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梁启超和谭嗣同的常识。2、读懂课文,理解文意。3、联系历史,学习谭嗣同光明磊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雄气概。谭嗣同简介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自幼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讲求经世致用。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要求变法图强。游历北京,结识梁启超等维新名士。著《仁学》两卷,提出冲决封建“网罗”的口号。1897年,与梁启超等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新政,参与筹办新式工矿企业。次年,倡设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变法。8月,应召入京,受光绪皇帝召见,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事宜。9月21日慈禧政变发生后被捕。28日临时刑前愤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英勇就义于北京菜市口,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著辑为《谭嗣同全集》。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拜康有为为师,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并一直追随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是康有为的得力助手。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变法运动一开始就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抵制和反对,随着运动的开展,维新派与顽固派的矛盾和斗争迅速加剧。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派发动政变,慈禧重新“训政”,光绪帝被幽禁,谭嗣同等6位维新志士惨遭杀害(这6位志士为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新政全部被推翻,变法运动彻底失败。戊戌变法读准字音榻tà擘箧杵bòchǔqiè臼jiù臾yú戮lù串讲文意变:政变。遂:就。方:正在。寓:寓所。抄:查抄。旋:不久。垂帘:女后辅佐幼主临政、听政。耳:罢了。虽然:虽然这样,但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知道它不可能还应该努力去争取。足下:您,第二人称敬称。谒:拜访、拜谒、拜见。是夕:这个晚上。竟日:整天。东游:东渡日本,指暂时去日本避难。箧:小箱子。无以酬圣主:无法报答圣明的皇帝。酬:报答。未可卜:难以预料。遂:于是。侠士:指大刀王五。卒:终于再四:再三。强:苦劝。系狱:拘囚在监狱中。系,拴脚,引申为拘囚。须臾;极短的时间。春秋:年龄。神气:神情。少:丝毫。就戮:接受斩刑。戮:斩、杀。烈:刚烈。一、重点词的理解:二、理解谭嗣同的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梁等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救护。忍死须臾待杜根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命摔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隐身酒肆,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这里以杜根比林旭等同时被捕的人,意思是期望他们能侥幸脱险,将来继续推行维新变法。。我自横刀向天笑横刀:指横放在脖子上的刀。向天笑:表示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去留肝胆两昆仑去:出奔。指康有为、梁启超;留:指自己。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1、文章主要写了谭嗣同被捕前后的哪些事?被捕前:谋救皇上、谋救康有为、劝梁启超东渡。被捕后:狱壁题诗、慷慨就义。整体感知2、梁启超笔下的谭嗣同是怎样的人?谭嗣同作为戊戌变法激进派的一员,在变法失败后,没有考虑个人生命的安危,想方设法地营救皇上,救康有为,体现了他奋不顾身,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明知要被捕,在完全可以逃走的情况下,却甘愿赴死;而且多次劝梁启超东渡保存实力,最终慷慨就义,这表现了他具有光明磊落、奋不顾身、置个人生死于之度外的英雄气概。文章主题文章突出写了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慷慨赴死的经过,充分表现了他光明磊落、奋不顾身、置个人生死于之度外的英雄气概。谭嗣同之死被捕前谋救皇上救康有为劝梁启超被捕后光明磊落奋不顾身先人后己结构题诗狱壁慷慨就义写法特点本文虽为一篇文言文,但我们不觉得很深奥,语言较为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语和晦涩难懂的语句,结合注释,就能顺利翻译成现代文。作业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谭嗣同、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