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课件《看不见的空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说课课件看不见的空气(第一学时)黄山区耿城中心学校汤爱忠课件导航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结束放映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无处不在,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这种物质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本单元就是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多种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的性质与用途,了解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初步形成爱护空气环境的意识。。•本节课我从证明空气存在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利用各种感觉器官了解“空气在哪里?”;通过“捕捉空气”和“转移空气”的过程,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和可以流动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感受空气的存在并了解其性质。2、能力培养:(1)能用观察、动手做实验等多种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培养发散思维能力。(2)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学会进行分析并利用实验进行验证。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精神,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平常的小事,交流在观察中发现的现象,并尝试说出从观察中所感悟到的科学道理。(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体会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应用。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空气的存在,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空气的性质。说教学方法(一).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空气有一定认识,“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陌生的,但并没有真正研究过它但实验的规范性不高,对问题的探究深度不够,以引导为主,实验为重(二).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数据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3.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三).学习方法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提出问题——实验观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应用拓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一个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让同学们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家庭全家福照片,然后来畅谈一下自己的外貌与父母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然后再提问:妈妈是不是把自己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的?通过这样短短几分钟的交流让课堂很好地贴进了学生生活的实际,这样不但复习了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又很自然点拨出本节的主要话题:1基因位于哪里?2基因究竟是如何在亲代与子代间传递的。(出示课题: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二.新课教学(一)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间的关系(基因的位置)1、展示染色体和DNA关系示意图,用语言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间的关系。染色体蛋白质DNA2、学生活动:用图解等形式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染色体DNA基因3、制作染色体模型教师给每四位学生提供一根长绳,假设这根长绳是DNA分子,怎样才能把长绳处理成染色体呢?(学生思考的前提:人的一个体细胞中所有DNA展平,总长约1.7米,而所有染色体长度仅0.5毫米。)(二)、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特点•讨论:①数一数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②染色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③什么样的染色体互为一对?讲练结合名称洋葱水稻黑猩猩犬玉米染色体8对12对24对39对10对生殖细中的染色体数染色体数目恒定对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思考与讨论:1、在生殖过程中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怎样分配?2、怎样组合才能保证受精卵和新个体内染色体数目不变?亲代生殖细胞受精卵子女三、问题设疑、知识铺垫思考:子代拥有父母传下来的基因,是不是就一定表现出和父母相似的性状呢?四、知识巩固、共同提高1.基因存在于()A.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上C.细胞核内的蛋白质上D.细胞膜上的染色体上2.下列结构中不存在染色体的是()A.细胞质B.细胞核C.精子D.卵细胞3.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叙述,错误一项是()A.分别与体细胞里的相同B.都比体细胞里的少一半C.相加后与体细胞里的相同D.相加后与受精卵里的相同4.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A.都来自父方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C.都来自母方D.有的来自父方,有的来自母方5.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A.减少任意一半B.数目始终保持不变C.增加一倍D.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6.玉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0条,其雄花产生的精子和雌花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别是()A.20条、20条B.10条、10条C.20条、10条D.10条、20条学习反思板书设计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教学反思一、设计理念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我区试点的新目标教学模式,本课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教学策略的选用:贯穿本节课的主线是基因传递问题,围绕这一中心充分利用要图片、表格和数据来帮助学生来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方法逐步完成科学探究过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增强生物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能真正实现学习的过程是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谢谢李新国2008、4、7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