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八、九年级教师培训2018.8目录一、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总体设计及教学建议温儒敏二、统编初中教科书八年级上、下册设计思路及使用策略三、统编初中教科书九年级上、下册设计思路及使用策略四、①如何教好“名著导读”②活动探究单元③口语交际读书为要:如何用好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温儒敏社会上严酷的竞争会对基础教育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教育问题上,唱高调是无济于事的,只能实事求是,做好学校和老师本身能做好的事情。能改良一寸是一寸。有水平的老师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懂得平衡,能从各种问题缠绕中厘清主要矛盾,找到比较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向那些懂得平衡的老师学习,化繁为简,抓主要矛盾,抓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统编本”语文教材有什么特色?最主要的就是“读书为要”。“新教材专治不读书”。很难指出一条速效的办法去提高语文素养,它需要长期的熏染、积累、习得。这就必须大量读书,没有别的办法。对于语文来说,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离不开读书。不能以为放手做各种项目驱动,把课堂搞得很活跃,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也随之提升。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培养读书兴趣。新教材在加强读书方面有哪些措施?我们一线教学应当如何使用和实施呢?1、区分不同的课型,增强文体教学意识。新的初中语文课文干脆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这个改变是有明确意图的,就是大课型的区分。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是举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主要是泛读,自主性阅读。自读课的导读应当简单扼要,点拨的,提示性的,注重方法的,不要安排太多太细。空间留给学生。不同文体的教学,课型也要区分。阅读方法应当有所区别,授课的重点也不一样。老师每次备课最好重新读课文,赤手空拳去读,获取真实的感觉和认知,这是很要紧的。自己有感受,讲课才有感觉,有温度。想一想你的班上哪些学生读这篇课文可能会有什么反应,有哪些难点,有可能有哪些兴趣?2、采用“1加X”方法拓展阅读。吕叔湘批评说语文课少慢差费,花了2000多个课时还不过关,是咄咄怪事。其实也不奇怪,就是读得太少。所以新编语文教材要专治不读书,就在首先就在阅读量这方面下功夫。小学一年级就有“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3个栏目。初中有“名著导读”,“延伸阅读”,高中有“整本书阅读”。这些都完成了,阅读量会成倍增加。实施“1加X”的办法。即每讲一课(主要是精读课),就附加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高考和中考也都开始注意考阅读速度与阅读量。使用新教材,也重视阅读量的问题。3、授之以渔,要教读书方法。统编教材更加注意读书方法,或者阅读策略。使用新教材,要特别注意方法问题。阅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检索阅读,以及如何读一本书,读不同类型的书如何用不同的方法,等等,以往的教材是关注不够的,老师在教学中也缺少方法意识。结果就造成一种状况:很多学生只会精读,无论碰到什么文章,全都用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加艺术手法等一套分析办法去套。统编教材中有关读书方法的内容分布在导言、习题特别是“名著导读”中。每一册2次“名著导读”,每次都会突出一种阅读方法。把散落整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各种读书方法策略理一理,看大致有哪些,整个初中语文学习应当教给学生哪些基本读书方法,然后安排到讲课中。一堂课下来,有把握得住的“干货”。读书方法就是“干货”。4、如何教好“名著导读”。5、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鼓励读闲书。通常讲阅读教学,往往就只是课堂上围绕课文的教学,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放弃了。这种状况,可称之为“半截子”的阅读教学。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注意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与阅读难度,体现教学的梯度。但是,纳入计划不等同于上课,一定注意不要太多干预,要想办法激发阅读兴趣。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况下,最好还是要兼顾一些,让学生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使他们的爱好与潜力能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阅读面宽了,思维开阔了,素养高了,反过来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6、如何上好古诗词的课?怎样教好文言文?把诵读作为学习文言文基本的又是最重要的环节与手段。对文言文来说,通过诵读知其大意,能对文章的文气和语感有整体感觉,这是基础。建议文言课少一些串讲,少一些活动,不一定要“先译后背”,也不一定“字字落实,句句翻译”,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诵读,很多课文都可以做到“当堂成诵”。对文言文来说,通过诵读知其大意,能对文章的文气和语感有整体感觉,这是基础。建议文言课少一些串讲,少一些活动,不一定要“先译后背”,也不一定“字字落实,句句翻译”,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诵读,很多课文都可以做到“当堂成诵”。古诗词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花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是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繁琐,像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7、关于写作教学。写作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写好文章,更加是为了思维训练。作文教学是否做得好,有一个前提,就是老师自己要喜欢写作,会写文章。老师要敢于和学生一起来写,敢于写“下水文”。不一定要写的多么漂亮,但起码“会写”。8、如何安排语文知识的教学?如今的语文教学知识体系被弱化。很多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得住的“干货”。统编本语文教材做了一些改进。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目标力图更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清晰,要让一线老师备课时了解应当有哪些“干货”,做到“一课一得”。怎么去掌握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又怎么在教学中落实那些知识点和能力点呢?教师用书。单元导语。研究思考题和各个栏目的要求。9、如何看待任务驱动下的群文阅读。有利于学习目标和内容集中,明确,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同时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所有的阅读教学都预先布置任务,是在任务的指使下去阅读,可能会让学生被动,降低他们阅读和学习的兴趣,适得其反。所以任务驱动的那个“任务”,恐怕不能预设太细,要考虑留给学生的空间大一些。在实施多文本阅读的的时候,怎么把握好精读与略读的结合,怎么防止浅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改进的办法就是,还是要把群文阅读的课文或者材料分为精读与略读,要有精读的要求。我们的语文课本来就很热闹,很浮躁,缺少沉浸式的阅读,缺少真正个性化的自由的阅读,如果老是任务驱动,老是组织各种活动,那也是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的。可以做一些调和,吸收新课标关于任务驱动的理念,在某些教学环节可以多使用这个办法。但不一定全部都改为任务驱动,还是要实事求是,根据教学的内容需要,还要根据学情来决定如何实施。10、语文教学重点教的应当是书面语。这些年来,课程改革,增加了大量口语练习,这当然有必要,但是口语练习和书面语练习有什么关系?恐怕并没有好好探讨。书面语应当是现代汉语各个层级语言中最高端的、公认度也最高的语言,自然有它的特别的功能,是其他层级语言所不能取代的。语文教学主要学书面语,这是书面语的功能和社会需求所决定的。现在的偏向是:语文应当学习书面语为主这一点有些动摇、模糊。对于书面语学习和口语学习的不同方式,也缺乏研究和区分,在教学中容易混淆,甚至让口语教学过多地冲击(而不是结合和辅佐)书面语教学。书面语教学是否越来越被淡化?这会导致什么结果?现今社会语言的肤浅化、粗鄙化,跟我们的语文教学日趋淡化书面语教学,是否也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