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知识的学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概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第一节知识的概述一、知识的一般概念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狭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仅包括信息的贮存和提取;而广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仅包括信息的贮存和提取,也包括应用。二、知识的分类三、知识的学习过程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所谓信息的表征,就是信息在脑中的存在方式,或者是组织方式。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概念、命题、命题网络、表象和图式等。概念代表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它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命题是语词表达意义的最小单元,它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表达的是概念及其关系的意义。一般由两个成分构成:论题和关系。命题与命题之间可以通过它们的共同成分组成彼此联系的网络,称为命题网络。图式是表征长时记忆中一般概念的数据结构,具有网络形式,高一级的图式可以包含低一级的图式,即一个图式中还包含若干个子图式,同时,图式与图式之间也会因为共同具有某种属性或共同拥有某个子图式而形成联结。图式不是命题的简单扩展,而是对同类事物的命题或知觉的共性的编码方式,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而不是具体的和特殊的。图式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关于客体的图式;第二种是对事件的图式。第二种图式又可以称为“脚本”(script)或“框架”(schema)。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该包含三个阶段:首先是陈述性知识的习得,然后是陈述性知识的巩固与转化(保持或者遗忘),第三个阶段是陈述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过程。陈述性知识的习得的实质是新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建立联系,并出现新的有意义的建构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同化的过程;第二个阶段(保持或遗忘)的实质是陈述性知识进入长时记忆后,如何在长时记忆中持续存在、不断巩固的过程,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新信息就会被遗忘;最后一个阶段是如何将新的知识在恰当的时候提取出来应用于实际问题情景的过程。(二)影响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因素第一,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的知识基础。第二,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结构中需存在契合点,从而使学生可以利用原有知识结构来理解新知识。第三,学生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动机和相应的认知策略。第四,必须运用多种手段防止遗忘。(三)概念的学习1、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一些具体的实例(或称样例)进行感知、记忆、辨别、概括、抽象而形成的,这类概念被称之为日常概念。概念形成的另一个途径是通过教学活动,即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形成的,这类概念被称之为科学概念。学生头脑中所形成和掌握的概念,既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日常概念,也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所掌握的科学概念。2、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1)以准确的语言给概念下定义。(2)提供概念的典型样例或原型,恰当运用概念的正例与反例。(3)突出概念的相关特征,弱化其无关特征,适当运用变式。(4)加强概念间的联系和组织,形成概念体系。(5)通过实际运用掌握概念。(四)规则学习规则是反映概念之间的关系,或称原理,即规则是对一类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反应。规则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例规式与规例式。规例式学习与例规式学习属于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具有自己的特点,很难去说哪一种学习方式效果更好一些,它们应该是具有不同的适用性。第三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程序性知识的概述(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和特点程序性知识是人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一种动作或智力活动的方式。程序性知识一般具有下列特点:第一,程序性知识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系统。第二,构成程序性知识的动作系统应该是一个有目的的合理系统。动作系统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为了最终的目的服务的,并且步骤之间是协调的。第三,程序性知识是后天经过学习获得的,而非遗传的。(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是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产生式是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即由于反复练习,个体头脑中形成的一系列以“如果/那么(if/then)”形式编码的规则,是一种所谓的条件—活动规则(C-A规则)。产生式系统是由一系列“如果/那么”规则组合起来的一连串的动作方式。(三)程序性知识的种类我们可以根据程序性知识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分成动作性程序性知识和智慧性程序性知识。前者又称为动作技能、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其产生式规则控制的对象是骨骼、肌肉等运动系统,如各种运动技巧、打字、弹琴等,都属于动作技能;而智慧性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智慧技能中产生式规则控制的对象是脑中的智力操作或信息加工过程,如运算、阅读、写作等过程,多为外部难以觉察的思维过程。认知策略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程序性知识。二、动作技能的学习(一)动作技能的特点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本质上是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的成套的实际动作,表现为动作的连锁化和自动化。动作技能一旦形成,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就不会轻易改变,只要合适的刺激出现,就会连贯自动地进行整个动作反应过程,有迅速、准确、协调、流畅的特点。(二)动作技能的分类根据完成动作技能时与外界刺激的关系,可以将动作技能分成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封闭性动作技能的主要信息来源于个人的动觉反馈,通常由一个人进行,其动作序列一般不随外界信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如游泳、骑车、体操等;开放性动作技能的信息更重要地是依赖于外界的刺激,通常是由其他人给予的信息,如各种球类运动。根据完成动作技能时参与肌肉群性质的不同,还可以将动作技能分成精细动作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精细动作技能主要依赖于小肌肉群完成,如打字、绣花、雕刻等;而粗大的动作技能较为依赖大肌肉群活动,如跑步、游泳等。根据完成动作技能时是否使用工具,将动作技能分成工具性动作技能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工具性动作技能如打字、弹琴、绣花、打球等,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如跳舞、做操、游泳等。(三)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学习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知阶段。此阶段需要对执行动作的规则进行理解和识记。这时的学习者注意范围较小,常常顾此失彼,动作呆板不协调,速度缓慢,需要很多意识控制。第二阶段,联系阶段。这时个体需要将局部的动作连贯起来形成更大的动作单位,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序列。联系阶段是将最初的动作规则由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转化成程序性知识的关键阶段。此时需要大量的练习。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此时动作规则可以完全支配学习者的运动系统,动作环节之间的联系变得十分的自然和连贯,技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三、心智技能的学习(一)心智技能的实质和特点心智技能又称为智力技能,是直接调节智力活动的一种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也可以定义为,在人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言语,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与动作技能相比,心智技能有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智力活动依赖于内部言语进行,操作的对象属于观念的范畴。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由于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言语进行,因而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间接地判断心智技能的存在。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由于内部言语具有简缩性,因此心智技能可以合并、省略到高度简缩的程度,以至于心智技能执行起来常常非常迅速。(二)心智技能的分类根据心智技能的内容和概括化程度,可以把心智技能分为一般智力技能和特殊技能两大类。一般心智技能是在任何智力活动中都需要的普遍的、一般的智力技能,在广泛的认知活动中形成和发展,适合于所有的认知活动,比如观察、记忆、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想象、理解等技能。特殊心智技能是在专门的认知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如计算、写作、阅读等技能。(三)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动作技能的形成相同,都有一个从对表现为陈述性知识的基本规则的认知,到脱离陈述性知识转而由简略的内部言语进行操作、最后到达相对流畅和自动化的过程。教学中的心智技能的培养:第一,识别教学内容。这是运用恰当的心智技能的前提。第二,创造良好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形成完整定向能力。第三,摆脱思维定势的约束。第四,分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练习。第五,从部分到整体的指导练习,使学生智力技能熟练、灵活。第四节认知策略的学习一、认知策略的一般概念认知策略是指个体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是人类个体具有高级自我意识的一个体现,说明了个体对“自我”的控制。认知策略的特殊性表现在:第一,认知策略是对内控制的技能,无法从外部直接获取;第二,认知策略涉及的概念和规则一般都带有较高概括性,在应用时有很多变式;第三,认知策略的学习需要较高思维水平作为支撑;第四,认知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是个体反省的能力。二、元认知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指向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以认知过程本身作为认知对象。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元认知知识是长时记忆中有关认知的知识。包含关于认知者特点的知识、关于认知材料和任务特点的知识以及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包括对某事件知与不知的体验,对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评价认知过程,获得认知活动质量的信息,找出认知偏差并适时调整计划。包括制定计划、实际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措施四个过程。三、常用的认知策略(一)复述策略复述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信息由工作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关键性策略。在记忆某些较为机械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复述策略加深印象。复述时还要注意一些降低复述效果的因素,比如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前后学习内容的相互影响等。我们可以通过排除干扰、及时复习以及集中复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来促进复述的效果。(二)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贮到长时记忆中去,通过在所学信息和原有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使新信息变得更易于理解。很多记忆术都采用了精细加工策略。(三)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指学习者按照自己的方式和习惯将学习材料重新加以组织或归类的一种学习策略。SQ4R法是一种提高阅读效果的策略,即概览(Survey)、提问(Question)、细读(Read)、小结(Recite)、联系(Relate)和复习(Review)。四、教会学生运用认知策略托马斯和罗瓦提出一套有效的学习原则。第一,特定性。是指认知策略需要和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者的类型相匹配。第二,生成性。利用认知策略对所学材料进行重新加工进而产生新的知识。生成性程度高的认知策略有:给别人写内容提要,向别人提问,图解知识要点之间的关系,向他人讲授材料等。第三,有效的监控。有效的监控意味着学生应当知道何时、何地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以及当这些策略正在运作时能够表述出来。第四,个人效能感。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因使用了这些认知策略而带来的学习效果上的提升。学习策略可以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常见的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有直接教学和交互式教学以及脚本式合作等。思考题: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如何根据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有何不同?如何利用认知策略的教学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