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科学教育目的与中学化学课程目标思考:化学教育的目的和价值何在?讨论:我为什么而教?我的化学老师改变了我什么?我将改变我学生的什么?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老师们的困惑:观点:我是一位中学化学教师,为什么理论总是和实践有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许多理论一用于实践就遭遇失败?为什么许多理论在运用中会遇到那么多的阻力?面对阻力,中学教师有多大能力抵挡?我真的感到很迷惘!观点:在新课程中,一些教师为学生着想,少点作业,尽量引导他们去探究。可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分数降低,理论的课改与现实的教学看起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一致。观点:领导信任的是经验,时间就是成绩,多做题就能出成绩。在领导眼里,什么三维目标都不如做题。最终高考还是要看成绩,成绩从哪里来,靠挤靠榨靠拼命,拼命学,拼命死记硬背。科学教育目的之辩论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目的观VS简单“双基”应试目的观辩题正方: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目的观反方:简单“双基”应试目的观辩论过程环节一:双方陈述环节二:自由辩论环节三:观众提问环节四:总结陈词辩论活动科学素养的功能论《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所谓有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有科学素养就意味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历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能够发现、能够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有科学素养就意味一个人已有能力描述、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有科学素养就意味一个人能读懂通俗报刊刊载的科学文章,能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根据的问题所作的社交谈话。有科学素养就意味一个人能识别国家和地方决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并且能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来。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应能根据信息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有科学素养还意味有能力提出和评价有论据的论点,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从这些论点得出结论。科学素养的要素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本质和价值美国统一的科学概念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统一的科学过程作为探究的科学科学和技术个人和社会视角中的科学科学的历史和本质英国理解科学观念建立科技联系训练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对社会的贡献理解科学对个人发展的贡献认识科学的本质从传统双基到现代双基图现代双基观的结构图由杨振宁的《曙光集》引发中国的教育哲学与美国的教育哲学有基本的不一样的地方:中国注重训导,美国注重启发。中国的教育体制偏向于过分训导学生。你学完一本书,再学一本书,然后又学一本书。你的眼睛被蒙起来了,你不会尝试去看别的东西。人们不叫你要独立思考,人们叫你做这做那,说你如此就会得心应手。结果往往是学生倾向于只学习,只等着别人告诉他们接下来做什么。与美国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学的更多,也懂得更多,他们受过更多的训练。可是在创新方面,他们常有障碍。中国有句古语“知之者为知者,不知为不知”,这个哲理对中国体制和中国社会有深远的影响。好处是谦虚得体,坏处是你变得胆怯。碰到你不太了解的事,你倾向于觉得跟自己无关,因为你害怕如果跟它纠缠在一起,自己会陷入一个似懂非懂的状态,这不太好受。你必须克服这点,参加一个研讨会,大部分听不懂,你不用怕。下次就会比上次多懂一些。这叫潜移默化的学习。这在中国被瞧不起。中国学生为什么胆小,因为他们不想陷入自己不完全懂的事情。可是在前沿的研究工作里,你总是半懂不懂。一般来讲,对于大多数学生,中国的教育哲学比较好。能够训导他们成才,少走弯路,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而这些成才的大学毕业生正是今天中国社会所急需的人才。至于90分以上的学生,他们常常不需要训导。对于这些学生,美国的教育哲学一般比较好,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空间发展他们的才能。如何保持中国教育哲学的优点,同时引进美国教育哲学对优秀学生的长处应是全国教育界需关注的问题。由著名化学家徐光宪教授的观点所引发我认为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素质是Motivation(原动力)。爱国心是每个中国人奋斗一生最重要的原动力,好奇心则是科学研究的自然原动力。每个人都要在社会上生存,并且希望有较好的个人前程和美满的家庭,这也是很合理的原动力,但不能把它放在第一位。我认为化学的教学和教材建设,要把21世纪化学的生动活泼的、立体多维的形象向学生展示出来,引起同学们对化学的极大兴趣。其实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该生动活泼,而不是死板地传授知识。所谓“多维”,我认为至少有以下的维度:1、时间的维度:不要只讲静态的当代化学,要简单地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2、内容空间的维度,要把当代化学的丰富内涵,分门别类地告诉学生,使他们对化学有全面了解;3、化学的定位、目的、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和应用的纵深维度。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应获得哪些发展请大家阅读材料2、3学生通过课程应获得哪些基本发展学生通过教育活动应获得哪些发展请大家阅读材料4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目标落实章节课时更加具体、明确,时间单位更短活动:请大家阅读和分析下面的目标陈述(1)区分出目标的时间单位(2)区分出目标的内容维度(3)区分出目标的水平要求(4)区分出目标的方法途径交流活动1.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使学生了解硅及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及这些性质在材料中的应用。3.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通过分析“铝与氧气反应条件”,加深学生对“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5.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6.通过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7.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8.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9.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10.引导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探讨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课程及教学目标的构成教学内容要素(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方式途径要素教学水平要素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2.动作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初步学习初步学会学会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体验\感受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活动:设计教学目标请大家分组阅读下列两个教材片断,设计出相应的课时教学目标教材片段1:研究氯气的性质教材片段2:物质的量浓度设计活动下次课的准备阅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了解并思考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课程类型、模块设置、模块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