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市委党校陈群祥2009年12月24日至25日,市委召开七届十二次全会。这次市委全会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对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市委全会精神,是当前全市上下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此,市委宣传部牵头组建了“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宣讲团”,分5个宣讲小组,拟用两个月左右时间,深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等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下基层集中宣讲活动。宣讲内容主要包括四个专题:——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工作目标——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和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拉开城市框架,积极推动“1255”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着力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工作目标一、总体思路与工作目标二、背景分析一、总体思路与工作目标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提高质量、做大体量、扩展数量”的要求高举“两个率先”大旗,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拉开城市框架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把马鞍山建设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大城市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走在全省前列”要求我们加快发展,解决目前遇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更要求我们加快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全力以赴推进发展,争取最好的发展速度。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基本要求:提高质量、做大体量、扩展数量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继续大力实施服务业翻番计划,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按照“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的思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打造面向长三角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旅游休闲基地;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提升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钢铁产业加速向千亿级迈进;以及电力、汽车、食品、化工等产业加速向百亿级冲刺。大力推进扩权强镇、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区经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的原则,加快各类开发园区建设,增强园区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份量,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工作重点:“四个着力”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一是做大做强钢铁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6大优势主导产业二是培育壮大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6大新兴产业三是改造提升造纸印刷、金属制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5大传统优势产业四是加速发展3大现代服务业当前重点工作是大力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我市新的发展目标能否如何实现,“6653”现代产业体系能否真正构建,关键在项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投资拉动仍是加快发展的第一手段。所以必须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实现全市发展目标、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集中主要精力抓项目、争投资、促发展。2月26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项目推进年活动及拆迁拆违城乡建设动员大会。着力拉开城市框架1个主城区2个新城5个中心镇5个产业功能区江心洲生态旅游区主城区姑孰新城博望新城黄池镇年陡乡太白镇石桥镇向山镇市经济开发区南部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慈湖港口物流加工区濮塘休闲度假区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多年来,我市坚持把可用财力向民生倾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面对党的十七大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民生工程还需要不断提标扩面,不断提质增效,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拉开城市框架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重要抓手出发点与落脚点远景目标: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大城市统计上关于大中小城市的划分标准按市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多少对城市规模进行划分。目前我国统计工作中将城市分为以下几组:超大城市:2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00至200万人口大城市:50至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至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以下人口工作目标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要努力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并在坚持好字优先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好中求快,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到2011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创造良好条件再通过5年努力,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多,确保“十二五”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并为到2018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目标分解:三个层次首先,要确保2010年实现全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十一五”规划确定GDP、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几个主要指标中,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已提前两年于2008年实现。(2008年7118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以上两项指标已提前一年于2009年达标。(2009年分别是20390元和7947元)——2009年全市GDP665.9亿元,对照GDP比“十五”末翻一番的目标要求,还有近100亿元的差距。(2005年371.35亿元)——如期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2010年必须确保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能快则快,好中求快。其次,到2011年,要确保全面小康社会指标全面达标。——2008年全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1.3%,2009年达到94.2%,比上年提升2.9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今明两年的不懈努力,实现全面达标,如期在全省建成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全市总体达到了全面小康水平后,还要看少数困难群体是否真正享受到了全面小康的成果。——因此,必须继续努力解决好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一个城乡群众普遍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第三,就是“十二五”要继续保持走在全省前列的地位。“十二五”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一番多,为到2018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十二五”是马鞍山发展非常关键的五年,关键就在于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后,能否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新跨越,从而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二、背景分析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1、就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2、从区域发展态势来看,我市发展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3、就干部队伍状况来看,我市干部队伍的发展危机意识还比较淡薄。1、就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市经济结构性矛盾充分显现,倒逼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经济发展质低量小质量方面: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分量太轻,经济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可持续能力不强的问题非常明显。体量方面:除马钢规模超过500亿元外,没有100亿到500亿的企业,除星马外,没有50亿到100亿的企业,10亿到50亿的企业也屈指可数(13家)。数量方面: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太少,既要“一马当先”、又要“万马奔腾”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现代工业体系还不够完备(“两高”行业79.8%、传统产业77.5%比重偏高)——产业层次还不够高(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产业集中度和配套能力还不够强——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29.6%,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三是发展后劲严重不足——项目建设少、小、低、慢的问题同时存在2、从区域发展态势来看,我市发展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一是经济总量仍然不大二是增长速度省内靠后南京芜湖巢湖和县宣城标兵越跑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安徽省主要城市2008—2009GDP总量与增幅比较2009年GDP(亿元)增幅(%)合肥市2102.1217.3芜湖市90016.2安庆市82013马鞍山市665.912.1阜阳市607.812.8六安市58413.3滁州市59513.5另外: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增幅均落到全省后两位,与全省增幅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3、就干部队伍状况来看,我市干部队伍的发展危机意识还比较淡薄。前几年马鞍山发展比较快、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一直处在全省前列,少数干部思想中滋生了优越感,骄傲自满,危机意识不强;有的贪图安逸,私字当先,进取精神不足。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少数干部又产生了悲观情绪,对马鞍山实现“两个率先”、走在全省前列的信心不足。再加上少数干部总认为,马鞍山地域范围小、人口少,不具备像合肥、芜湖那样大发展的条件。这些思想问题严重地束缚了发展的眼界和步伐。㈡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有利条件与发展机遇1、我市发展目标的制定符合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我市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为我市实现更高更大更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1、我市发展目标的制定符合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在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势预测的基础上符合中央对2010年经济工作的新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最鲜明的主题,突出强调要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中央2010年宏观调控政策“总体稳定、稳中有调”的基本取向为我市发展提供契机。——如财政政策将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信贷政策将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等。2、我市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是经济发展好于预期2009年总量增幅生产总值665.9亿元12.1%财政收入122.31亿元11.0%固定资产投资546.14亿元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75亿元18.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90元11.2%农民人均纯收入7947元9.8%全面小康实现度94.2%2.9二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三是结构调整实现突破四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五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六是文明创建成果显著——2009年元月份,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10月份,在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对全国114个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获得地级市第4名的好成绩。同时,入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60个“城市发展代表”行列。七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为我市实现更高更大更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今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马鞍山处在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中“一轴”的最前沿,是这次规划确定的九个重要城市之一,在示范区规划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根据规划,马鞍山整个市域都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局限地把示范区理解为仅仅是南部承接产业转移新区这一小块,也不能局限地理解为包括市经济开发区、当涂经济开发区、南部承接产业转移新区这一163平方公里区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以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