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油气差异聚集原理的适用条件、聚集特征及意义。(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油气分布特征及意义。)(10分)2.试述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及主要特征。(10分)3、何谓孔隙结构?用压汞法的原理如何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画图表示如何用压汞曲线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10分)4、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10分)5、根据地球动力学基础并考虑所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哪几种类型?(6分)6、简述按化学分类,干酪根的类型及特征。(6分)7、简述油气生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有利生油的岩相古地理环境。(10分)8.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油物性的因素。(10分)9、简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论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或论述形成大型油气藏必须具备的条件。)10、简述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布格局及油气聚集特征。(6分)11.不整合油气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画出剖面图说明各类型特征。(10分)12.背斜圈闭按成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说明各类型特征。(10分)论述题(共24分)1.论述干酪根热降解生油理论的主要内容。(论述油气生成理论的中心内容和在勘探中的指导意义。)2.论述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12分)3.(论述题)根据油气二次运移的机理,分析含油气盆地中有利远景区。(12分)4.(论述题)从油气运移机理分析含油气盆地中有利远景区。(13分)5.(论述题)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沉积体系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13分)二、问答题(12分)1.试述油气差异聚集原理的适用条件、聚集特征及意义。(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油气分布特征及意义。)(10分)答题要点: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静水条件下,在油气运移的主方向上存在一系列溢出点自下倾方向向上倾方向递升的圈闭,油气源充足,盖层封闭能力足够大。(2分)特征:在系列圈闭中出现自上倾方向的空圈闭向下倾方向变为纯油藏→油气藏→纯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4分)油气差异聚集的意义:根据油气差异聚集的规律,可以预测盆地中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在坳陷中主要分布油藏,隆起的高点为气藏,斜坡部位为油气藏。(4分)2.试述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及主要特征。(10分)答题要点: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该阶段以低温、低压和微生物生物化学为主要特点,主要形成的烃是生物甲烷气,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成岩作用阶段后期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该阶段Ro小于0.5%。(2.5分)②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划分为两个带。生油主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主要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该石油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凝析油和湿气带:Ro为1.3~2.0%,又叫高成熟阶段,在较高的温度作用下,剩余的干酪根和已经形成的重烃继续热裂解形成轻烃,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烃类相态转变的临界值时,发生逆蒸发,形成凝析气和更富含气态烃的湿气。(5分)③准变质作用阶段—过成熟阶段:该阶段埋深大、温度高,Ro>2.0%。已经形成的轻质液态烃在高温下继续裂解形成大量的热力学上的最稳定的甲烷,该阶段也称为热裂解甲烷(干)气阶段。(2.5分)3、何谓孔隙结构?用压汞法的原理如何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画图表示如何用压汞曲线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10分)答案要点: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相互关系。(2分)评价参数:①排驱压力(Pd):是指压汞实验中汞开始大量注入岩样的压力,表示非润湿相开始注入岩样中最大连通喉道的毛细管压力。排驱压力越小,说明大孔喉越多,孔隙结构越好(2分)②孔喉半径集中范围与百分含量:孔喉半径的集中范围与百分含量反映了孔喉半径的粗细程度和分选性,孔喉粗,分选好,其孔隙结构好。毛细管压力曲线上,曲线平坦段位置越低,说明集中的孔喉越粗;平坦段越长,说明孔喉的百分含量越大。(2分)③饱和度中值压力:是指非润湿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力。Pc50%越低,则孔隙结构好(2分)④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当注入汞的压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积百分数。束缚孔隙含量愈大,储集层渗透性能越差。(2分)画图:(2分)4、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10分)答案要点: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有:①压实作用:是沉积物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沉积物致密程度增大的地质现象,在压实作用过程中,沉积物通过不断排出孔隙流体,孔隙度不断减少。在正常压实过程中,当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溶解在孔隙水中,就能够随着孔隙水一起被压实排出,实现油气的初次运移。如果排水不畅,造成欠压实,可以延缓孔隙流体的排出,如果流体的排出正好被推迟到主要生油时期,则将对油气初次运移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利于有机质的热成熟,也是驱使油气进行初次运移的潜在动力。4分)②热力作用:由于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体积膨胀远远小于孔隙流体的膨胀,造成异常高压,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一个动力。(2分)③烃类及非烃气体生成的作用:干酪根在热降解生成石油和甲烷气体等烃类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水和非烃气体(主要是CO2),而这些流体的体积大大超过原来干酪根的体积,引起页岩孔隙流体压力大幅度的提高,使异常高压进一步增强,这种压力的增加将导致微裂缝的产生(Hedberg,1980)使石油进入渗透性的载岩和储集层。(2分)④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泥岩在埋藏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粘土矿物要发生成岩作用,放出大量的层间水,在没有增大的孔隙体积中造成异常高压,也是油气运移的一个动力。(2分)⑤扩散作用:自然界中只要有浓度差就有扩散作用,轻烃的扩散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认识。生油层中含烃浓度比周围岩石大,烃的扩散方向由生油层指向围岩,与油气运移的方向一致,因此它是进行初次运移的一种动力。扩散作用在物质转移方面的效率比较低,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它仍然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动力.5、根据地球动力学基础并考虑所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哪几种类型?(6分)答案要点:根据地球动力学基础并考虑所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三大类型:①张性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张性盆地:包括大陆内裂谷盆地、陆间海盆地(初始大洋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陆边缘裂谷盆地、夭折谷和坳拉槽。(2分)②压性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压性盆地:包括海沟、弧前盆地、残留洋盆地、前陆盆地、山间盆地『缝间盆地)。(2分)③走滑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拉分盆地:可分走滑—拉分盆地、走滑—挠曲盆地。(2分)6、简述按化学分类,干酪根的类型及特征。(6分)答案要点:Ⅰ型干酪根:富含脂肪族结构,富氢贫氧,H/C高,一般为1.5~1.7,而O/C低,一般小于0.1,是高产石油的干酪根,生烃潜力为0.4~0.7。(2分)Ⅱ型干酪根:富含脂肪链及饱和环烷烃,也含有多环芳香烃及杂原子官能团。H/C较高,约1.3~1.5,O/C较低,约0.1~0.2,其生烃潜力较高,生烃潜力为0.3~0.5。(2分)Ⅲ型干酪根:富含多芳香核和含氧基团。H/C低,通常小于1.0,而O/C高,可达0.2~0.3,这类干酪根生成液态石油的潜能较小,以成气为主,生烃潜力为0.1~0.2。(2分)7、简述油气生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有利生油的岩相古地理环境。(10分)答案要点:晚期生油理论认为:油气生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有机质并能保存下来;一是要有足够的热量保证有机质转化为油气。(3分)岩相古地理环境:主要有海相和陆相,海相中浅海大陆架、三角洲区以及海湾、泻湖这些环境,对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有利,是有利的生油区域;陆相中半深湖—深湖相区,汇集大量的有机质,沉积快,还原环境,有利于生油;浅湖、沼泽区以高等植物为主,可形成Ⅲ型干酪根,是生气的主要区域。(7分)8.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油物性的因素。(10分)答题要点: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油物性的因素有:①沉积作用是影响砂岩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因素矿物成分:矿物的润湿性强和抗风化能力弱,其物性差。岩石结构:包括大小、分选、磨圆、排列方式。当分选系数一定时,粒度越大,有效空隙度和渗透率越大;粒度一定时,分选好,孔渗增高立方体排列,孔隙度最大,渗透率最高。杂基含量:含量高,多为杂基支撑,孔隙结构差;以泥质、钙泥质胶结的岩石,物性好。(7分)②成岩后生作用是对砂岩储层原生孔隙的改造及次生孔隙形成的因素压实作用结果使原生孔隙度降低;胶结作用使物性变差;溶解作用的结果,改善储层物性。(3分)9、简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论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或论述形成大型油气藏必须具备的条件。)答题要点:①丰富的油气源条件:盆地中油气源是油气藏形成的首要条件,油气源是否丰富取决于成烃拗陷的大小,烃源岩的成烃条件和成烃演化史。要具有足够大的成烃拗陷,生油岩的面积要大,厚度要厚;生油岩的质量要好,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要达到成熟。(3分)②要有良好的储集层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传输条件: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好,孔隙结构好;要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形式,最佳的生油岩厚度,最佳的砂泥岩百分比。(3分)③要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圈闭容积要大,形成时间要早,距油源近,闭合高度要高,盖层封闭能力好。(3分)④要有良好的保存条件:构造运动不要太强烈或地下水活动不活跃,保证圈闭容积不改变或不破坏,圈闭中的油气不受氧化变质。(3分)10、简述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布格局及油气聚集特征。(6分)答案要点:①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东部地区性的裂陷盆地油气聚集特征:断层、披盖背斜、滚动背斜、盐丘构造古潜山。(2分)②印度板块碰撞形成西部地区的挤压盆地油气聚集特征:挤压背斜、逆冲断裂带。③中部多旋回克拉通盆地油气聚集特征:圈闭类型:盆地边缘为陡背斜,西部有逆断层圈闭,中央为缓背斜。11.不整合油气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画出剖面图说明各类型特征。(10分)答题要点:不整合油气藏可分为:①地层超覆油气藏:在不整合面上由于地层超覆沉积的砂岩体直接与不整合面接触,不整合面从下面与储集层上倾方向相切,并对储集层上倾方向起支撑和封闭作用;油藏为层状。(2分)②不整合面下不整合油气藏:不整合面在储集层上面对储集层上倾方向进行封闭,储层两侧仍为不渗透岩层封闭。油气藏为层状,闭合面积由通过溢出点的储层构造等高线和储层剥蚀线形成的闭合区来决定。(2分)③古潜山油气藏:是由长期遭受风化剥蚀的古地形突起被上覆不渗透岩层所覆盖形成圈闭条件,油气聚集其中而形成的。油气藏呈块状分布,不受层位控制。(2分)④基岩油气藏:油气储集于沉积岩基底结晶岩系中的油气藏。实际上它是属于特殊类型的古潜山油气藏。(2分)画图:(2分)12.背斜圈闭按成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说明各类型特征。(10分)答题要点:①褶皱作用形成的背斜油气藏:主要在侧压力挤压作用下而形成。背斜轴向一般与区域构造线平行;两翼倾角较大,不对称,靠近褶皱山一侧较另一侧缓;闭合高度较大,且伴生有断层。②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直接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层弯曲较显著,有时还可遇到受基底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断裂,向上地层弯曲渐趋平缓,而后逐渐消失;两翼地层倾角缓,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2分)③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及油气藏:这种背斜圈闭都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多为小型宽缓不对称的短轴背斜,靠近断层一翼陡,远离断层一翼缓,轴线与断层线近于平行,常沿断层成串分布。背斜的形态、宽度等均受同生断层的控制(2分)④与塑性流动物质有关的背斜圈闭及油气藏:由于地下塑性地层受不均衡压力作用,向着压力降低的上方流动,使上覆地层变曲形成的背斜圈闭。闭合高度低,面积大,常被断层所切割。⑤与剥蚀作用及压实作用有关的差异压实背斜及油气藏:这种背斜通常称为披盖背斜,它反映了下伏古地形突起的分布范围和形状,闭合度比古地形突起的高度小,并向上递减直至消失;在成因上很难与基底隆起有关的背斜区分开。(2分)(后备资源)问答题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