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是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意识和依照这个意识而践行的标准,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涵,即责任意识,是“想干事”;责任能力,是“能干事”;责任行为,是“真干事”;责任制度,是“可干事”;责任成果,是“干成事”[1]。责任属于道德范畴,责任是义务、诚信、自律、自强……责任蕴含在人生的目标追求与理想之中。本人以为,责任就是做好份内应做的事情,承担自己应承的任务,完成个人担负的使命。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和责任力是个人健康成长、成就人生、造福社会的重要保障,责任意识能让人有勇气、有智慧、有力量。当前社会,缺乏责任感和责任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它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因此,亟需加强对小学生在责任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学会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和社会负责。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以责任为主线,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开展责任体验活动,提高学生对责任的理解、增强责任意识、陶冶高尚品格与情操,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能积极进取、自信自强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成为我们新时期下的德育新课题。学校在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秉持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践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理想,通过不断丰富教育方式,融合时代元素,创设出符合社情、贴合校情、适合生情的“求真教育”途径及方法。让我们的教育在“真”上下功夫,在“求”中出成效,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思联系、知行统一”的学习体验中得到自主成长,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对自己、家庭、社会负责任的合格公民。在“求真教育”的理念下,我们的学生要得到自主成长,强烈的自我责任意识是其迈向成功的重要动力。小学生的责任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生活体验、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培育的过程,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体验与感悟的经历里,培养起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通过系统的构想、全面的开展、深入的实践,来达成“做一个有责任的人”的教育目的,这既是求真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培育真人的最终点。因而,责任教育的有效实施,是落实“求真教育”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具体实践。一、关于责任教育的思考和认识:1、责任教育是社会时代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变得富足,有屋有车、衣食无忧。我们在感受经济发展带来幸福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思想观念变化的剧烈冲击,社会上充斥着个人主义的人生观、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人的公德意识变淡薄了、集体观念被忽视了、社会责任感被冲淡了……这些消极落后的观念侵蚀着我们的思想,更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里,我们偏重于应试教育,学生也多是“两点一线”,埋在“书山卷海”里,学校、老师、家长往往是唯“分数”至上。这除了导致学科知识的“过度教化”,更使得奠定人生未来发展的道德品质、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步入教育的“真空”。现在中国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们来自典型的“421”家庭模式,家长的过分期望、关注及宠爱,使得孩子们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行为不同程度的体现在孩子身上,如:自私自利、任性冷漠、嫉妒懒惰、撒谎作弊等等,那些基本的文明礼仪,如:富有爱心、友善助人、与人合作以及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则明显缺失;而在这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的虚拟世界更是和现实的生活彼此交错,尚处在人生价值观念形成初期的小学生更是容易被网络虚拟世界的变幻陆离所迷惑,因而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背离社会的生活准则,直接导致主体的信仰危机,而社会责任感也会被一点一点蚕食。因此,通过责任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责任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成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2、责任教育是求真教育的具体实践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给教育下了一个最为简明的定义:“教育就是教人做人”,他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想和“培养真人”的教育目标,成为了近代中国教育的一种主流观点,也成为了我校在廿多年“学陶师陶、求真教育”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教学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2]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在教中育人,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知行合一,培育个个都有公德心、人人能够负责任的小学生。陶先生所倡导的“求真教育”,即是以“真”为培养目标,以“求”为教育过程,立足于生活求真、学习求真、做人求真三个层面的教育之作为,通过思想的引领、行为的体验和生活的历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学习,并能自主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任的合格公民[3]。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既是求真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培育真人的最终点。因而,责任教育的有效实施,是落实“求真教育”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具体实践。3、责任教育是自主成长的重要途径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站在了社会的舞台上,并在人生的各个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子女,孝敬父母、体谅家人是责任;作为学生,遵守校纪、认真学习是责任;作为朋友,友善互助、真诚宽容是责任;作为公民,扶危济困、保护环境是责任……只有当人人都认识到自身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幸福快乐的生活。一个孩童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在不断的学习和发展,文化知识的积累、文明礼仪的习得、品德情操的养成……都离不开有责任的教育,也离不开有责任的学习。在生活中,责任无处不在:尊重父母师长、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做好作业、不丢果皮纸屑……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爱,让人放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再平凡的小事也能够做好……责任的教育,正是一个人自主成长、不断成熟、迈进成功的重要途径。二、责任教育的框架构建与基本策略:(一)以“责任”为基点,构建“五会五做”框架1、学会对自己负责,做一个自尊自强的人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志向,首先应该学会对自己负责,在学习中修炼自身的素养,立自尊,树自强,以此奠定人生健康发展的根基。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人,谈何其他的责任与志向!而对自己负责,就是要对自己的人格负责,高尚之人做高尚之事,人无格而不立,事不道而不为。作为一名小学生,应以对己负责为起始点,以《上海市小学生守则》、《东二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十好”要求》和《东二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要求》为依据,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反省、修正、督促自己,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自尊自强的人。2、学会对家庭负责,做一个孝敬感恩的人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家庭和谐幸福的基础。对于个人而言,就是要对家庭负责、对父母孝敬、对家人感恩。在生活中,学会关心疼爱父母,让父母开心;学会堂堂正正做人,让父母放心;学会认认真真学习,让父母省心……尽自己的努力,让父母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对父母、对家庭负责的表现,这是做人最为基本的一点,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3、学会对他人负责,做一个友善互助的人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穆尼尔•纳素。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人与人的信任与合作。在社会中生存,我们必须要和周围的每一个人打交道,只有对他人负责,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而对他人负责,就是要对自己的同学、老师、亲友等社会交往的人负责,就是对他人讲诚信、讲文明、讲爱心、讲合作……做一个待人友善、互助合作的人,是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的基本要素,也是自己对集体、对社会负责任的出发点。4、学会对集体负责,做一个团结进取的人“自己无论怎样进步,不能使周围的人们随着进步,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绝不以‘孤独’、‘进步’为满足,必须负担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邹韬奋。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之中,有社会大集体、也有班级小集体。只有在集体生活中,才能互相学习、智慧共享、彼此促进。作为一名处在学习阶段的小学生,要学会依靠集体的力量提升自己,也要做到关心集体、融入团队,更要做到对自己生活的小组、班级、学校等集体负责,学会关心他人,做到爱护集体,发扬团队精神,维护集体荣誉。5、学会对社会负责,做一个明理公正的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爱护它、建设它。作为一个中国人,对社会的负责就是指对民族、国家、人民负责。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复兴中华、繁荣社会的责任,古往今来,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用宝贵的一生来报答社会、国家和民族,这就是强烈责任感的表现。当前,传承中华民族的重任,汲取华夏文化的精华,明事理、有担当、公平正直的尽自己的责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三注重”基本策略1、注重日常教育,形成责任意识和情感责任知识教育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情感的重要基础,需要不断加以强化和引导,但各种责任的知识却又是抽象的,如果只是采取被动聆听或机械接受的方式,恐怕无法让人具体感受并融入意识中。而采取让学生主体参与,则能让他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在思想有共识,在情感上有共鸣,达到培养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情感的效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责任教育中的“五会五做”为主线,以《东二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要求》等为依据,通过主题班会、小组讨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找学习、行为、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责任并讨论,丰富对责任的认识,加深对责任的理解,既激发了学生责任的内驱力,又提高了学生对责任的识别、选择和履行,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责任觉悟程度、端正了学生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使学生责任行为倾向优化,从而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情感。2、注重行为体验,培养责任心和责任感人的认知转化为思想和行为习惯,主要是通过体验和感悟得来的。因此,学生的行为体验就是他们责任心和责任感形成的基础。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里,时时处处都有责任,要使学生理解并意识到自己担负的责任,就必须从日常活动里做起,在细节体验中培养。学校通过《行•知——东二小学学生手册》中的学习与生活指南,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行为规范形成、生活能力提高等方面进行他律教育;同时,在校内营造“求真求实”教育氛围,提高学生在体验中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做到对自己、他人、集体负责,如:认真做操、锻炼身体是对自己健康负责;节约出游、不乱花钱是对家庭和父母负责;随手关灯、垃圾分类是对集体和社会负责……这种在他律和自律过程中的行为体验,就是培养学生责任心和责任感的过程。3、注重主题实践,强化责任能力和行规责任主题实践活动是学校促进学生责任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人的行为是意识的产物,而习惯则是行为重复与意识强化的必然结果。要想让责任能力和文明规范成为学生的潜意识和行为习惯,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经历“体验——感悟——反思——体验”的循环往复过程,并在过程中通过自律和自新及时调整意识和行为。如此,责任教育方能见成效。如:一、二年级“生活重自理”主题实践活动,从学会“整理书包”开始,开展“我会洗手帕”、“衣服叠叠看”、“我是小管家”等活动,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比赛。学校通过这些循环开展的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而这些主题明确的责任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和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相结合,融合、渗透成一个教育统一体,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训练、磨砺意志、体验成功,从而不断增强责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责任教育的实践与体会:(一)抓好课堂教学,使责任在教与学里明晰丰富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生活里的最主要活动场所,课堂里教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到、体验到的,是文化知识的积累,是为人处事的习得,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学习意志和勇气的提升,可以说,课堂教学是进行责任教育的基本渠道。而对学科教师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