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史-西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矿业大学城市道路交通结课论文1城市发展史——西安(大家改改标题=。=)摘要西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国内外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也是中国么六大古都中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本文以西安城市的时空序列为主线,全面分析从西周以来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与变迁,要论述西安作为华夏统一时期国都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态、布局特征和演替轨迹,促使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关键词西安城市发展历史与现状西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先后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经沧桑变迁。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绵延、积淀,成为现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中深邃的文脉特征。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区域经济的集聚中心。城市自产生以来在区域中便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开展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的研究,探索城市空间结构扩展的新模式,对指导未来西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结构的重组,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一、古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二、西安是我国建城较早的城市之一,历史上曾经有十二个朝代在西安建都。西安作为华夏国都建设也是数易其址。在建都的朝代中,尤以周秦汉隋唐等朝代,城市更为强盛,建设规模也较大,具有代表性。1、周代都城在今西安西郊洋河东西两岸建立统治中心一一津镐二京,形成世界上最早的双子城。此时城市的结构形态表现为比较稳定的大小城郭制,城郭职能区分明确。城市空间结构上形成宫城居中。洋京总面积6平方公里,经考古勘察,镐京横九条街道,内城呈正方形,宫殿在内城中心,王室官署机构也设在内城。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区等均在外城,外城正方形,周围长9里,总面积81平方里,镐京建成后,洋京遂成为宗庙祭祀为主的城市。中国矿业大学城市道路交通结课论文22.秦都咸阳空间结构的演替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秦国开始了咸阳的建设,次年始都咸阳。咸阳城市发展及空间布局上的变化有三个不同时期:(l)秦孝公时期当时迁都咸阳,是否有完整的城市建设设想,现已不可考。(2)惠一庄时期在空间布局上,城市的行政中心仍在渭北,寝庙和皇家苑囿分列渭水南的东西两区,诸多宫殿建筑以渭水为轴线,南北伸展,在秦惠文王至庄襄王的90年中,咸阳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秦始皇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关中平原的地理形势与天象结合,形成全国的政治中心。咸阳在商鞍变法以来,随着兼并战争的胜利进行而城区不断扩大,军事形势更促使秦君有着更大的政治贪欲,未逞形成固定的城垣。咸阳城市规模宏大,人口大约在50万人左右,其城市辖区包括今日关中平原及商洛一部分,均属内史之地,不设郡,基本组织是“里”或“乡”,未见“县”的建制,城市商业繁荣。3、西汉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西汉建都于长安,在秦咸阳废墟上开始营建新都一一长安城。都城轴线取正子午向,但南北城垣却随地形呈曲折状,形成“城南为南斗,北为北斗形,是为斗城也”。城市由以宫为主的政治活动中心和以经济为主的经济活动中心两大综合区组成。这两大综合区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功能分区。城内的宫廷区中国矿业大学城市道路交通结课论文3由未央、长乐、明光、桂宫、北宫这五座宫殿组成的。由于汉长安城地势南高北低,故将宫廷区置于城南,体现了“以高为贵”的礼制观念。4、隋唐时期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隋文帝统一中国时,汉长安城已有800年的历史,战争及社会动荡使汉长安城饱受劫难,汉长安已不足以成为随文帝国家版图中的政治经济中心。龙首原南麓,“山川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确为佳地,足以“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隋开皇二年(582年)开始新都城的建设。新城名为“大兴”。大兴城的空间格局为三重城垣结构:宫城一皇城一外郭城。依据龙首源北高南低的地貌形势,宫城居北,皇城南围,坊里外围的层次格局,体现“官民不相参”的规划思想。居住用地(坊里)的宫间结构是隋唐长安城内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在棋盘式道路格局的分隔下,坊里大小共分5种,小者约26.7公顷,大者约76.1公顷,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在含光门一春明门以南,即皇城以南,对称地分列两侧,含光门一春明门以北即皇城两侧,坊里的面积较大,但开远门一一通化门两侧不相同,从城市的整体上看,形成规整而又富于变化的空间格局。中国矿业大学城市道路交通结课论文4二、西安作为地方城市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自从盛极一时的唐朝灭亡以后,作为政治统治中心的都城便随着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南移,至此结束了长安作为都城的历史。以后(宋、元、明、清、民国)的西安(长安)一直是作为区域性地方城市或首府城市得以发展。唐末长安城遭毁灭性破坏,隋唐长安城的规模逐渐萎缩,当时留守长安的韩建弃宫城和外郭城,将皇城改建为新城,奠定了五代、北宋、金、元城市格局,新城东西南三面利用了原皇城城墙,北面则以原宫城的南墙为墙。此时新城面积仅是唐长安城面积的6.19%,仅5.2km2。韩建所建的新城的空间格局一直持续到北宋以后的金元时期。北宋时期长安城内机构设施多,但其具体空间区位却无从确认,明西安城道路以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大街垂直相交作为全城道路的骨架。将钟楼由西大街迁至四条大街的交叉口,成为道路的对景和中心区的标志。此时的城市从功能上看,是区域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在图6西安城图中,官衙王府占地面积甚大。现代西安城市发展即在明西安城址基础上形成。中国矿业大学城市道路交通结课论文5清代西安城市空间格局较明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突出的是在城市东北部建立“满城”,面积占到全城三分之一。“满城”的功能是完全军事功能形成封闭的军事区,为满族的驻防城。另在西安城的东南隅为汉军驻防地,称为“南城”。城市东半部成为纯粹的军事防御区,城市西半部则集中了全城的大部分居民人口和经济重心。三、现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1.民国时期西安城市的状况民国时期,西安是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军事经济政治中心而存在的。民国初年,拆除清“满城”城垣,并整修东大街和北大街。民国19年(1930年)在西关大盘营建机场,设施简陋。民国23年(1934年)陇海铁路通抵西安使西安经济趋向活跃,棉纺、面粉、纺织业兴起,建成一批厂房、仓库。铁路的开通和火车站对人流、物流的吸引,以“满城”为基础的新市区,成为城市的繁华地段。西安在民国时期,现代功能开始增加,其居住、工业、交通等功能有较大发展,各种功能用地还只是处于分散化时期,城市空间呈现低密度低高度的水平扩展,呈分散型,没有形成有机统一的结构形式。中国矿业大学城市道路交通结课论文62.建国初期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到1949年前夕,共开辟途径西安航线17条,促进了西安的对外联系。1950年,市人民政府开始组织编制西安城市的总体规划,当时称之为西安市都市发展计划。这份都市计划蓝图,改变了西安城市的原有格局。拟在明城(老城区)的西侧,修建新城,新城面积大于老城区,呈东西向布局,新城中心区设在今汉城北路以东,土门以西地段,棋盘加放射的路网结构。1952年开始,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全面引进苏联城市规划的原理,经济技术指标及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程序、方法等,重新编制西安都市计划。该计划中止了城市集中向西发展的空间策略,城市中心则确定在钟楼与西华门地区,形成以旧城为中心向外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城市道路系统是继承唐长安城与明西安城道路格局,把城内南、北大街及其延伸道路作为城市中轴线。3.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与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国矿业大学城市道路交通结课论文7这次规划1954年10月经国家建委批准通过,成为指导西安城市建设的重要的依据。在其引导下,西安市以旧城为中心,向东、南、西三个方向扩展,城市道路格局没有大的变化。城市建设范围基本控制在东至纺织城,西至西户铁路,南至吴家坟,北至纬十二街的空间范围内。这一时期城市建设发展主要集中在工业区的建设,工业区的建设成为城市空间成长的主流。1958一1960年,中国处于“大跃进”运动时期,城市空间发展受“大跃进”影响和干扰,未能按《1953一1972年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继续进行下去。1961年后,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指导下,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极端化时期,孤立建设工业,排斥非生产性建设。1966一1976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处于“文化大革命”的10年,城市各项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城市生产生活出现混乱局面,这一时期忙于政治运动,社会经济萧条,城市规划也被取消,城市人口因“下放”农村而减少,城市空间发展出现萎缩。1976年以后,城市社会生活逐步恢复平静,各项建设也陆续展开。由于暂停执行原有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见缝插针的方法,以少占土地和少拆民房”为主,形成“填空补缺”的城市建设过程。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居民住房紧张,市政公用设施严重不足,城市建设未能有大的起色,1980年召开的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基本方针,由于西安属于大城市之列,城市发展在人口、用地等方面受到严格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4.第二版城市规划与西安城市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经历了十几年的动荡停滞后,进入恢复发展期。城市性质确定为:“保持古城风貌,以轻纺、机械工业为主,科研、文教、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城市道路保持了第一版规划的路网骨架,中国矿业大学城市道路交通结课论文8即棋盘式格局。为了解决过境交通和旧城区的交通拥挤问题,按照现代交通组织要求完善环路网,旧城外围为一环路:第一版规划的中央环路向北,连接大兴路、含元路为二环路;以丈八沟路、半引公路绕市区边缘为三环路。至此,城市的单中心同心圆发展模式得以完整的体现。80年代初到90年代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空间扩展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向前推进,成为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第二次高潮,城市建城区面积由1980年的129km2扩展到1995年的148km2。西安城市空间的结构与形态仍沿着单中心模式进一步发展。由于城市经济增长形势较好,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空间扩展呈现为“摊大饼”式不断向外围扩展的格局。5.西安城市发展现状与第三版城市规划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西安城市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西安现已成为西北地区和陇海一兰新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受行政区划的严重制约,城市难以形成宽松舒展的发展环境。西安市政府1992年着手编制《1995一2010年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未来西安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形态由单中心模式转变为“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模式。形成中心城市,卫星城和星罗棋布的建制镇三级城市空间分布结构。第三版城市规划将历史文化名城放在首要地位,突出了其重要性,并开始考虑城市结构的转变。由于中心城市在各个方面条件和发展机会都优越于外围的规模很小的组团,集聚效益明显,因此只会将大量的人流、物流吸引至中心城内,产生新一轮的“摊大饼”式扩展。中国矿业大学城市道路交通结课论文9西安目前的城市景观破碎零散有失协调,文化景观破坏严重因此,从城市总体高度对西安城市景观进行系统整合极为必要现代城市设计正是有利于保护城市整体风貌,从总体高度体现城市景观特色的有效途径。注重可持续发展信息化趋势、生态化趋势、注重历史文脉保护、开放性、区域化等方面。未来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将是着眼于区域整体的协同发展,真正实现西安城市功能的疏散,提高城市经营的质量,达到西安城市快速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得益彰。参考文献1.董鉴汉,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2.段汉明,城市学基础.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3.贺业矩,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4.王兴中等,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65.段汉明、张刚,大西安的框架与发展机制.城市规划,2001年第12期中国矿业大学城市道路交通结课论文城市发展史结课论文题目:姓名:班级:建筑09-2班学号:02090751指导老师: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