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技术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教程》林晓言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技术经济学》毕梦林编著,东北大学出版社《技术经济学》赵建华,高风彦编著,科学出版社参考教材:《技术经济学概论》吴添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工业技术经济学》傅家骥,仝允桓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技术经济学》万君康,蔡希贤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教材:《运输技术经济学》隽志才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技术经济学》刘家顺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课程简介课程性质:必修计划学时:40课程概况:技术经济学(国外称“工程经济学”)是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着重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谋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各种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为手段,为现实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方法。技术经济学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总结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经验、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国外理论方法的基础上自己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的资金筹措、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和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以及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评价等有一个系统的评价,以达到能对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准确评价的目的。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方面本课程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上习题课,课下自学等为辅的教学方法。2、作业方面布置作业目的有两点:一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二是强化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本课程每章结束后均布置适量的思考题和计算题,作业随机抽交,并在下次上课之前进行点评。3、成绩方面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分A、B卷进行。成绩评定采用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均为百分制)加权确定,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分别占70%和30%。平时成绩根据考勤、作业、提问、课堂展示等综合评定。课程主要内容绪论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运输技术经济预测(放后)运输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运输项目财务分析运输基础设施项目经济分析(国评)运输项目综合评价与决策运输项目后评估运输设备更新经济分析价值工程基础理论应用部分可行性研究第一章绪论技术经济学的概念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特点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程序一、技术经济学的概念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技术的含义技术是完成某种特定目标而协同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技术是按照某种价值的实践目的,用来控制、改造和创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并受科学方法制约的总和。技术是人们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各种手段的总和。2、经济的含义经济指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和思想等上层建筑存在的基础,如社会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等;经济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如国民经济、经济增长等;经济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组成。如工业经济中的“经济”;经济指节约或节省3、技术与经济的关系(辩证统一)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技术进步产生新产业、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扩大对资源的利用、对农业的改进等);经济的发展为技术进步提供了物质保障(美国、日本);经济的发展为技术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发展方向(如青藏铁路、“7918”高速公路网、物流概念的兴起、火车提速等);技术的发展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技术经济学的概念技术经济学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特定的具体条件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保证所采取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一门应用经济学。运输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这一特定领域中的应用。补:技术经济学的概念: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技术实践活动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挑选最佳活动方案,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的学科。是一门技术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在这门学科中,经济处于支配地位,因此,它的性质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技术经济学在西方称“工程经济”、“经济性分析”,在日本称“经济工程学”,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称“技术经济计算”或“技术经济论证”经济活动自然科学经济科学技术活动技术经济学二、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萌芽阶段:50年代初,借鉴苏联技术经济的经验,重要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没有形成学科;发展阶段:60年代初,于光远、孙治方提倡建学科;停滞阶段:十年动乱,“四边”(边堪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四当年”(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成熟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立研究所、开设课程、成立专业、院系等。三、运输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寻求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投入产出、可行性研究、产品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汽车购置费和使用费)研究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探讨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途径的科学(宏观、微观)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进而获得经济增长的科学。技术创新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新产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新资源开发、新市场开辟发明用于经济活动技术创新费用效益分析理论与方法(西方福利经济学基础上)1、福利经济学:以社会全体人员的经济福利总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政策(包括各种经济活动)对于个人或集体福利(得到好处或欲望满足)的影响。四、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边际私人纯产品:厂商投入一个生产要素所增加的纯产品边际社会纯产品:社会投入一个生产要素所增加的纯产品边际私人纯产值:边际私人纯产品×市场价格边际社会纯产值:边际社会纯产品×市场价格最优资源配置标准(国民收入最大化):边际私人纯产值=边际社会纯产值福利经济学价值判断和决策准则:(1)帕累托优越性(最优状态):经济状况的任何改变都不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或者说不减少别人的效用,便无法增加某个人的效用。(2)补偿原则:受益者的得益补偿受损者之后为正。2、费用效益理论费用:项目或其他经济措施对国民经济目标的负贡献效益:项目或其他经济措施对国民经济目标的贡献支付意愿: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消费者为获得某项物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与市场价格之差即为消费者剩余效益=支付意愿=实际支付+消费者剩余价格失真PiPiQiP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实际支付Q1Q1PiPiQiP1消费者实际支付消费者剩余Qi消费者剩余PiPiQ1公共项目经济效果概念:经济效果指经济活动中占用和消耗的劳动量(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与取得的有用成果(产品或劳务)之间的比较,即投入与产出、费用与效益之比。原则:(1)成果与消耗相联系的原则(2)有用成果原则(3)全部消耗原则:实际消耗和劳动占用表示方法:(B——有用成果;C——消耗;E——经济效果)(1)差额法:E=B-C0(净效益)(2)比率法:E=B/C1(3)差额比率法:E=(B-C)/C(利润/消耗)技术经济分析的可比原理1、满足需求的可比(满足同样需求的前提下比经济效益)(1)产量指标可比:道路通行能力相同、运输量相同(2)质量指标可比:公路等级、服务质量等(运输方式选择)2、费用效益的可比性(1)指标形式可比:货币或时间等(2)价格的可比性:财务评价用现行市场价格、国评用影子价格(3)计算范围的可比性:效益和费用计算口径范围一致3、时间因素的可比性(1)计算期相同(2)资金的时间价值技术经济学特点及要求1、技术经济学的特点综合性:必须处理好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应用性: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解决技术实践中遇到的经济问题系统性:应注意系统的平衡数量性: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预测性和不确定性:是事前的估计和判断2、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了解经济环境中人的行为和动机(因为技术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具备市场调查的能力掌握科学的预测工具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3、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程序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设计各种可能方案分析方案拟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是否满意方案综合分析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完善方案4、技术经济学的方法体系调查研究方法预测法系统分析法方案创造法方案比较法费用效益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定性预测法定量预测法头脑风暴法哥顿法列举法定基法环比法基本方法专门方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确定分析法不确定分析法决策分析法价值工程可行性研究投入产出法第二章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资金时间价值、利息与利率现金流量与资金等值计算资金等值计算公式及其应用§1资金时间价值、利息及利率资金时间价值1、含义: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投入经济活动后随时间的推移所产生的增值或利润。2、实质:资金与劳动结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增值,是劳动力创造价值的一部分。3、研究目的:①解决不同时间资金的可比性问题;②正确评价由于时间因素产生的经济效果4、资金时间价值的意义(促进资金合理利用,使有限资金发挥更大作用)①充分体现时间因素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提高决策的质量;②树立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③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向效益高(增值快)的地方流动,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④用于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早日发挥投资效益。5、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以一定量资金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息度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息和利率1、利息和利率概念(政府制定利率)(1)利息:指通过银行借贷资金,所付或得到比本金多的那部分增值额。(2)利率: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获得利息与所借贷资金(本金)的比值。(3)均衡利率理论:利率升则供给多、需求少;利率降则供给少、需求多2、单利和复利(1)单利计息:单利是指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计算公式:I=P×n×i式中:I—利息;P—借入本金n—计息期数;i—利率;(2)复利计息:指不仅本金计算利息,利息到期不取出也要计息,上期的利息可以转化为下期的本金,下期的利息按上期的本利和计算,期末本利和计算公式:F=P(1+i)n式中:F—本利和,其余符号同上。说明:①在我国,国库券以单利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则是按复利计算。②由于复利计息比较符合资金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因此利息计算在技术经济分析中采用复利法。③复利有间断复利和连续复利。例:有人在银行存款1000万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10%,我们来看单利计息和复利计息两种情况下的资金流动。单利计息:年年初存款年末应的利息年末存款总额年末得息1234510001000100010001000100100100100100110011001100110011001001001001001100012345年100….10011001000年年初存款(A)年末应得利息(B)年末存款总额(A+B)年末得息1234510001100121013311464.11000*10%=1001100*10%=1101210*10%=1211331*10%=133.11464.1*10%=146.411100121013311464.11610.5100001610.51012345年1610.511000复利计息现金流量图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r):表面上或形式上的利率,指与计息期不一致时的年利率,若与计息期一致,则名义利率与计息期实际利率相等;(2)计息期:表示利息计算的时间间隔单位(年、季、月、日)(3)计息期实际利率:指按计息期实际计息时所取的利率(4)年实际利率(i):与计息期实际利率等效的年利率1)1(mmrimr一年内计息次数【例】:现设年名义利率r=10%,则年、半年、季、月、日的年实际利率如表年名义利率(r)计息期年计息次数(m)计息期利率(r/m)年实际利率(i)10%年110%10%半年25%10.25%季42.5%10.38%月120.833%10.47%日3650.0274%10.52%从上表可以看出,每年计息期m越多,i与r相差越大。所以,在进行分析计算时,对名义利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