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20201高等教育法规概论2009年9月05.07.20202第一章绪论一、法律的概念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05.07.20203二、法的功能、作用、价值法的功能、作用、价值有联系也有区别,不可混为一谈。一)、法的功能法本身所具有的性能。它是指法本身所具备的。一般来说,法具有下面5个功能:05.07.202041.调控的功能2.指引的功能3.预测的功能4.教育的功能5.强制的功能05.07.20205二)、法的作用统治者认识到法的功能,为了充分发挥法的功能,统治者将法用来调整社会,从而达到统治者的目的,这就产生了法的作用。如果说法的功能是一个静态的,那么法的作用就是法的功能作用于社会的动态表现。05.07.202061.政治上——巩固政治统治2.经济上——维护经济利益3.社会上——实现稳定秩序4.国际上——主权独立05.07.20207三)、法的价值统治者运用法调控社会所追求的目的,也就是法的价值,法的价值是西方法学移植而来的概念。05.07.202081、秩序价值2、自由价值3、正义价值4、公平价值5、平等价值6、安全价值7、效益价值05.07.20209三、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05.07.202010制裁假定指示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如果则否则05.07.202011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文字表述,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内含的意思表示。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一般而言,法律规范由多个法律条文组成。05.07.202012法律规范的类型: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05.07.202013四、立法流程提出法律议案审议法律议案公布法律通过法律05.07.202014现行宪法规定的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简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军委05.07.202015立法权限划分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各部委省级人大和较大城市人大特别行政区立委及政府省政府较大城市政府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地方法规特别行政区法规自治条例军事法规自治区人大自治区政府05.07.202016五、法律关系社会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法律关系——被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法律上的意义(产生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05.07.202017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政府、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自然人(公民)等(人类中心主义)客体: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物行为智力成果内容:权利义务05.07.202018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概念面临挑战动物能否成为主体?美国“猴子纳税”纠纷。1.人与人的关系=权利义务关系吗?那么法律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到底是人与人?权利与权利?权利与义务?还是义务与义务?2.“人的权利”与“人的权利”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吗?那么“我的狗”与“你的狗”的关系等于“我与你”的关系吗?3.权利是人还是物?权利与权利的关系实际是物与物的关系吗?4.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吗?那么到底是物质关系?还是思想关系?05.07.202019六、教育法律关系1.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指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关系。我国教育法律关系包括san类:(1)行政法律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特殊法律关系。05.07.2020202.教育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2)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教育法律关系客观表现形式。(3)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应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05.07.202021七、违法1.违法的概念违法是人们违背法律的、对社会有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1)客观上,违法是人们违背法律的行为。(2)违法是对社会有危险性或有害的行为,有被侵害的客体,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3)主观上,行为人有过错。(故意过失)(4)违法主体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人。05.07.2020222.违法的种类(1)刑事违法,就是犯罪,是指触犯行律、应受到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2)一般违法,是指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其社会危害性较小,情节较轻,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一般违法又可以分为两种:行政违法,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受到行政制裁的行为,包括职务过错,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民事违法,即违反民事法规,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民事义务或违反民事义务造成对方损失的行为,包括债不履行和侵权行为两种,侵权行为是指加害人不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或财产的行为。05.07.202023八、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法主体对违法行为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其主要特点是:(1)法律责任是法律上有明确规定的。(2)法律责任是以国家名义对违法者作出的一种谴责。(3)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刑事违法行为要负刑事责任,民事违法要负民事责任,行政违法就要负行政责任。05.07.202024九、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法律制裁有以下三种情况:(1)刑事制裁。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2)民事制裁。主要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3)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等。05.07.202025十、法律救济任何法律制裁都有救济程序保障,以确保公平公正。程序观念05.07.202026第二章宪法一、宪法的概念和地位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的法律规范。05.07.202027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权利义务现代化建设宪法——国家的根本法05.07.202028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效力高于普通法律行政法规组织规章公民的行为准则二、宪法的效力05.07.202029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提出修正案通过修正案修正案生效05.07.202030新中国的四部宪法1、1954年宪法2、1975年宪法3、1978年宪法4、1982年宪法(现行)——1988年第一次修正——1993年第二次修正——1999年第三次修正——2004年第四次修正三、我国宪法立法05.07.202031四、宪法中的教育条款五、依法治国法治国家的核心——依法行政依照程序履行行政管理。长期以来:重结果,轻程序。05.07.202032第三章教育法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教辅人员一、教育法的概念调整在教育行政、教育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其他部门政府05.07.202033二、我国教育立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人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同年9月1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人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修正)05.07.202034三、教育的性质、地位和教育方针(一)教育的性质《教育法》第3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05.07.202035(二)教育地位教育在社会上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十七大报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法》第4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如何保障?05.07.2020362.优先发展的保证(1)尊师重教《教育法》第4条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2).经费保证《教育法》第七章一个体制:第53条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05.07.202037两个比例:第54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05.07.202038三个增长: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05.07.202039五条渠道:第56条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第57条税务机关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第58条国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和扶持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兴办校办产业。第60条国家鼓励境内、境外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第62条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05.07.202040(三)、教育方针宪法对教育方针如何表述?46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05.07.20204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党的教育方针比较(一)国家的教育方针:《宪法》(1982)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法》(199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党的教育方针:十六大报告(2002年):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七大报告(2007):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05.07.202042四、教育的基本原则(一)、重视德育的原则《教育法》第6条1.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二)、继承和吸收优秀文化成果原则05.07.202043(三)教育公共性原则《教育法》第8条1.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2.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制度的活动十七大报告: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05.07.202044(四)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教育法》第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1.教育起点平等:?2.教育过程平等:?3.教育结果平等:?05.07.202045(五)、特殊扶持和帮助原则《教育法》第10、37、38条1.对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扶持和帮助2.对残疾人的扶持和帮助05.07.202046(六)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原则《教育法》第11条1.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2.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十七大报告: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05.07.202047(七)、教学语言文字原则《教育法》第12条1.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2.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八)、奖励激励原则《教育法》第13条1.精神奖励2.物质奖励05.07.202048五、教育基本制度(一)、国家实行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