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版教师资格认定相关知识1、怎样成为一名教师?(1)具备条件----(2)参加课程考试---(3)认证教师资格--(4)参加教师岗位招考--(5)见习----(6)转正2、取得教师资格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良好的德行(2)合格的学历条件幼师:幼师学校毕业小学:师范学校(中专)以上初中:大专以上高中:本科以上大学:本科以上(3)良好的教学能力(4)健康的身体3、取得教师资格须参加哪些课程考试?(1)综合素质(2)教育知识与能力(3)普通话教师资格考试命题导向:命题突出专业导向、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依据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考查死记硬背知识,不指定教材。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考核指标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一《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模块比例题型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68%单项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32%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合计100%单项选择题:30%非选择题:70%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20×2=40分2、简答题:3×10=30分3、材料分析题:2×20=40分4、教学设计1x40=40《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第一章:教育基础1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2.小学的组织与运行3.教育学基础知识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5.教师专业发展6.教育科学研究第二章:学生指导1、心理学基础知识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3、小学儿童学习4.小学德育5.美育6.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1、班级与班级管理2.班主任3.班级活动4.班队活动5.课外活动第四章:学科知识1、小学课程及其发展2、小学课程标准第五章: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前期2.教案设计与编写3、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4、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第六章:教学实施1、教学概述2.教学过程3.教学原则与方法4.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模式5.课堂教学实施6.学习动机7.学习方式第七章: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2、教学反思第一章:教育基础一、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1)特征:①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贫乏,教育方法主要史口耳相传和实践模仿;②教育没有阶级性。③教育与原始宗教或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2、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1)奴隶社会及其教育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最早在埃及,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③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结论: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2)封建社会及其教育特征:①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官吏和骑士;②学校教育具有鲜明阶级性、等级性和宗教性;③教育内容:以道德文章和宗教经典为主;④教育方法:严格的纪律约束,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⑤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思想。3、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1)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特征:①教育目的: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同时给予广大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②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③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④师生关系民主化;⑤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双轨制:(2)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特征:①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③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4.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简答)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3、教育者:包括:(1)教师(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3)教育管理人员(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4、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5.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简答)三、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评价:1、非科学的2、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2、生物起源论评价:(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2)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美国教育家)《教育史》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评价:(1)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2)没有解释人类本能与动物的类本能的界限,离生物起源说并不远。4、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米丁斯基(苏联)《世界教育史》5、生活需要起源说代表人物:杨贤江、钱亦石评价:该学说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到从需要到现实的限制因素和中介因素2、中国的教育萌芽孔子:《论语》孟子:《孟子》无名氏:《中庸》无名氏:《大学》主要教育学家:1、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2、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3、康德:德国哲学家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4、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5、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6、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四、现代教育的特征(简答)(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实行人的全面发展(三)教育逐步实现了法律到事实上的平等。(四)实现法律上平等(五)教育科学研究法论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我国教育的目的?(简答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脑力和体力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1、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1)《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2)《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1992年国务院颁(3)《宪法》有关精神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涵:(1)实施对象:6岁入学,义务教育9年;6、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7、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1)全民性(2)义务性(3)全面性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涵:(1)实施对象:6岁入学,义务教育9年;(2)学制:“6+3”、“5+4”、“九年一贯制”(3)管理体制:财政分管(乡)、人权共管(县)、业务统管(县)(4)办学条件:经费+师资6、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简答)(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7、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1)全民性(2)义务性(3)全面性二、小学教育的目的1、小学教育的意义与依据(1)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小学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3)小学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2、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1)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特定阶段的社会现实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2)儿童身心发展规律(3)教育理想教育理想----《大学》:第四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简答)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简答1、总体目标:基础教育课改核心价值追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总体目标:培养四有新人2、培养目标:(1)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2)学生具有民主法制意识(3)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4)培养四有新人。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简答)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的状况4、鼓励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5、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6、注重过程性和全面的评价四、新课改基本理念(简答)1.以人为本2.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3.树立师生交往互动的平等观4.强调整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5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6.明确终身学习理念7.树立评价促发展观。课程实施【学生观】-以人为本(材料必考)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人学生是生命活力的人【教师观】:(材料必考)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学生心理的辅导者从学校教师转变为开放教师第六节教育科学研究1、小学教育科研的特征:(1)目的上:注重应用性(2)主体上,强调广泛性、群众性(3)内容上,强化实践性(4)方法上,提倡行动研究二、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势(1)研究领域不断扩展(2)研究方法生态化、多样化和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简答1、教育观察法2、教育调研法3、教育实验法4、行为研究法5、文献法6.教育叙事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遗忘思维、人格模块二学生指导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一).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简答)1.从无意识记忆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2.从机械识记忆为主向意义记为主过渡3.从形象记忆为主向语词逻辑记忆为主过渡4小学生的记忆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1、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1)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特点:观察目的性较差;观察缺乏精确性;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缺乏深刻性;有意记忆逐渐增强意义记忆迅速发展(3)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简答)A、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期作用B、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C、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差、有意想象增强B、想象更富于现实性C、想象的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5、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简答)(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1.认知发展(具体形象为主向抽象概括过渡)2.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克服困难的毅力在增强,但整体水平不高)3.人格发展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简答)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小学生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趋势?(简答)1.从表面到内部(2)从简单到复杂(3)从呆板到灵活4.从具体形象思维导抽象逻辑思维(5)从零散、间断性的想法系统综合性思想。(二)气质差异与教育教师如何针对学生气质进行教育?(案例)对胆汁质的学生在他们直爽、勇敢、顽强、生机勃勃培洋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和耐心。对黏液质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向踏实,沉着冷静方向发展对抑郁质的学生引导他们向思维敏捷、细腻、情感深刻发展。3)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A、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期作用B、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C、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差(4)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简答)A、有意想象增强B、想象更富于现实性C、想象的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简答)(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第三节小学生儿童学习(一)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