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盐和亚铁盐》(说课稿)正式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铁盐和亚铁盐》说课稿广西南宁外国语学校汤希雁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广西南宁外国语学校的汤希雁。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铁盐和亚铁盐》,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的内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本节课。一、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放在基本实验和基本理论之后,我认为教材的用意有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感性认识积累材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方面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材内容编排注意与第一、二章知识的衔接。本节课教材内容突出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且注意与已学知识“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与衔接,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对实验探究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综合运用氧化还原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教材介绍Fe3+离子检验、Fe2+与Fe3+相互转化等知识的介绍,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物质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且学生已建立起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需要通过实验探究的应用环节促进发展,才能纳入学生长时的记忆系统。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探究的应用环节,能促进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思路和方法的认识发展。二、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一)教学重点:Fe2+、Fe3+的相互转化;Fe3+的检验(二)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Fe2+、Fe3+的相互转化(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整体分析和学生情况的综合考虑,我确定本课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如下: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本课学习效果终端体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2)学会鉴别铁离子的方法。(3)了解铁离子、亚铁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学会分类、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2)体验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让学生形成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3)在“大胆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2)通过印刷电路板的讨论、补血剂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有关问题。(四)教学策略新课程倡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学以学生思维活动,实践活动为中心,课堂教学不应只追求知识结论,而应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本节课中设计较多的实验探究内容,以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2.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能更加形象深刻地接受新的知识并得到应用,实现知识的总结与提升,体验化合物的研究方法。三、教学过程(一)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整体构思是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魔术小实验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实验探究化学、用化学视角关注生产生活”。设置不同层次问题情景为教学主线,紧密围绕亚铁盐和铁盐的性质和相互转化知识合理地开发使用了教材。(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新课前一天布置复习内容【知识链接】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1.元素化合价与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关系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________性,无_______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________性,无_______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______性,又有_______性2.常见的氧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常见的还原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环节在教学前进行,设计意图是运用先行组织者的策略,给学生搭建思维的台阶,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化合价预测和分析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回忆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建立起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这也对在课堂中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第二环节:魔术小实验引入课堂教学我用一根玻璃棒在一杯茶水中轻轻搅拌,茶水立即变黑(玻璃棒上沾有铁盐)。将变黑的茶水倒入另一只杯子中,茶水立即变回原来的颜色(杯子中有维生素C)。在学生感觉比较惊讶的同时提出问题:你想知道这个魔术的玄机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魔术的奥秘。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引入,学生的学习思路打开了,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想弄清楚为什么茶水会变色。第三环节:获取Fe3+的检验方法及体验到Fe2+、Fe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抓住这一教学机遇,让学生也体验三组颜色可变的魔术小实验。也就展开到第二个环节的学习。实验如下用FeCl3溶液、FeCl2溶液进行第一个小魔术实验实验方法实验现象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FeCl3溶液和5mLFeCl2溶液,观察两种溶液颜色,各滴入几滴KSCN溶液实验完毕,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信息讨论实验中KSCN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并很快总结出可以用KSCN检验Fe3+。此时我顺势让学生继续做两个溶液变色的化学实验实验方法实验现象2.在上述变色的FeCl3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试管。3.取上层清液倒入另一支试管,再加入几滴氯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实验完成汇报实验成果,变色的FeCl3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溶液变回浅绿色。把上层清液倒入另一支试管,再加入几滴氯水,溶液又变回血红色。两个溶液变色实验更激起了学生兴趣,学生更活跃了。此时教师适时抛出两个问题:1.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加入少量铁粉,血红色为什么会褪去?2.取已褪色的上层清液加入几滴氯水后为什么又变回血红色?要求学生讨论并写出涉及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小组派代表回答并展示学生的学案。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获得以下认识:氯气和铁粉分别可以实现Fe2+向Fe3+、Fe3+向Fe2+之间的转化,实验中变色的原因就是Fe2+Fe3+间的相互转化。此时教师追问: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Fe2+Fe3+的变化呢?转而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第四环节:实验探究Fe2+、Fe3+的相互转化我给学生提供如下试剂:新制氯水(Cl2)、酸性KMnO4溶液、蒸馏水、铁粉、FeCl3溶液、FeCl2溶液、H2O2溶液、KSCN溶液、稀HNO3、KI溶液、铜粉、维生素C溶液(提示:Vc常用作抗氧化剂)。要求学生合作,自主进行探究,可选择Fe2+→Fe3+的实验,也可选择Fe3+←Fe2+的实验,但要尽可能用不同的试剂、找到更多的途径实现Fe2+→Fe3+、Fe3+←Fe2+之间的相互转化,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中。经过各组实验汇报,师生共同整理后,获得如下探究结果:表2Fe2+→Fe3+实验探究加入试剂(按滴加先后顺序填写所选试剂化学式)实验现象结论FeCl2溶液→KSCN溶液→氯水溶液显血红色氯水能使Fe2+→Fe3+FeCl2溶液→H2O2溶液→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H2O2能使Fe2+→Fe3+FeCl2溶液→KSCN溶液→稀HNO3溶液显血红色稀HNO3能使Fe2+→Fe3+FeCl2溶液→KSCN溶液→酸性KMnO4溶液溶液显血红色酸性KMnO4能使Fe2+→Fe3+小结表3Fe3+→Fe2+实验探究加入试剂(按滴加先后顺序填写所选试剂化学式)实验现象结论FeCl3溶液→KSCN溶液→铜粉溶液血红色褪去铜粉能使Fe3+→Fe2+FeCl3溶液→KSCN溶液→铁粉溶液血红色褪去铁粉能使Fe3+→Fe2+FeCl3溶液→KSCN溶液→KI溶液溶液血红色褪去KI能使Fe3+→Fe2+FeCl3溶液→KSCN溶液→维生素C溶液溶液血红色褪去维生素C能使Fe3+→Fe2+小结在以上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头脑风暴从化合价角度预测出Fe2+与Fe3+的还原性和氧化性,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思路自主实验,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汇报实验成果,学生获得了表达自我的机会,在表达自己的方法和思路中,与同学分享学习的幸福。顺着学生的思路在推动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学习思路中得到了传递,让学生获得了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变的知识。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通过实验探究生成了知识,体会了课堂学习的快乐。个别小组在探究活动中出现了实验的两个异常,他们在课堂上也大胆提出了质疑,比如他们预测向FeCl3溶液中加入KI溶液、铜粉,溶液的黄色会褪去,可是实验下来,溶液颜色没有太明显变化。我首先肯定了他们这种尊重客观事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且让大家讨论实验异常的原因,很快的其它小组对此作出了合理的分析,认为有可能是I-被Fe3+氧化成I2溶于溶液是黄褐色的,干扰了实验现象或是KI试剂变质了,也有同学提到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后他们起初观察到溶液褪色不明显,但把试管溶液静置后还是可以看到溶液褪色,认为可能在振荡时剩余铜粉悬浮于溶液,而铜粉颜色比较深干扰了溶液颜色变化。课堂进行自此,同学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大家都处于兴奋的状态中,热情高涨。此时,我又抓住学生在实验汇报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引发学生深度思维:“在Fe2+→Fe3+的实验中,有的同学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选择的试剂,而有的同学先滴加选择的试剂,再滴加KSCN溶液,哪种滴加顺序更好呢?”这个在课堂高潮中提出的问题,自然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选择的试剂,这样就可以排除原溶液中是否有Fe3+。这样的结论生成是学生自己得出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此处体现了教师的一种智慧的引领,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关注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并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探究,让学生体会一个又一个成功喜悦。第五环节:构建“铁三角”知识网络在获得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知识后,我又将教学推向一个高潮:铁有三种价态:0Fe、2Fe、3Fe,根据我们已学过的知识,你能把三者的转化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吗?这一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环节,能让学生的学习上升一个层次。此时学生的知识还是处于初步理解的、浅层次的水平,而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创造知识,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让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得到充实扩大,这样学生知识的储备才会越来越多。抛出铁三角的转化关系图,让学生共同探讨实现三种价态的铁相互转化的方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最后构建了铁三角的知识(如下图)。第六环节:学以致用经过几个课堂实验探究后,完成了预设的课堂活动,学生达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进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环节,最后一个环节不是通过简单的课堂练习,验证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是为学生设计了如下三个课堂交流活动:[活动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对老师做的魔术进行揭秘。资料一:茶水中含有鞣酸资料二:鞣酸和铁离子生成的鞣酸铁是黑色沉淀,鞣酸亚铁是无色易溶于水的物质。资料三:维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