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社会工作PPT精选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个案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个案社会工作的技术、技巧•【教学要求】•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掌握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掌握个案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掌握个案社会工作的技术与技巧•问题一: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是什么?•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问题二:这三大传统方法那个方法出现的最早?•19世纪中后期的慈善组织会社采用友好访问员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开始,因此社会个案工作是最先被提出来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的一种专业方法第一节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一、个案社会工作的界定•(一)个案社会工作的界定(P186)•王思斌: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与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李迎生: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与技术,协调可资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直接的一对一的服务,以协助案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二)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特点(P187)•1、社会个案工作是以专业知识和技巧为基础的社•2、社会个案工作的对象或案主是有问题的个人或家庭,注重个人或家庭的独特性。•3、社会个案工作注重并了解个人或家庭发生问题的内、外在原因•4、社会工作者注重调动各方面的资源,特别是社会资源,以解决个人或家庭面临的问题。•5、社会工作者注重建立专业关系以开展工作,注•6、社会个案工作特别强调案主自决,社会工作者•7、社会个案工作的目的是帮助个人或家庭摆脱困境,以达到与社会的良好适应。二、个案社会工作的优势和不足(p187)••社会个案工作的优势,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一对一地直接讨论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能够建立起比较密切的专业关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2、一般而言,该方法所涉及的案主问题不很复杂,涉及面不广,工作者了解情况比较容易,也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以•3、社会工作者易于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果,便于总结经验、教训,使工作得以不断改进。•1、社会个案工作只能涉及微观层次的社会问题。•2、社会个案工作只能解决简单的社会问题,或充当解决复杂问题的辅助方法。•3、运用个案方法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配置三、个案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一)强调个人的道德因素的时期,社会个案工作方法开始萌芽(19世纪到20世纪初)•(二)强调社会因素的影响时期,社会个案工作方法初步形成与体系化(“慈善组织会社”后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三)重视心理因素影响的时期,社会个案工作方法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30年代)•(四)强调综合因素的影响的时期,社会个案工作方法趋向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五)社会个案工作的新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目前)第二节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模式•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二、行为修正模式•三、任务中心模式•四、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五、人本治疗模式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p193)•(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由来•心理社会派社会个案工作的起源可上溯至芮奇蒙德的《社会诊断》一书。一开始这一学派被称为“诊断学派”。•20世纪30年代,汉密尔顿(GordonHamilton)发表《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理念》(BasicConceptinSocialCasework)一文,对心理社会派首次做出了系统阐释,成为该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后来,哥伦比亚大学的郝里斯(FlorenceHollis)将该派进一步发扬光大,从而使心理社会派社会个案工作成为社会个案工作的重要理论派别之一。•心理与社会学派主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以及系统理论。(二)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三个方面的压力有关。•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三)心理社会治疗程序•第一阶段:研究——收集资料,了解服务对象•第二阶段:诊断——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心理动态诊断:对服务对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评估。•缘由诊断:对服务对象的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分类诊断: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出判断。•例如:一名青少年成长中很自卑,到底是什么原因,是生理、心理还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导致他有自卑情节。•第三阶段:治疗(四)心理社会治疗技巧•支持技巧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和同感等方式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给予服务对象必要的肯定和认可;•直接影响则是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调整服务对象的不良行为。•现实情况反思: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多处的实际状况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的技巧;•心理动力反思: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的技巧;•人格发展反思: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以往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直接服务技巧: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间接服务技巧: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技巧。•非反思性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服务技巧。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案例:心理社会治疗法个案•一、基本资料•葛某,女,21岁,上海市浦东新区人,职校毕业,家住本市某路某号某室。葛某由于长期找不到稳定的工作而比较悲观,情绪低落,对居委有偏见。•二、背景资料•案主的父亲坐牢,还有三年才出狱,母亲改嫁。案主现和姑姑全家以及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姑姑以前开点心店,但现在身体不好而没有继续经营。姑姑夫妻俩没有退休工资,全家靠案主奶奶的退休工资和案主的低保费生活。二室一厅的房子有六口人住,家庭经济较拮据。案主本人享受低保,曾作过多份临时工,但都不长久。居委会安排其面试也没有结果,因此案主对居委会有不满。由于家庭贫困,案主家与邻居的关系也不好。•三、主要问题•案主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拮据,案主又一直找不到稳定工作,一直做临时工,因此情绪低落、缺乏自信、悲观。•案主虽然有姑姑照顾,但始终没有父母的关爱,缺乏家庭温暖。•案主对居委、对社会有片面、消极的看法。•四、问题分析•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案主得不到正常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因此自我评价较低、有自卑感。进入社会后一直做临时工,找不到稳定工作;寄居的姑姑一家也是感叹社会不公的弱势群体,这些都加剧了她的自卑和痛苦,并由此产生了对社会和机构的偏激看法。•社工可以同时促使案主个人、案主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改变,使得案主和环境达到平衡。六、工作计划•目标:协助案主恢复自信,改善悲观情绪,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改变其对居委、对社会的片面看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具体计划:•(一)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了解案主目前状况,舒缓可能会产生的不安与忧虑。•(二)从客观现实与案主心理这两个方面为案主分析问题,鼓励案主先从临时工做起;协助案主建立自信。•(三)从社会方面为案主分析问题,鼓励案主多交朋友、变开朗一些。•(四)改变案主读书无用的错误认知,鼓励案主多学习一些职业技能,并要从身边的资源和社会网络着手,同时还要主动改善与亲戚、邻居的关系。•(五)根据案主转变的情况,适时为案主提供职介所等机构的就业信息,鼓励其就业。三、行为修正模式(p176-p177)•(一)由来•行为修正派社会个案工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行为心理学发展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社会个案工作模式。它并不关心无意识或心理这种看不到的东西,只把行为当作治疗的对象。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经典条件反射的内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治疗技巧•系统脱敏:就是要求助者在放松状态下逐渐靠近,接触恐惧对象,这样就可以抑制或这消减求助者的焦虑反应,从而帮助求助者逐渐克服恐惧症状。•厌恶疗法:当出现一个不适当行为时,就会出现厌恶性刺激,使求助者的不适应行为与厌恶性刺激建立联系,这样求助者就会逐渐回避或放弃不适应行为。厌恶疗法案例•案例:对于酗酒者采用厌恶疗法,当求助者饮酒后,就让其呕吐药物,使求助者的饮酒行为与呕吐、恶心等不愉快反应建立联系,逐渐消除饮酒后的快感,最后就会回避酗酒行为。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由斯金纳及其门徒发展起来的,认为行为模式能否建立,以及行为模式的方向均由行为的结果决定。有些行为结果增加行为再发生的次数;有些行为结果则削弱行为,所以只要改变行为的结果就可以改变行为。操作制约产生的行为可由个人意识控制,又称为随意行为。随意行为以对行为结果的理性预测为基础,其原则是趋利避害。操作制约派关于行为改变的技巧包括一下几种(P197)•正强化:希望出现的行为反应一旦出现,立即给予奖赏,以增加行为出现的频率。•负强化:当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惩罚,以消除此类行为。•消除:当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出现是予以忽视,不做任何反应,以减少该行为发生的频率,乃至消除该行为。•差别强化:目标行为出现时给予奖励,希望消除的行为出现时不做反应,借以增强目标行为发生的频率,乃至消除该行为。3、社会学习理论(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理论由班都拉(Bandura)提出。认为人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示范、观察和模仿获得的。•治疗方法:模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榜样的示范和求助者的模仿练习(二)基本假设(p196-197•1、强调可观察到的行为。•2、行为可具体划分为操作性行为与反应性行为。•3、行为的持续存在有其必须具备的条件:引发行为的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4、重视与问题有关的当前行为特别是偏差行为。•1•2•3、评估资源。•4、确定目标。•5、设计计划。•6•7•8、结果维持。三、任务中心模式(p158)•任务中心模式是芝加哥大学雷德与艾普斯坦于1972年正式提出。•为了回应当时个案工作开展过程中服务效率低下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以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服务的任务中心模式。•高效的服务介入必须满足五个条件:•一是介入时间有限;•二是介入目标清晰;•三是介入服务简要;•四是介入过程精密;•五是服务效果明显(二)理论假设•1、案主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能力暂时受限,而不是病理因素所导致;•2、解决问题的困难在于环境或资源不足;•3、当人陷入问题时会产生改变问题的动力,但也有适应问题的本能;•4、人们只是想把问题减轻到可以忍受的地步,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5、当个人了解自身有问题时,会采取行动解决;四、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法是由米纽秦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建的。•1、以家庭作为治疗单位;•2、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反映•3、家庭功能发挥不良是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合理,通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