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战后苏联外交政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1讲战后苏联外交政策第一节地理、历史与文化因素第二节意识形态因素第三节战后苏联外交政策的演变第一节地理、历史与文化因素一、地理因素:--基本特征:1、辽阔的平原,缺乏天然屏障。2、疆土广袤,气候寒冷恶劣。3、部分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横跨欧亚大陆,使之摇摆于东西方之间。地域的辽阔与封建农奴制,为俄国东方式的集权、专制制度提供了经济基础,更倾向于专制和中央集权。由于地理上无险可据,屡遭外部入侵所产生的不安全感,为谋求更安全的缓冲地带而大肆扩张和领土兼并,并处心积虑地谋求出海口。二、历史、政治与文化因素影响俄罗斯进程的三件大事1、基辅罗斯时期(862-1240)与东正教文化影响,990年接受东正教。拜占庭版图2、蒙古统治时期(1240-1480)与亚洲破坏了罗斯与西欧的文化联系蒙古统治使得原本分裂的、由十几个独立的公国组成的罗斯成为一体,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意识的产生。3、近代俄罗斯(1480-1917)与西方化历程1698年彼得大帝改革东西方文明的结合部。对待西方的矛盾心理,西方主义与斯拉夫主义并存双头鹰-俄罗斯国徽1、俄罗斯:一方面以融入欧洲为理想和追求,一方面又自视代表着比西方更高的文明。2、西方:从未在文化上接纳俄罗斯,既心存蔑视,又怀有强烈的恐惧。3、面对国际体系,在缔造者、挑战者、维护者之间不断转换角色。三、帝国扩张16-17世纪:莫斯科公国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东扩张,控制了整个西伯利亚。18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向西、南扩张,控制了波兰、克里米亚、高加索地区。19世纪:沙皇俄国兼并了中亚各国,攫取了朝鲜、中国辽东半岛。1904年,日俄战争及一战战败,俄国的扩张由盛而衰。帝国的脆弱性同时防范内外威胁四、专制主义的影响东方式的集权特征。对个人、权威的崇拜。决策过程的一言堂。外交决策的随意性。短视性,代价高昂。第二节影响苏联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因素苏联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原则,决定了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二战后苏联外交政策的两个支柱:一、支援世界革命1、资本主义已进入到总危机阶段2、两个对立阵营、两个平行市场3、苏联要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二、和平共处思想1、列、斯既认为帝国主义条件下战争不可避免,又认为不同制度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平共处。2、赫鲁晓夫将和平共处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总路线,并影响到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三、影响--对第三世界国家,在支持世界革命的旗号下,到处插手。--对社会主义国家,以世界革命中心自居,大国主义,老子党--对西方国家,既对抗,又缓和。第三节战后苏联外交政策的演变一、斯大林时期:(1946-1953)二、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三、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5)四、戈尔巴乔夫时期:(1985-1991)一、斯大林时期1、重视武装力量的建设2、巩固并加强东欧社会主义阵地3、防止德、日东山再起4、放弃对意共、法共武装斗争的支持二、赫鲁晓夫时期外交政策1、提出和平共处外交总路线2、与西方国家缓和与对抗3、调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4、大力向第三世界渗透三、勃列日涅夫时期外交政策1、力争优势的军事战略2、针对西方的缓和战略3、针对第三世界的扩张战略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75年苏联势力进入安哥拉1978年与埃塞俄比亚签订“友好合作条约”1978年12月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1979年2月支持越南挑起中越边境武装冲突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