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金融实务1002---重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空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重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空间本文见《金融实务》2010年第2期出版日期2010年02月01日共有0条点评中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余华彬朱凯栋中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钢铁产能过剩”之说一直在媒体宣传和政府决策过程中占据主导,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钢铁消费从不足1亿吨飙升至5亿吨以上(人均钢铁消费已达到416千克/人·年),并形成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6.65亿吨钢铁产能。中国钢铁工业“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和增长规模一再突破传统认识的极限,这迫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以下问题:中国钢铁工业的产能过剩了吗?如果没有,未来还有多少发展空间?中国钢铁工业未来在资源、环境等条件的约束下,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基于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机会和选择?本文力图回答以上问题。首先,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工业化过程的比较研究建立人均钢铁消费模型,我们发现中国的工业化也在复制这个模型。通过该模型,能使工业化发展阶段与钢铁消费相联,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空间;通过对资源、环境约束和中国在这一产业比较优势的研究,我们力图证明中国钢铁工业具备满足工业化过程对钢铁需求的能力;最后,依据未来趋势和发展现实问题,我们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发展空间的决定性因素发展缘起于需求的兴起。预测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最根本方法是通过建立需求牵引模型,来测算一国未来钢铁消费总量的峰值。国际钢铁协会(IISI)在1974年发表的《钢消费强度和国民经济总值结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一个国家只有满足工业化(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GDP比重最少要超过50%)、城市化,人均GDP至少达到10000—16000(1990年盖—凯:多边比较的货币单位)美元这两个因素,钢材消费量才可能达到“峰值”并由此保持稳定或逐年下降。1973年,符合以上标准的美国、日本分别以1.36亿吨/年和1.19亿吨/年达到钢铁消费峰值。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H·钱纳里则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1986年)中,创造性地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证明了国际钢铁工业协会的观点,并且提出了在工业化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金属矿产资源消费量和GDP增长的关系模型(见图1)。这个模型可以简单表述为,金属矿产资源消费量增长速率一般大于或相当于GDP的增长速率。其认为,一国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即在钢铁消费峰值出现之前,金属矿产资源的消费速度之快、强度之大、人均量之高、总产量之多都将是该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根据以上的经典理论,在一国完成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将对应出现人均钢铁消费的峰值点,再考虑人口基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模型预测出一国钢铁消费总量的峰值,并以此推断出该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空间。未来发展空间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决定一国钢铁消费峰值点的有: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人均钢铁消费强度、人均GDP水平等三个因素。利用以上三个因素我们同样可以构建模型以预测未来中国钢铁消费总量的峰值点,并以此判断中国钢铁工业未来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工业化(城市化)的因素历史经验表明:当一国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于50%时,标志着该国工业化已经完成或进入后期,与此同时钢铁消费的峰值点也随之到来。如日本和美国的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为41.5%和30%时,钢材消费历史峰值分别为1.19亿吨/年和1.36亿吨/年,随后这些国家开始进入信息时代,钢铁消费量由此开始保持稳定或逐渐下降。针对中国社会当前工业化的现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国家“十一五”专项课题组的研究表明:通过对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指标的研究,认为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见表1),开始呈现重工业化的特征。研究认为:如果未来中国能够保持工业化综合指数4%—5%的增长速度,在经过10—13年的工业化进程,到2015年—2020年中国工业化将基本完成。因此,根据中国工业化当前所处阶段以及未来发展情况,我国钢铁工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距离峰值点尚有很长时间。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是中国方兴未艾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钢铁需求量甚至强于工业化进程,所以一般将该时期称为“土木钢铁时代”。由城市化引发的城镇房屋建筑是钢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主要是螺纹钢和线材,这与工业主要消费板材是不一样的。中国当前城市化现状如图2所示,2008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5.7%,大体相当于英国1850年(37%)、美国1910年(45.6%)、日本1950年(37.5%)的程度,远远低于1973年钢铁峰值点时主要钢铁国家的水平。联合国人口司在2006年预测:中国城市化率具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2020年有望达到近55%,2050年将达到72.9%。据此测算,2006—2010年,我国需要将1.1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而到2050年时,这一数字将达到5.5亿,这相当于3.05个西欧或者1.8个美国的总人口要进入城市。所以,只要中国城市化的动力不衰,钢铁消费量的增长就难言到顶,同时也预示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还有相当空间。人均钢铁消费强度的因素以先行钢铁强国之一的美国为标杆,2009年中国人均钢铁消费量约416千克/人,较美国70年代进入工业化后期时的711千克/人均钢铁消费量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在美国的“土木钢铁时代”,西部殖民开发、摩天大楼和高速公路(铁路)网带来的“Townhouse”(城郊化)消耗了巨量的钢材。从1901年到2006年,美国全面城市化过程中,单位建筑面积的钢混比达到相当高的0.9,钢积蓄量为77亿吨,从而使人均钢铁消费量从不足100千克/人攀升至711千克/人的顶峰。中国当前也正处于“土木钢铁时代”,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础投资,西部大开发以及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一再刷新着人均钢铁消费量的纪录。以房地产为例,目前城乡建筑面积为400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新增建筑面积300亿平方米以上,单位建筑面积的用钢量将随着钢混比(当前中国单位建筑面积钢混比只有0.3)提高至65—75千克/平方米。所以今后10年,中国将在房地产领域直接“埋入”19.5亿—22.5亿吨钢材,平均每年消耗钢材2.2亿多吨。经历年数据概算,中国房地产的钢材年需求量为当年总钢材需求量的25%左右,以此可以预测到2020年中国人均钢铁消费量要达到650千克/人以上的水平。如果再考虑到当前中国在“土木钢铁时代”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态势(中国现有400亿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中99%为高消耗建筑),以及中国本土正在建造的人类历史上最为密集、壮阔的电气化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支干线机场网络,中国未来人均钢材消费量的峰值应至少为700千克/人。人均GDP因素先期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4000(1990年盖—凯)美元时,人均钢铁消费随着工业化的开始而增加;人均GDP达10000—16000(1990年盖—凯)美元时,工业化完成,人均钢铁消费随即达到峰值。1865年到1973年,美国人均GDP从2000成长到16000(1990年盖—凯)美元,这一阶段正好为其钢铁工业蓬勃发展时期;英国钢铁工业也是在1974年人均GDP到达12000(1990年盖—凯)美元时发展到顶峰;此外日本从二战后经济起飞到钢铁工业发展顶峰(1945—1974年),经历了人均GDP从1346到11344(1990年盖—凯)美元的过程。历史的发展经验表明,在人均GDP4000到16000(1990年盖—凯)美元时,正好为一国高速进入工业化,深入完成城镇化的时期,也恰恰是一国钢铁工业“爆炸式”发展阶段。中国2009年人均GDP仅为8000(1990年盖—凯)美元水平,预期未来10年内中国经济保持7%增长率,未来中国人均GDP将经历2010年:8500—9300(1990年盖—凯)美元,2020年:16000—18000(1990年盖—凯)美元的发展层级。依据人均GDP为观察标杆,中国钢铁工业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钢铁消费峰值经上分析,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为背景和时间参考因素,以人均GDP和人均钢材消费强度构建的函数关系模型为量化参考因素,对中国钢铁消费峰值进行预测。伴随中国宏观经济未来相对稳定的发展,以中国进入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为背景,以全社会完成城市化进程为时间标志;利用人均GDP与人均钢铁消费量模型,当人均GDP达到16000(1990年盖—凯)美元时,年人均钢铁消费量达到峰值的650—700千克(日本峰值为802千克/人、美国711千克/人、韩国982千克/人);再引入总人口14.5亿—15亿,我们可以预测中国钢铁消费峰值为9.5亿—10亿吨钢/年(见图3)。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年产能6.65亿吨,按照未来10亿吨的年消费峰值衡量,中国钢铁工业还有4—5亿吨的发展空间,其市场庞大程度可以比喻为再造两个美国和日本钢铁工业。■作者余华彬为中国民生银行冶金金融事业部总裁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本文见《金融实务》2010年第2期出版日期2010年02月01日共有0条点评打印推荐收藏RSS分享oLinkedinoFacebookoMixxoYahooBuzzoTwittero校内网o豆瓣网o开心网单页阅读字号:世界主要钢铁强国多年来通过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已经初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其钢铁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因为过多的环境约束而受到影响余华彬朱凯栋剔除市场需求的因素,一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制于资源和环境这两大支撑条件。资源支撑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铁矿石供应,如果一国的自产铁矿石资源不能满足其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就必须考虑海外矿山资源、矿山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等条件能否支撑。钢铁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环境资源,在日益注重环境保护的今天,钢铁工业必须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致力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钢铁工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铁矿石资源支撑条件当中国年钢产量达到8亿—10亿吨时,至少年需铁矿石成品矿13亿—16.4亿吨以上(基于现有冶金技术),假设国产铁矿石能维持在3.6亿吨(2008年水平),每年铁矿石供需缺口将达到约9.4亿—12.8亿多吨,对外进口依存度将上升至70%以上。中国自产铁矿石的支撑条件根据2007年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评价(铁铜铝)》的统计数据,全国保有铁矿资源储量593.85亿吨(原始品位),已占用铁矿保有资源储量266.64亿吨(原始品位),未占用327.21亿吨(原始品位)。以现有储量作为2020年以前生产和规划的依据,预计到2010年、2020年铁矿的累计可供储量分别为98亿吨(原始品位)、110亿吨(原始品位)。中国已查明的铁矿资源储量中约有1/4为难选矿,其中97%为贫矿,含铁平均品位在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储量只有12亿吨左右,仅占全部储量的2%左右。全国铁矿石平均品位33%,低于世界铁矿石平均品位11个百分点,而且中国铁矿石品位每5年还下降一个百分点。此外,根据美、日等国经验,虽然废钢资源可以作为对铁矿资源供给的重要补充,但是,目前国内钢铁资源积蓄量非常有限,且大量钢材被用于建筑领域,这一领域的废钢回收周期至少需要30—50年,10—20年内不可能提供大量的废钢资源,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基于铁矿石的长流程生产模式来实现。假设中国现已形成的铁矿石成品矿3.6亿吨(2008年)生产能力保持不变,加上在建和拟建将要形成的生产能力,预计2015年国产铁矿石成品矿将达到4亿吨,2020年国产铁矿石成品矿生产规模将达到4.2亿吨。按照85%的实际开工率(2008年实际开工率为85%)计算,2015年、2020年中国成品矿的实际产量分别为3.4亿吨、3.6亿吨。因此,整体来看中国后备铁矿资源增长潜力不大,储量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滞后于消耗速度,保有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供给保障能力来看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