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章丘市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一、概述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定义一、概述1.发病季节:四季可发病,好发于夏秋季。2.好发年龄:主要见于5岁以下,尤以3岁以下为多(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3.传染性强: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发病情况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CoxA组的16、4、5、7、9、10型CoxB组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最常见为CoxAl6及EV71型,重症主要由EV71引起病原学●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是本病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流行间歇期:主要传染源是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传染源二、流行病学主要是通过人群间密切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日常接触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生活用品传播●水源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口感染●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传播传播途径二、流行病学●人群对肠道EV71型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抗体;患者主要为儿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85%~95%●国外报告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1次,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生,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卫生部防控手足口病专家称目前尚无预防疫苗。易感者二、流行病学●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流行特点二、流行病学目前流行情况目前流行情况婴儿和儿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三、临床分期(1期,手足口出疹期)疱疹特点: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三、临床分期(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三、临床分期(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三、临床分期(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三、临床分期(5期,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四、临床分型(一)普通病例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常见症状: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主要体征:口腔粘膜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约1周可自愈。四、临床分型(二)重症病例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1.神经系统: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软瘫2.呼吸系统:肺水肿或肺出血3.循环系统:心肌炎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仅为瘀斑),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作出诊断。五、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病原学检查: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病毒。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六、物理学检查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七、诊断最简单诊断方法标准诊断方法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六.诊断(最易记的)在流行季节发病,接触史。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手、足、口、臀部皮疹。(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六.诊断(标准方法)(一)临床诊断病例1.普通病例2.重症病例(二)实验室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六.诊断(一)临床诊断病例(快速诊断)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1.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2.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作出诊断。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手、足、口、臀部皮疹或伴发热流行季节流行疫区接触史儿童手、足、口、臀部皮疹,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六、诊断(二)实验室诊断病例(须要时间,“慢断”)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EV71、CoxA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EV71感染重症病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甄别确认第2期、第3期。下列指标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一)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二)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七、重症病例早期识别(三)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四)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七、重症病例早期识别(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六)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可疑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例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EV71感染重症病例甄别的关键是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七、重症病例早期识别(一)普通病例。需要与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鉴别,如疱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以及风疹等鉴别。(二)重症病例。1.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1)其它病毒所致中枢神经系感染的鉴别(2)以迟缓性麻痹为主要症状者应该与脊髓灰质炎鉴别。2.本病并发肺水肿与重症肺炎鉴别3.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应与爆发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鉴别。八.鉴别诊断九.处置流程(一)留观指征?3岁以下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五天以内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门诊治疗者,必须交代家长注意隔离,适当休息,注意发热、精神、呼吸、有无抽搐等情况,沟通内容记录于病历上,并注明随诊。建议开药在3天以内。轻症病例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住院治疗:1.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2.肢体肌阵挛、无力或瘫痪。3.呼吸浅促、困难。4.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具备上述第3、4条之一者应收入ICU救治。(二)住院指征附:结束留观标准同时符合以下5点:1、病程≥5天(实际尚有传染性,需隔离)2、体温正常3、外周血白细胞正常4、皮疹基本消失,水疱结痂5、一般情况好十.治疗要点EV71感染重症病例从第2期发展到第3期多在1天以内,偶尔在2天或以上。从第3期发展到第4期有时仅为数小时。因此,应当根据临床各期不同病理生理过程,采取相应救治措施。第1期:无须住院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门诊医生要告知患儿家长细心观察,一旦出现EV71感染重症病例的早期表现,应当立即就诊。十.治疗要点第2期: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高压;适当控制液体入量;对持续高热、有脊髓受累表现或病情进展较快的病例可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四肢皮肤温度变化等可能发展为危重型的高危因素,尤其是3岁以内、病程5天以内的病例。九.治疗要点第3期:应收入ICU治疗。在第2期治疗基础上,阻断交感神经兴奋性,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米力农、酚妥拉明等,同时给予氧疗和呼吸支持。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十.治疗要点十、治疗要点第4期:在第3期治疗基础上,及早应用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或高频通气。肺水肿和肺出血病例,应适当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不宜频繁吸痰。低血压休克患者可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病例,可考虑体外膜氧合治疗。十、治疗要点第5期:给予支持疗法,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肢体功能障碍者给予康复治疗;个别病例需长期机械通气治疗以维持生命。十一、重症病例治疗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速尿。(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3)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1.0mg/(kg·d)。(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十一、重症病例治疗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PEEP4~8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液量)。(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十一、重症病例治疗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