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构建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21世纪,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面对信息社会,我们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顺应历史潮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这种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合称为“信息素养“,我们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应当具备这样的信息素养。然而,现行的教学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显然与时代的要求、课改的目标是不相符的。学生的能力,体现在诸多方面,在信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尤其是处于人生成长初期的小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何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构建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这一研究课题,试图通过营造信息化的校园氛围,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加强信息技术在课程及其延伸的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强化信息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的能力,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能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需要,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一、信息化学习环境:也就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经过信息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交流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信息化学习方式具有多种途径:①资源利用的学习,即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②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③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形成网上社群,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④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二、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够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我们认为: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包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的人。信息素养包含了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从技术层面来讲,指的是对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即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评价等;从人文层面来讲,即是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资源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积极面对信息,参与信息;有信息道德和安全意识。信息素养是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关键条件①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首先要求学习者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校园内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整合学科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才能为信息化社会输送大批具备信息素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②信息化学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学习离不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建设一支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基础,是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关键。只有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培训、培养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树立教师的信息化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才能推动教师自觉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过程中,确保信息化学习的开展。③课程整合——信息化学习的形式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能更好地促进课程整合,“校校通”工程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营造了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教育信息网为师生提供了情景探究、信息传递、自主学习、协商讨论、全方位交流的共享空间。教师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整合教学资源,创造适合特定教学目标的信息化学习模式,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既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④科学化评价——信息化学习的保障有了信息化学习资源,有了掌握信息化技术、具有信息化观念的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有了广阔的空间,信息化学习就有了物质保障,有效科学的评价,必将加快信息化学习的构建。传统的教育不是注重了全体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就是重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略了全体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信息化学习是实现教育普及化和个性化发展的最佳方式,因此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化学习的构建。⑤面对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式交互教育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应深刻意识到,只有培养教师能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信息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运送,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培养学生的观点和知识结构、形成所有这些必备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信息化学习是信息时代的重要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也是终身学习者应具备的主要特征。只有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才会把终身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们寻找信息、获取信息是为了解决问题和制订决策,为了在所关心的领域开发出新知识。三、研究目标(一)总体目标:1、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特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1)强化对信息、信息社会的认识与态度。利用校园现有的橱窗、广播等平台,结合班会、板报等宣传手段,培养学生主动的、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认识到“对信息不仅是接受,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地进行加工创造,能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开放的校园网、学生橱窗、广播等平台,结合班会、队会等信息交流渠道,培养学生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通过合理地运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的或与他人协同进行收集、分析、加工等,并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2、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通过教师信息技术常规化考核,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教师利用及拓展资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活用信息的能力。让教师在构建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传统的校园充满信息共享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培养创新型教师提供基础。3、提升办学品味。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由于信息素养的提高而发展的自主探究能力,也使学校的现代教育化设施更趋完善,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校园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特色,争创一流学校。(二)具体目标:1.对于低年级或低年龄段的学生重在培养他们获取新信息的意愿,使学生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具备简单认识及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2.对于中年级或中年龄段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灵活的通过各种渠道较迅速的获取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能够初步的取舍、整合。3.对于高年级或高年龄段的学生要培养他们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积极地从各种媒体资源收集信息,在生活或学习环境中交流探讨信息,并且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与勇气。4.结合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语文、思品和社会等语言表达丰富、情感意识强的课程中强化学生有效地利用获取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去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的习惯。5.在信息、科普等信息渗透性强的课程中,夯实学生的信息技术功底,充实学生的知识仓库,使学生能通过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核心信息技术走进更宽广的信息世界。6.结合学校及学生家庭、社区的实际状况,在发展中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将对校园网、图书馆、电教等设备以及校园信息展示、交流等平台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制定常规化的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措施,建立学生、教师、学校及家庭的四位一体的互动发展格局,例如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授课等形式沟通信息,促进学生在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快乐成长。四、研究内容(一)培养小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策略1、信息技术课几个学习专题: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信息。能较为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熟练Windows和IE浏览器等的操作。知道计算机的组成,知道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熟练使用画图、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能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知道网络安全,做到绿色上网。了解知识版权的有关知识,尊重知识版权。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信息资源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信息的获取范围:确定信息来源、选择最佳信息来源;检索信息来源、在信息来源中查找信息。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①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②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问题)收集信息。信息的分析: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阅读、观察、聆听、触摸等方式来感受信息、筛选出有关信息,将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信息的加工: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①综合②重组③交流。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信息的利用: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学生自我命题作业。信息的评价: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信息资料用得好,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辩证地看待信息,加强网络道德、信息免疫教育,解决信息迷航。(二)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及方法评价标准:①知道什么是信息,了解收集信息的方法,初步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操作方法,能收集一些信息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能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研究成果能在小组内用语言交流。(信息素养一般)②能够根据任务的需要从生活实践中查找、探究信息。较好地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操作方法,有一定的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能运用信息解决问题,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研究成果乐意在班级内用语言交流或是编印成班报供全班同学阅读。(信息素养较好)③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能够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信息素养好)评价方法:①学生自评,同学互评。②形成性测验,实际操作考试。③成果汇报。④学生成长档案袋。五、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这是一种实用取向的研究,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导向,以改进工作实际、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其他研究方法我们也会综合运用。1、教育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测验、座谈等方式,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的状况和发展,取得经验和发现存在问题,通过分析综合、得出结论,以便使研究的结果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我们准备设置三次问卷。2、实验法设置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实验班围绕本课题方案进行教学,非实验班沿用原来的教学方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测评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影响。3、比较法通过对实验班学生相同情况下的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确定其共同点或差异点,初步探索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规律。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