标准,应当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在现实条件下,有效学习形成的条件有:学习内容适当;学习环境尽可能宽松;学习形式多样;学习组织过程科学;学习评价及时与包容。为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在努力创设有效学习环境条件的同时,还要积极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调动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3)对好课的认识•(4)当前认为是好课的观点•●叶澜(华东师大教授):•叶澜教授认为,评价一堂课好不好,其实是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因为评价标准可以随学校、教师、学生、学科、教材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叶澜教授总结了实验学校的教育改革实践经验,提出一堂好课是可以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的,她提倡一堂好课应该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第一,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学生学习来讲,初级的意义至少是学到了东西,再进一步可能锻炼了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第二,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效率的课。效率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来说的,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对好学生、中等学生、困难学生的效率是否相同;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第三,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第四,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一堂实实在在的课,不仅现在可以上,什么时候都可以上。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第五,做到了以上几点后,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叶澜教授说:“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所以,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不要预设什么太完美的课。这种课可以称为真实的课。•叶澜教授说,“五实”并不是一个完善的评价标准,但是教师在追求“五实”的过程中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心胸也博大起来了,同时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生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张民生(国家督学):•他认为,首先,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学生听了一堂好课,会觉得有味道,并产生对下一堂课的期待,学了还想学。如果教师上的课学生不喜欢,这就需要反思了。知识本身、教师鼓励及期待,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今天我们评课,应该评价学生的反应,而不限于评教师的表现。因为所有教师行为都应从学生内在变化上和反应中表现出来。其次,课堂教学中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得。一堂好课,不是为一个人,也不是为几个人,而是为全班所有学生上的,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收获。这就是当前比较公认的观点2.怎样才算是教得好?•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得好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大的改变。教得好不等于讲得好,教得好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而,教得好更应该是促进学生学得好,这常常就表现为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思考与反思”,是否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因而,教学设计要注意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性,有效的设计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充分发展自我。•应该注意的问题二,是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易学、乐学。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数学教学过程也就不再是充满了严谨的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