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各种经济“病症”中最常见,后果最为严重的经济现象,各种经济政策主要都被设计用来对待这两种经济现象。第一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的衡量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的过程。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涨,而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或物价水平是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的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价格指数如何建立呢?价格指数的变动表明了一定时期中发生了多大程度的通货膨胀,价格指数如何建立呢?如下表所示:计算:总交易量=2A+1B+3C基期价格总额=1×2+3×1+2×3=11美元本期价格总额=1.5×2+4×1+4×3=19美元基期价格指数=11/11×100%=100%本期价格指数=19/11×100%=172.7%通货膨胀率=172.7%-1=72.7%本期价格指数=19/11×100%=172.7%通货膨胀率=172.7%-1=72.7%表明本期价格水平比基期价格水平上升72.7%,即这一时期(基期到本期)的通货膨胀率为72.7%。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①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②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priceindex,PPI)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指生产者在生产过程的所有阶段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的指数,包括产成品和原材料。③GDP价格折算指数。二、通货膨胀的分类1、以物价上涨速度作为分类标志:爬行的、温和的、飞奔的和恶性的通货膨胀。爬行的2%-3%,是有益无害的,是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温和的3%;飞奔的是两位数以上;恶性的每月50%以上,货币丧失价值储藏功能,部分丧失交易功能2、以通胀的原因分类:需求拉动,成本推进和结构性通胀(1)需求拉动——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造成的过度需求造成。由于投资、政府购买、消费、出口的需求总额超过按现行价格计算的资源供给总量。实际因素:投资增加、出口增加、政府支出增加、减税、消费等。货币因素,如货币供给增加等。(2)成本推进——特定集团(工会)行使其权力,使工资率水平提高而引起,由生产成本的提高而推动。工资推进、利润推进,垄断为通过垄断地位实行利润加成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造成物价上涨。③结构性通胀——由于产业结构的失衡,造成某些产品的短缺,引起价格上涨,最终引发通货膨胀。3、以通货膨胀预期为分类未预期到的通胀和已预期的通胀未预期到的通胀,如通货膨胀是突发的,未被预期的货币工资的增长也将滞后于物价的上涨,从而使利润上升,至少暂时会有一种扩大就业、扩大销量的效应。已预期的通胀,如果通胀事先已被预期,那么各经济主体就将按其预期来调整其行为,如工会在物价上涨前就要求增加工资,那么通货膨胀在短期的扩张效应也就不复存在。4、以经济模式中市场控制起多大作用分类开放性通胀和抑制性的通胀开放性通胀——如果市场控制对物价的调节作用是充分的,有效的,那么,一般物价水平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动结果。任何过度需求(或缺口)都将表现为物价的上升。这被看作是开放性的通货膨胀。抑制性的通胀——如果政府对价格进行某种形式的控制,使得物价同市场供求脱离关系时,过度需求就不会引起物价水平上涨,或物价上涨有限而不足以反映过度需求的真实水平。此时被称作抑制性的通货膨胀。在抑制性的通货膨胀中,过度需求不会因政府对价格的控制而消失,而是转化为商品短缺和供应紧张,形成隐弊的通货膨胀。抑制性的通货膨胀严重到一定程度,物价最终还将突破限制而有所上涨,黑市交易猖獗,不过这种物价上涨是滞后的。三、通货膨胀的效应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其收入是固定货币数额,落后于物价上升的水平,其购买力下降。靠救济金、退休金、阶层、公共雇员以及靠福利和其他特殊支付维持生活的人,这些人是通胀的牺牲品。1922年起,美国政府用增加福利的办法以来抵消通胀对社会保障接受者不利的再分配效应。制定一个自动调整公式,使社会保障利益指数化、工资指数化、收入同价格挂钩,自动调整。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受益。这些人的货币收入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从利润得到收入的企业主就是这样一种人。如果商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得快,则企业的收益比成本增加的快。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再次,通货膨胀可以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如,借款的名义利率为10%,而通胀率为20%,则实际利率为-10%,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实际研究表明,二战以来,通胀的结果是使居民手中的财富大量分配到公共经济部门,有两点原因:第一,政府卖债券。政府是债务人,公众是债权人,通货膨胀以后,买公债时未说明保值问题,一旦通胀,公众吃亏,政府占便宜。(政府负债一多,就发生一次通货膨胀)所以,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公民不可能希望政府会努力去制止通货膨胀。第二,通货膨胀了,人们货币收入增加,纳税人增加,而且纳税级别也更高,所以政府税收增加,因此,纳税人要把收入的较大部分支付给政府,所以通货膨胀以后,政府税收又多赚了一笔。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outputeffectsofinflation)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这是由于需求拉动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即认为温和爬升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有刺激扩大的效应。需求的增加,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前面,由此扩大企业利润。就会刺激工业扩大生产,从而发生减少失业,增加产出的效果。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如果他唯有在通货膨胀下才能得到就业机会,虽然这是受益于通货膨胀。第二种情况,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引致失业。假定原有的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则原来的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数量将会减少,也就是说在成本推进压力提高物价水平时,一个已知的总需求只能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少的实际产出,所以产出会下降,失业会增加。70年代的美国就证明了这一点。1972年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把石油价格翻了两番,使1973年至1975年的物价水平迅速上升,失业率从不到5%下降到1975年的8.5%。第三种情况,极度膨胀(byperinflation)导致经济崩溃。从产生过程来看:第一阶段,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价格不断上升,人们不会让自已的储蓄和现款收入贬值,而愿意在价格上升前把它花掉。从而产生过度的消费购买,这样储蓄和投资都会减少,从而扩张了需求,但是长时期如此,势必造成下一阶段增长率下降。第二阶段,随着通货膨胀而来的生活费用上升,劳动者会要求提高工资,不但要求增加工资以抵消过去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且要求补偿下次物价上涨前可以预期的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于是企业增加生产和扩大就业的积极性就逐渐丧失。第三阶段,企业在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会力求增加存货,以便在稍后高价出售。这种通货膨胀时期除了鼓励企业增加存货外,还可能鼓励企业增加新设备。(这时对实物的需求要大于对货币的需求欲望)增加存货和购买设备都需要钱,当企业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时,这种行为便会停止,银行感到压力巨大,拒绝为企业扩大信贷,这样银行利率也会上升,企业越来越难以得到贷款。企业被迫减少存货,只能靠出卖存货维持资金周转。生产必然萎缩,造成通货膨胀加剧。第四阶段,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情况变化更糟。人们完全丧失对货币的信心,货币就不再能执行它的交换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这时,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愿意花精力去从事财富的生产和正当的经营,而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如何尽快把钱花出去,或进行种种投机活动,对投资、生产、储蓄不关心。这样,等到交换的正常买卖合同的签订,企业的经济核算以及银行的结算和信贷活动都无法再实现,大规模经济混乱即发生,经济停滞。第二节失业一、失业及其分类失业(unemployment)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想找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水平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就业者和失业者总和,称为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称为失业率。失业按其原因分为几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unemployment)因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定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它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岗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无法向雇主和求职者提供迅捷的信息。另外,劳动力从一个职业向另外一个职业转移,会受到流动成本、职业技能、个人特点和居住地区等的限制,从而造成暂时的失业。(尽管有岗位空缺)2、季节性失业(seasonalunemployment)某些行业中由于工作季节性而发生的失业。如:农业、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被看作是一种正常失业。3、周期性失业(cyclicalunemployment)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一般说需求的收入弹性域大的行业,周期性的影响域严重,即人们认为收入下降,产品需求大幅度下降的行业,周期性失业情况较为严重。4、需求不足型失业(demand-deficintunemployment)如果一个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过低,不足以为每一个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即失业人数超过岗位空缺,由此产生的失业便是需求不足型失业。5、技术性失业(techniclunemployment)指由于技术进步,或采用了节约劳动的机器而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于资本代替了劳动,从而造成失业。这种失业是为经济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6、结构性失业(stracturalunemployment)指因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的特点也是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结构性失业与技术性失业有部分重叠,但除技术进步排挤劳动力外,国际参与、非熟练工人缺的培训、消费习惯改变、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都可能导致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也有差异,两者共同的特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但结构性失业更强调的是职位空缺,有失业人员所具备的劳动技能与之不符,或岗位空缺不在失业工人所住的地区,或失业工人无力支付昂贵的培训费和迁移费,因此,尽管失业工人能获得劳动市场有关空缺岗位的信息,但他无法填补空缺的岗位。7、自愿失业(voluntaryunemployment)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不愿意接受现行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在西文不被看作是真正的失业。凯恩斯提出与此相对的失业观点是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yunemployment),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按现有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仍找不到工作的。这种失业与需求不足型失业是一致的,随着需求的增加,这部分失业会减少。二、失业的测量尽管西方经济学家统计的失业分为若干种类型,但人们关心的是非自愿失业的程度。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必然存在的,这两种失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率为自然失业率(naturalrateofunemployment),它被认为是正常的失业现象。因此,实际失业应是需求不足型失业,而当需求不足的失业率为零时,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充分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经济产出量就称为“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美国劳工统计署关于失业率的统计方法是将美国人口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人口由三部分组成:(1)未满16周岁;(2)现役军人;(3)精神病人及劳教人员。这类人员属于非劳动力资源,1982年占26%。第二类人口是老年人口及符合劳动年龄的无法参加就业行列的成年劳动者,是资源但无法利用,也是非劳动力。包括:(1)操持家务;(2)在校学习;(3)老年退休;(4)病残者。占27%。第三类人口是劳动力,由两部分构成:(1)就业者,其中又分为工作中和非工作中,非工作中是指在职中请假、休假以及临时无工作的人;(2)失业者,分为被解雇者、自愿离职者、再次求业者和首次求业者几种情况。这里自愿离职是寻求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