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文言词汇积累文言词汇积累主要是考查考生在课内文言文学习中积累的文言词汇知识的把握,主要包括:①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解释意义。②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③理解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用法及其在文中的意义或作用。采用题型一般是用填空形式解释句中加点词语,有时也会有辨析选择,即选出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无误)的一项。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1)太丘舍去.__________(2)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3)会.天大雨__________(4)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答案指导】审题:本题考查课内文言词汇的积累。审题时要注意“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这一要求。解题:题目中设题的四句话,分别出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岳阳楼记》,答题关键就是对课内文言词汇的准确积累。答案:(1)离开(2)间或、偶然(3)恬逢,恰巧遇到(4)没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鄙陋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已:停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连接C.去国.怀乡国:国家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D.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怜:爱戴【答案指导】审题:本题考查课内文言词汇积累。审题时要抓住“解释有误的一项”这一关键要求。解题:题目以选择题形式,组织了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论语〉十二章》《三峡》《岳阳楼记》《口技》《桃花源记》《陈涉世家》中的语句,考查面很广。解题关键还是要靠课内扎实准确的文言词汇积累来进行辨别筛选。C项“去国怀乡”的“国”应为“京城,国都”之义。答案:C理解重要的文言词语,首先要重视积累,课内学过的重要文言篇段中出现的,特别是课本中作了注释的常用文言词语,要在语境中理解其含义或用法;其次要懂得迁移,能在课外文言篇段中依据语言环境正确理解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基本文言现象,如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重点是熟悉课内文言文中比较重要或常见的单字或双音节词语。比如:(1)课文注解中出现的。如《五柳先生传》中的“会”“期”等字,《醉翁亭记》中的“芳”“弈”等字。这些字词对正确把握文意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日常用语或一些约定俗成的词句中经常用到。(2)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常用字词,这些字词也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字词。如《醉翁亭记》中的“暮”字,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常见的词语;《五柳先生传》中的“嗜”字,《送东阳马生序》中也有出现,意思与现代汉语中“嗜好”的“嗜”相同。(3)课文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有的义项已经固定,有的是一词多义。前者如“尝”,一般作“曾经”解,如“未尝识书具”“尝与人佣耕”“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等句中的“尝”字;后者如《醉翁亭记》中的“名”,在《陋室铭》“有仙则名”一句中作“成名、出名”解,在《口技》“不可名其一处也”一句中作“说出”解,而在《醉翁亭记》“名之者谁”一句中作“命名”解。此种情况要依据具体语境作出辨析。(4)典型的特殊用法的词语,如词类活用、通假现象等。如《〈论语〉十二章》“吾日三省吾身”一句中的“日”为名词作状语,当“每天”解;《隆中对》“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句中的“日”同样是名词作状语,可当“一天天”解。(5)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词语。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易”等字。2.初中阶段常见的虚词有“之”“于”“以”“者”“其”“为”等。在复习中,应对每个虚词的用法进行整理,并理解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以“之”字为例:(1)代词。如“学而时习之”“策之不以其道”“弗之怠”等。(2)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等。(3)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等。(4)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如“何陋之有”等。(5)动词,“到、往”的意思。如“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等。(6)语气助词,无实义。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等。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