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颈动脉针推康复科岳瑜老年人古语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老龄化社会老龄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现状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13.7%。2012年10月23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称,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未来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10.20日《新闻联播》----播报寻人启事中央电视台公益节目-------我的父亲母亲央视重力推出大型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主旨是关心老年痴呆症,给生命两头同等的关爱为老年痴呆症正名阿尔茨默病老年痴呆症的形成脑变性疾病脑组织病变表现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脑血管病:最常见的有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内分泌疾患: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都可能引起痴呆。营养及代谢障碍营养严重缺乏,如维生素B1、B12以及烟酸、叶酸缺乏症均可导致痴呆。脑梗与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病:最常见的有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由于一系列多次的轻微脑缺血发作,多次积累造成脑实质性梗死所引起。此外,还有皮质下血管性痴呆、急性发作性脑血管性痴呆,可以在一系列脑出血、脑栓塞引起的脑卒中之后迅速发展成痴呆,少数也可由一次大面积的脑梗死引起。总之,脑血管病也是老年痴呆较为常见的病因。脑梗(心梗)是怎么形成的血管壁不光滑血液里出现非常多的脂质垃圾形成斑块,并附着在血管壁上管腔狭窄斑块脱落通道受阻大量医学数据证明发生脑梗(心梗)的患者,前期颈动脉(全身局部血管)都不同程度的有脂质斑块在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5—8年发生脑梗的几率达62%卫生部将颈动脉斑块的筛查列为我国公民健康重点专项认识颈动脉判断中风的千里眼动脉与静脉的区别动脉的血管因随心脏搏动,叫动脉;相对来说,静脉血管不随心脏搏动,所以叫静脉。动脉的分类脑动脉颈动脉上肢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什么是颈动脉存在于脊椎动物颈部的动脉。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分布至头顶部和颜面部。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分布至脑和眼眶内颈动脉的重要性供应所有脑组织的营养要素都通过颈动脉供给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301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0例,经临床及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70±15)岁,对照组为同时住院的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共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76±4)岁。并将脑梗死组分为两组,甲组是无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脑梗死18人,乙组是有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脑梗死的82根据卫生部统计,所有的脑卒中患者前期颈动脉都有斑块,都不同程度的有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血管壁有外膜、中膜、内膜,三层膜紧贴在一起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不是集聚在内膜上,而是参与一系列生化反应后穿透内膜,集聚在内膜与中膜之间,继续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这样,越集聚越多,把内膜顶起来,鼓成一个包,这个包就叫斑块。斑块表面不光滑,较粗糙,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容易集聚在上面,形成血栓,而血栓又容易脱落。斑块还会继续加厚,那么血管就变狭窄。这是因为内膜被穿透、受损。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是由于多重危险因素导致的颈动脉血管壁损伤、血流中的有形成分聚集所形成的团块状结构。这有点类似厨房下水道中积存的油污,时间久了会导致下水道堵塞。形成斑块的关键形成斑块的关键,在于内膜受损。颈动脉的上端分了岔,形成两个支脉:一个支脉通向大脑,叫颈内动脉;一个支脉通向脸部,叫颈外动脉。血液由宽的动脉流入窄的支脉,流速会加快,还有分岔处的阻力、分岔的角度,这三个因素共同导致血流在进入通向大脑的颈内动脉后形成湍流和漩涡,湍流和漩涡形成了与颈内动脉血管壁垂直的力,使血管壁内膜受损,然后一步步形成斑块,造成狭窄。斑块的分类斑块超声分型依据超声形态上的表现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混合斑4种。从超声表现看,扁平斑为局部隆起或弥漫性增厚,呈较均匀的低回声;软斑为局限性突入管腔,显示不同强度的混合性回声或均匀的弱回声,表面有连续的回声轮廓及光滑的纤维帽;硬斑系由于斑块内钙化或纤维化,局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或较明显的声衰减;混合斑超声表现回声不均匀,强、中、低回1.3.3斑块表面规则程度依其表面形态规则程度分为Ⅲ度:①斑块表面光滑,纤维帽轮廓清晰。②斑块表面粗糙不平,呈多孔状表现。③斑块表面可见较大范围龛影,回声缺失颈动脉斑块的危害1、颈动脉斑块的危险主要在于不稳定斑块,也就是在血管壁上不牢固容易脱落的斑块。2、当斑块整块或者部分脱落后就成了血流中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大脑堵塞远端脑动脉,导致栓塞事件。3、根据堵塞血管的大小及堵塞的时间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小血管堵塞症状较轻或者无症状,大血管堵塞会导致突发的偏瘫、失语等症状。堵塞时间短的,会出现一过性的言语不清、头晕、肢体麻木或者无力。颈动脉狭窄内中膜厚度的变化:a、IMT<1.0MM正常b、1.0MM<IMT<1.2MM内中膜增厚c、1.2MM<IMT<1.4MM斑块形成d、IMT>1.4MM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危险。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是作为血液由心脏通向脑和头其它部位的主要血管的颈动脉,出现狭窄的症状。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颈动脉狭窄者约占9%,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同侧脑梗塞的发病率高达90%-95%,同时颈内动脉狭窄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狭窄临床表现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颈动脉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存着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头臂型大动脉炎造成的颈动脉狭窄多见于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女性。临床上依据颈动脉狭窄是否产生脑缺血症状,有症状性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有症状性(1)脑部缺血症状:可有耳鸣、眩晕、黑蒙、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眼部缺血表现为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等。(2)TIA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一过性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h内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3)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临床症状有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严重者出现昏迷等,并具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的体征和影像学特征。颈动脉狭窄---无症状性许多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有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血管杂音。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重度狭窄或斑块溃疡被公认为“高危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2009年9月—2010年3月对301医院高血压入院病人进行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随着高血压严重程度的增加,斑块发生率升高。提示血压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促发因素另一方面,收缩期血管壁张力增加,压差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反向与前向血流紊乱导致血管壁损伤,内皮功能受损,中膜及内膜增厚,脂质沉积,从而诱发或加剧斑块形成高血脂与颈动脉斑块胆固醇、甘油三酯是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原料,胆固醇越高、甘油三酯越高越容易形成颈动脉斑块,久而久之,斑块脱落,导致中风。糖尿病与颈动脉斑块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引起血小板功能紊乱,容易集聚在血管壁上,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后,使内膜受损,受损的内膜容易被穿透,形成斑块。血小板继续集聚在斑块上,则形成血栓。糖尿病人胰岛素异常,胰岛素异常导致代谢异常,使胆固醇增加;胰岛素异常还导致血管细胞增生,使血管发生硬化。糖尿病伴随高血压的患者,90%的并发症是动脉硬化,80%的患者将死于动脉硬化,具体的讲,20%的患者死于脑中风,60%的患者死于冠心病。缺血性眼病与颈动脉斑块缺血性眼病的表现是两眼或单眼短暂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视物重影,这是眼动脉缺血所致,而眼动脉的血液来自于颈动脉,根源在于颈动脉形成斑块,造成狭窄,阻塞血流。那么,有了上述症状,不光要看眼科,更要看神经内科,查查颈动脉。眼动脉缺血不仅是脑中风的先兆,还会导致青光眼。慢性牙周病与颈动脉斑块慢性牙周病患脑中风是健康者的2倍;掉牙8颗,脑中风增至3倍;掉牙12颗,脑中风增至4倍;掉牙16颗,脑中风增至5倍。颈动脉彩超筛查---刻不容缓颈动脉因为分岔,所以在颈内动脉最容易形成斑块,最容易狭窄;颈内动脉的斑块和狭窄早于脑血管,所以是脑血管的“窗口”和警报器。保护颈动脉就是保护生命防止脑梗塞,颈动脉筛查是关键各大媒体对颈动脉筛查的报道什么人应当进行颈动脉彩超筛查具有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长期吸烟史、长期大量饮酒、慢性牙周炎病史、缺血性眼病史60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特别强调:已患有脑中风的患者,应当每年至少一次的颈动脉彩超追踪注意事项•需要平躺•不要佩戴项链及饰物•尽量不要穿高领衣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