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宪法解读会议主题主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法治17年,四个“第一次”1997年,依法治国首次进入国家决策中,纳入“九五”计划、写入中共十五大报告。17年后,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第一次在建党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第一次在建国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第一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了中央全会的主题第一次中央全会以法治为题作出重要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个目标,五项坚持五个体系,六大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一个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项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2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45五项坚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个体系五个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六项重大任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六项任务12346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深入推进科学民主立法健全完善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体制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四个方面任务之一1234依宪治国拟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编纂民法典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抓紧出台反恐怖等法律大幅提高生态违法成本亮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任务之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六项措施1234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亮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推进严格司法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任务之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六项改革司法亮点1.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3.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4.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5.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6.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任务之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亮点四个维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任务之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三个方面亮点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加强涉外法律工作任务之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七项措施依法治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依宪治国宪法日: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制度: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四部宪法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依宪治国1982年宪法四次修正案第四次修正1988199319992004第二次修正第三次修正第一次修正依宪治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入宪增加征地补偿条款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条款增加保障人权条款……明确规定“依法治国”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镇压“反革命活动”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增加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依宪治国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现行宪法主要内容序言依宪治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奋斗结果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政党制度明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效力依宪治国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法规法律宪法全国人大制定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国务院制定宪法的效力依宪治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领导党:共产党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政党制度第一章依宪治国总纲我国的根本制度我国的基本制度宪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宪法的基本原则依宪治国人民主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依宪治国我国的基本制度我国的国家结构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国体:人民民主专政依宪治国我国的基本制度1234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有机结合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即中国共产党来实现的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特征特征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宪治国我国的基本制度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宪治国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市场经济体共性制度性特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相结合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宏观调控国家能更好地发挥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的长处经济活动市场化企业经营自主化政府调节间接化以及经济运行法制化等依宪治国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受保护依法征收征用应给予补偿依宪治国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国家保护禁止侵占和破坏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受国家保护,禁止侵占破坏依宪治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基本人权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平等权人身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基本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婚姻、家庭等受国家保护依宪治国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维护祖国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依法纳税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依宪治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依宪治国国家机构第三章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乡人民政府乡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政府基层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中央国家机关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国家机关省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县级(自治县)国家机关乡镇国家机关依宪治国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国旗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首都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国歌国徽北京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影响领导干部法治工作者老百姓法治高于人治权力不能干预司法从业者获得更健全的职业保障完善了法律职业准入制度人民权益得到更高保障崇尚法律靠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