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故事与心理治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專題講座紀錄95041隱喻故事與心理治療主講人:王理書一、隱喻是什麼?在心理治療的文獻上,隱喻被定義為一種語言表達和認知結構的形式,涵蓋了不同文本和建構系統間的轉換(Lakoff&Johnson,1980)。隱喻是一種非白描的語言形式,且表達裡包含了圖像或影像。Papp(1982)認為隱喻這種圖像式的語言,通常呈現了一個綜合性及整體性的經驗。隱喻提供了一種有彈性的表達形式,本身非常容易擴張,涵蓋了認知、語言、記憶和創造力的範疇。隱喻本身會引發聆聽者有如冥想般的身體經驗,與知覺感官不同層面的經驗。隱喻富含影像,可以有效率的運用在問題解決上。是所謂的一種”複雜現象的象徵化’,將複雜的人類經驗用一種富含影像的文字呈現。(Rule,1983,1984)二、隱喻故事與心理治療長久以來,在心理治療的理論和實務上,隱喻就一直被提及(Mark,1988):在精神分析上,隱喻被稱為「一種對遺忘的身心經驗之自發性表達」,這樣的表達是那些潛抑或防衛機主等潛意識素材,透過隱喻透露出來(Aleksandrowicz,1962;Ekstein,1966)。Rogers也曾經將隱喻的功能與夢或象徵素材作類比。他提出”modalambiguity”的名詞來說明隱喻同時又是想要藏起來可是又想要透露的內在素材。在現象學取向的心理治療,視隱喻為一種內在世界的主觀結構,透過隱喻,我們可以窺視案主內心世界的真實活動。而隱喻所透露的訊息,專題講座紀錄95042同時是一種心靈的部份靜態也呈現了心靈改變的傾向(Mark,1988)。使用隱喻能夠促成人格的改變嗎?隱喻和人格結構的關係是什麼呢?Binswanger(1946/1958)提出了”modesofbeingintheworld”的說法,來表達內在世界與隱喻世界的許多關連。隱喻是內在世界的一種表徵,在解讀案主的隱喻時,無法與案主的真實經驗分開。有些隱喻很原型,透露了人內心潛意識的集體表徵。而透過述說,分享隱喻的過程,我們得以進入案主的主觀現象場,而有機會促成案主人格結構的改變。如下圖表示:主觀隱喻世界圖像案主的主觀世界與案主所透露的隱喻圖像之間,有許多千絲萬縷的關連,透過進入隱喻世界中探索,分享,同時也瞭解了或分享了案主的內在世界。若談到「是否改變案主的隱喻」時,Polanyi(1966)提到案主的隱喻本身就隱含有改變的元素。要產生改變的思維需要深入研究案主所產生的隱喻之基本結構與特色。而在後現代的心理治療傾向,重點似乎不在「去改變一個隱喻,讓案主透過隱喻可以得到自由」,而是「讓案主明白,對於他的人生隱喻,他有改變的自由和權力」。在此隱喻相對於案主面臨的經驗本身,是一種主觀的詮釋,透過詮釋,案主篩選對經驗本身的知覺與認知,若案主能體會到自己有改變隱喻的自由,也就是自己能詮釋自己的人生經驗,則案主面對人生經驗時,變成了一個握有主權的改變者。無須要協助創造一個個案主想要的經驗。專題講座紀錄95043在心理治療的文獻上,從精神分析到敘事治療,處處都有提到隱喻的研究。而各家學派應用隱喻的方式與傾向也不一樣。根據隱喻產生的來源,可以分成:1)案主產生的隱喻和2)治療/諮商師產生的隱喻;甚至也可以由案主和治療/諮商師交相建構出一個治療性的隱喻。分別說明如下:1)案主在言談之中會自然產生隱喻,這種自發性的隱喻,常常透露了案主內在潛意識的訊息,若治療/諮商師能留意或抓住案主的隱喻,則可發揮隱喻本身的治療效能。有時候我們會邀請案主自己產生一個隱喻,”說說看,在那種情境下,妳覺得自己像什麼?”這也屬於案主產生的隱喻。雖不若自發產生的那麼自然,但當我們在案主談了一段深刻的經驗之後,邀請案主進入內心世界,產生一個隱喻,這樣的認知歷程,等於邀請案主作一個meta-性的思維活動,案主有機會將整體的內在經驗,用一個有圖像的隱喻語言來呈現。這也是很珍貴的內在訊息。另外有些時候,在會談時,我們會運用畫圖的方式來呈現或總結案主的經驗,圖畫本身也是案主內在經驗的一種表徵,若邀請案主開始就他的圖畫來”說故事”,也等於是產生一種隱喻式的表達。2)另外的情境是,當我們在聆聽案主說話時,心裡會被一些影像或一句話給”抓住”,也就是自然的浮現出圖像,且有重複性。這時候我們若與案主分享”當我聽妳在說話時,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一個畫面,就是你好像站在一個懸堐上,而後面有追兵”或是”聽妳說時,我一直浮出台語的諺語『頭洗到一半了』,就看見妳頭髮濕濕的,卻不想洗了這樣。”妳覺得怎樣?這屬於治療/諮商師自發產生的隱喻。而另一種情形是,治療/諮商師刻意的用隱喻的形式去思考案主的經驗,而與案主分享隱喻。另外有些文獻討論到,運用隱喻式的思考與圖畫來協助培養新進諮商員或作個案督導使用。這類作專題講座紀錄95044法是鼓勵治療/諮商師運用隱喻的圖像方式來思考案主的情形,甚至是治療角色與治療關係。3)前述兩段討論到的是隱喻產生的二種情況,但隱喻可以發展成一個更完整而複雜的隱喻,甚至是故事。這時候,可以讓案主自行發展出完整的隱喻,或是全部由治療/諮商師發展完成來說給案主聽。但一種很好的作法是:二個人共同建構。有點向交互說故式的情景,由二人輪流共同創作一個隱喻。此外,根據隱喻的形式,可以分成1)簡單的隱喻;2)類比式的故事3)隱喻故事。1)什麼是簡單隱喻?就像是:有個身體有殘障者說”我覺得我好像個石頭”,這隱喻很簡單,就是一個石頭的意象。但雖是很簡單的隱喻,我們好奇的是,這隱喻指涉向哪裡?這石頭象徵的是什麼?是案主自己的自我認同?還是身體的感覺?心理的感受?或是置身於世界上與人互動的感覺?這些案主並沒有明說,需要去探討,但很多時候,隱喻所表達的經常是全面性的,上述所聯想到的皆可能成立。所以,一個簡單的隱喻,也可能包含很整體豐富的現象場。2)類比的故事。有時候,案主說的是:”我的心情就好像仙蒂瑞拉失去魔法的瞬間,馬車變成了南瓜,衣服變回了破爛衣服”案主借用灰姑娘的童話故事描述了自己的心情。此刻,灰姑娘的故事與案主的處遇在心境上是類比的,那是否整個童話能類比到案主的故事?案主本身的自我認同就是灰姑娘嗎?衣服象徵什麼?或者只是繁華與平凡的類比?這些是要很小心的探討,有時候,二個故事可能有全面性的類比對照;但也有可能類比的就只是那種失落感而已。另一種類比的故事較聽不出來是隱喻的形式,但它包含有專題講座紀錄95045隱喻的本質:案主說”這次經驗讓我想起小時候吃西瓜的時候,哥哥總是吃到大塊的,而我們這些妹妹,就是等哥哥挑盛才輪到我。”這個例子,案主從現在的處境,自然聯想到過去的記憶。這二段記憶之間有一種類比的關係,這樣的故事之間,也可以視為隱喻故事,用來探討和運用。3)隱喻故事。運用一個匹配於案主內在經驗的故事,用來與案主的內在世界溝通。這一傾向的隱喻,以MiltonErikson為箇中翹處。其弟子D.Gorden(1965)出的”TherapeuticMetaphors”一書,為系統述說隱喻故事的早期經點著作。此外,Erikson的徒孫們在NLP的領域也應用了隱喻故事的。在中文的書籍,可參考:”催眠之聲伴隨你/生命潛能出版社”,或是”童話許願戒,人本自然出版社”二書。三、隱喻故事與個案研討隱喻是一種視覺性的思考,相較於單純的文字本身,更容易呈現會談過程裡複雜的整合性資訊。在文獻上有作者呈現了運用畫圖與隱喻的方式用來作個案研討或是新手諮商員的訓練。分別陳述如下:A、用隱喻與圖畫來觀看個案會談歷程:此報導是以視覺的方式來思考諮商歷程。主要透過圖像為主來討論個案工作。此方法詳細過程請參考:(JournalofCounselingandDevelopment/April1988/Vol66/NormanE/Amundson)主要有四個步驟。Ⅰ.用一種視覺地圖的方式,來總結會談的歷程。Ⅱ.討論這個案主的特殊問題。Ⅲ.討論諮商過程裡,案主與諮商員的關係。專題講座紀錄95046Ⅳ.經過了上述的討論,如何增添或修剪原先的圖?B、用隱喻圖像來探討我與個案的關係:此報導先以文字性的探討,再輔助以圖像式思維。主要在個案研討上用以訓練新手諮商員。此方法詳細過程請參考:(CounselorEducationAndSupervision/December1988/Vol98/F.IshuIshiyama)其過程主要有四個步驟:Ⅰ.非視覺性的個案描述針對一次諮商會談,或一特殊的主題,請諮商員回答下列問題:1.我認為案主的主要關切是什麼?2.案主和我互動的方式是什麼?3.在這一次會談,我嘗試作些什麼?4.在會談中,扮演諮商者的我,感受到什麼?5.這次會談進行了什麼?6.我認為案主從此次會談得到什麼?Ⅱ.視覺案例的描述產生一個一般的隱喻,影像或是這案例的符號象徵。可以回答以下四個問題:1.我知覺到案主的主要關切,若用視覺影像或是隱喻來描繪,會像什麼樣子?2.在過程裡,案主對我的回應方式,和給我的感受,若用一視覺影像或隱喻來描繪,會是什麼?3.在過程裡,我看見我自己像什麼?4.這個會談,若用一視覺影像或隱喻來描繪,會是什麼?專題講座紀錄95047Ⅲ.畫圖用符號,畫畫,和文字說明等來建構出上述的隱喻和影像。說明如下:『請在紙上自由的畫出這一節的會談,這無關美或不美,主要在於你如何表達你的主觀經驗,案主的經驗,以及會談裡的關係。妳可以自在的畫出很抽象的符號,語言或加上任何文字說明。確定在你的畫裡,包含下列要素:1身為一個人和諮商員角色的你自己,2案主的關切3妳和案主的關係4此會談走得怎樣?5這個案子要往那裡去?』Ⅳ.個案呈現和討論帶著圖畫和視覺性的描繪摘要和大家作討論。四、以交互說故事來輔導學生交互說故事,故事本體由案主和治療/諮商師共同建構。而隱喻基本結構,則可由個案自發性產生,或由治療/諮商師自發性的產生。也就是說,在會談過程裡,治療/諮商師開放自己的知覺與感受,去融入案主的現象場(當下產生的現象場,以及過去會談所匯集出來的整體性意象),而在此過程裡,若聽到案主自發的說出一個隱喻,且這個隱喻能讓治療/諮商師同時也有整體性的感官知覺(包含影像,感受,歷史感,意義感等等),則可以在白描式的會談之中,停下來,作一個交互說故事的活動。或者治療/諮商師在會談過程裡,腦中浮現出一個意象,一個有故事意涵的意象。則可以分享此意象,並接著一個交互故事創作的活動。上面段落的整體概念就是,產生隱喻結構是一個潛意識的工作。當二人的會談進入一共同的意識流裡,這樣的創作能量尤其明顯,甚至有時專題講座紀錄95048二人會同時產生隱喻意象。整體概念如下圖所示:案主開放二自己的人內在世界形成產生諮商師開放融隱喻自己的合結構接收系統意識流這不是一個刻意的過程,而是等待那樣的意象發生。產生的隱喻結構,與案主原先的內在困局之間,通常有以下三種關連(Angus&Rennie,1989)。1)隱喻出案主內在經驗。隱喻用來呈現出案主經驗到的內在世界,包含感受、想法、情節本身。2)隱喻出案主在經驗裡的自我認同。3)隱喻出案主與外在世界(包含重要他人、內在自我、或主觀上的客體)的互動關係。舉例:大仁和小珍:今天雖然我們只談了一個小時,但我覺得我們已經直擣問題的核心。那就是,為什麼小孩經常會跑出去,而惹來許多麻煩事?這要感謝你們努力和我一起研究,協助我找到的關鍵:這關鍵就是,大仁在第一次就跟我說過的:『我們夫婦一個人扮黑臉,一個扮白臉。』其實,一人黑臉一人白臉,是很好的作法。但今天同時見到你們才知道,黑臉不贊同白臉,認為白臉太寵小孩,甚專題講座紀錄95049至干擾黑臉的管教效果。而白臉不支持黑臉黑的程度,覺得黑得太黑了,連自己都會害怕。這真是關鍵啊!所以我們下次見面要討論的就是:黑臉和白臉如何互相支持。讓白臉黑臉的效果都能發揮,小孩可以感到愛又有紀律。我相信黑臉也不是故意把臉涂黑的,黑臉有他的理由。而白臉也不永遠是白的,白臉也有嚴格的時候。一個家若能有黑有白,而黑白有時能互調。互相支持,二人站同一國。那真是全家的幸福。王老師2001/8/14以上雖是一個完整的隱喻(不單是個隱喻結構),但我們可以看到,一開始的隱喻結構就是「黑臉和白臉」,而這個隱喻是案主自行創作的。案主本來呈現此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