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过程:①筹备: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时间、地点、内容)②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意义:①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结束了100多年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②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壮大了和平民主,社会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格局。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制定原因(目的):保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颁布时间:1954年9月宪法内容:《中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的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三、新中国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宪法》确立)代表产生方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代表组成: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国家最高政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意义:人大制是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它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1954年《宪法》确立。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6年)。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原因:我国的国情决定: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民族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确立实施过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明确规定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四、新中国的民主法制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原因:①毛泽东”左“倾错误。②野心家利用。危害:①破坏政治制度。②破坏党组织。③破坏了民主法治。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1)平反冤假错案(首要环节)(2)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制度、政协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3)颁布1982年新《宪法》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4)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1999)(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5)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民主政治建设一大进步)。五、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一国两制”的理论最初提出:针对台湾问题酝酿:九条方针提出过程形成: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宪法保证: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成为国策: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2、“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①条件: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具体方针政策完善。②过程:1984年12月,中英发表《联合声明》;1987年4月,中葡发表《联合声明》。③结果: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祖国。④意义: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979年真正停火倡议三通80年代结束长期隔绝状态1992年“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005年连战、宋楚谕访问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