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能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天空中的繁星,而又名《老子》的《道德经》更是被誉为万经之王。在国内,它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国外,也被广为传诵。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人都多人都接触或学习过老子的《道德经》的内容,但在真正阅读完全书后,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内涵。“道可道,非常道”。提到老子,道教或是相关学说时,人们总是在第一时间想起来。这句话让人觉得《道德经》是都是些深奥难懂的长篇大论,却不曾想到它只是一本薄薄的书。书虽然薄,它包含的知识却不少,这短短五千多字,包含了哲学、政治、军事、伦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难怪诸多皇帝都在阅读后发出喟叹,甚至外国读者也连连称赞。作为大学生,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我们也有着一定帮助。我从学校图书馆借阅阅读的这本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的《道德经全鉴》对《道德经》的内容进行了细分,分为了“道”的总论、修身之道、养心之道、处世之道、待人之道、谋事之道、为上之道和避祸之道共八大章,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了解每一章的中心思想。《道德经》开篇即提到了“道”。老子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由生及灭的规律,“道”无处不在,但是我们摸不着、看不到,也很难拿言辞来解释。道家主张“无为”,老子开篇就阐明了“无”是天地万物本始,与“无”相对的“有”则是万物根源的观点。归根结底,“无”与“有”都来源于相同的源头——道。正如人同时有着积极与消极两种思想一样,“有”与“无”总是同时存在的。“祸福”是相对的,我们永远无法避免与“祸”的正面接触,居安思危才能减少“祸”的风险。同时,我们也要明白,“祸”与“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总是认为刚与强总是能战胜柔与弱,而老子则辩证的认为越柔弱的东西就越坚强。我们平时总说“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其实,老子早就提出了要以大道看“简繁”。“治人、事天,莫若啬”,如果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做事就会很有效率,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第一章中,老子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观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习,更要明白为什么学习。如果我们盲目且毫无目的地学习,不仅浪费了大好青春,最终也会一事无成。老子在《道德经》中用很多篇幅来强调修身的重要性。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完美的,就算是圣人也是经过后天修得的。我们也许不能成为圣人,但是必须成为“君子”。老子认为君子有着这几大特点。首先,要学会内敛。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傲慢自负,因为这样必定不能长久。其次要做到少说多做,具有不与人争的精神。言多必失在当下社会并不是错的,我们要拿捏好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说的恰到好处。善与恶之间往往只有一念之差,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防止因不经意走上“恶”的道路。人存在的一大目标是追寻幸福。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就看透了幸福的真正意义:简单,自然的人生就是快乐的人生。面对困难与挫折,要做到宠辱不惊。人生充满了坎坷与挫折,又时令人感到绝望。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将永远与它们为伴。我们不应该太悲观,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水滋养万物的同时也身处污垢之地,却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本性。老子提出我们要跟水一样,顺应自然,这就是养心的道理。“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人的心中有德,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们离“道”就更近一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终极哲理。欲心总是阻止我们追寻简单,自然人生。我们不能受名誉、地位等身外之物的影响,不要为它们而活。“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心灵需要自由,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操心。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自然的,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心去感受,就一定能体会到幸福。我认为第四章讲的“处世之道”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有着莫大帮助。从古至今,社会都是一个整体,没有谁能独立生存,更不能成就伟业。虽然老子自己选择过归隐山林的生活,但是他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通过阅读这一章,我们会学习如何游刃有余地立足于社会。“人无信而不立”,在社会上首先要讲诚信,诚信不足就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做到诚信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培养自己诚信的品格,在平日就以诚信为立身之本,不做有违诚信的事情。其次要学会不轻易许诺。俗话说“一诺千金”,如果对别人许下诺言就一定要实现,否则就不要轻易承诺。如果轻易许诺,就会面临失信的风险。几年来在社会上失信的人不乏曾经风光一时的人物,他们拿到投资者的资金不善加利用,造成亏空甚至负债。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负债人员的打击力度。在法院要求下如仍不偿还,就会被列入“老赖”名单,限制其进一步消费和出行。在平时生活中失信会被别人认为你说话不算数,只能表示遗憾,而在社会上失信,是一种犯法的行为,为此,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信守诺言。第五章“待人之道”向我们介绍了对待别人方面的知识。就像物理中学过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你如何对待别人,反过来别人也会这样对待你;你尊重别人,别人同样也给予你相同的尊重。如果受到了别人的冷漠对待,先不要去埋怨别人,先想想自己对待别人是否热情,自己是不是在待人上做到了位。对待别人,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同时我们也要发行反省自己在对待别人时是否做到了“道”的要求。如果我们在待人和处事上都做的出色,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谋事之道。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一定知道如何谋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收获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梦想。梦想就是事业的第一步。明确的梦想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灯塔,在我们迷茫时为我们指引航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难事也是由一个个易事所组成的,如果我们能做好易事,难事对我们就不再是一个挑战。细节决定成败,做大事更要注重细节。做大事疏忽细节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能成就大事业的人都具有踏实稳健的作风,这便是“道”所要求的。在治国层面上,老子认为,只有对百姓一视同仁,遵循“无为”而治,才可以治理好天下。这些治国思想同样适用于现代的管理上。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为了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要做到对员工一视同仁。同时也要多关心员工,不要只追求最大的利益,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团队的建设。在团队管理上,就是要顺应人性。管理者如果不了解人性,就不可能发挥管理的作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办公室墙上的条幅写着:“无为而治”。在这四个字下面有英文注译:“最好的领导者是能帮助人,却让人感到不需要他”,及“领导人的责任要做到你在领导,又要做到别人并没有意识到你在领导。”简化一下,其含义就是多领导少管理。最后一章讲述的是“避祸之道”。人人都想平平安安、无忧无患的生活下去,可真正能善始善终的人少之又少。如何避免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老子认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清隐藏在繁华中危险的种子,面对功名利禄保持一颗淡泊的心,就能够趋利避害。阅读完《道德经》全书后,我真正觉得这是一本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当然,并不是《道德经》这本书中所有的观点都适用于当今社会。老子认为一切都应该顺从自然,遵循“道“来行事。有些观点有种避世的消极状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在全体中华儿女都在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背景下,这种消极处事的状态断然是与现实相向而行的。但是只要我们采撷其长,学习其中优秀的待人处事之道,修身养性之法,也必定对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乃至将来步入社会起到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