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本科毕业生论文1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名称浅谈文人画的审美品格学生姓名邱鹏学号20094152059学院美术学院专业年级美术教育2009级指导教师田爱华职称副教授完成时间2013年3月28日吉首大学教务处制吉首大学本科毕业生论文2目录提要······················································3关键词······················································3一、文人画的概述及发展········································4(一)文人画的形成背景········································4(二)文人画的历史发展背景····································5(三)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及艺术主张······························6二、文人画的基本特征··········································7(一)修养深厚················································7(二)言之有物················································8(三)格调高雅················································9三、文人画的基本审美品格·····································10(一)书卷与艺术的融合——文·································10(二)艺成而下道成而上——真································11(三)画风之品格——清······································12(四)诗书画印的结合——化·······························13四、总结·······················································14参考文献······················································16致谢···························································17吉首大学本科毕业生论文3浅谈文人画的审美品格【内容提要】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大的一个画派。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由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王维为其创始者,并且为南宗之祖。“文人画”的作者,一般回避社会现实,多取材于山水、花鸟、竹木,以发抒“性灵”或者个人精神,其间有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文人画家标举“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这些都是文人画的独特审美品格的体现。所以本文从文人画的形成、发展和文人画的基本特征出发来加以说明文人画的基本审美品格。【关键词】文人画;审美品格;人品吉首大学本科毕业生论文4一、文人画的概述及发展(一)、文人画的形成背景“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风格体系。从表义层面来看,它的作者多属具备较全面、有较深厚文化修养的文人,它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的自然产物,它的出现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其概念是由北宋·苏轼提到的“士夫画”,到明末画家·董其昌更进一步提出“文人之画”的概念。在近代学者陈师曾对“文人画”有这样一番解释: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流入文人思想的绘画。”同时也讲到“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文人”即“士人”,指的是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他们是社会中的精英阶层,他们集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于一身,在社会历史的进程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起,就有关于文人参与绘画的记载,文人自觉参与绘画的人数也大量增加,其作品也被后人复制并保存下来,有关文人画的理论也被记载下来了。如唐代的张彦远说:“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说的是:“自古以来善画画的人不是那些高官贵族,而是一些逸士高人,能够表达得精妙并且流传广远,不是那些职业画工可以比拟的”。张彦远对画家和画工作了界定,而界定的标准是画人的身份地位。这为后来文人画的确立产生了影响。虽然唐代文人画家从自身的审美角度发展了水墨山水画,但没有从理论上提出有关于“文人画”的概念,直到北宋·苏轼的“士人画”的提出,就明确了它的范畴。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正说明了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色,即诗画结合。并明确提出了文人画与画工的区别,并在他的倡导下,一批文人士大夫直接参与绘画,形成了一股可与宋朝画院抗衡的艺术流派。由此“文人画”也开始明确的出现在绘画史上,所以文人画在北宋正式形成,后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清。吉首大学本科毕业生论文5(二)、文人画的历史发展背景当“文人画”正式产生后,其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文人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其战争、分裂、民族大融合等时代特征,致使当时的玄学风靡一时,由玄学的儒、道、佛思想合流所形成的新型哲学给中国人的艺术思维和美学观念带来一系列变革。东晋时期的顾恺之以“才绝、画绝、痴绝”驰名于世,这里的才绝指的是他的文化修养颇高,文章词采精妙,同时他的画论中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概念,强调“传神”和“悟对通神”,还提出“迁想妙得”等绘画思想,表现诗境和画境统一的道路,这对后来的文人画影响极大。可以看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文人画”在这时期就开始形成,文人画不仅在艺术实践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可贵的是他们建构的艺术理论框架为后世文人得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到隋唐时期,南北朝文化的相互融合,儒、道、佛的高度重视,文人参与绘画的数量增多这些学养深厚的文人发展了山水画的另一种形式——水墨山水画。他们都是集儒、道、佛三家文化为一体的画家,以儒家的格物致知,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超世解脱,以表现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超然性、高尚性和完美性。水墨山水直接体现了士大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后世文人画家对水墨山水的意境的追求提供了范本。进一步推进文人画的发展。也促使文人画进入五代时期。当文人画进入五代时期,文人画也像是进入了一个高昂发展的时期,由于五代处于分裂状态,绘画也由唐代的一个中心变为多个中心,致使文人画领域变宽,这一时期水墨山水高度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文人画大家,紧接着水墨花鸟画也在这时期开始出现,至此文人画进入高昂发展的时代。并由此进入宋元时期。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由于宋朝的经济高度发展,为绘画艺术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宋朝也是中国绘画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成体系,彼此相互吸收有相互渗透,构成宋朝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在此时期苏轼明确提出了“士大夫”的概念,将绘画现象提升到文化内涵的纯艺术境界。是中国绘画的高峰期,也是文人画的崛起时期,在这时期“四君子”题材的出现又进一步强调了文化性,文人们也有意识的区分文人画与画工的差别。文人画也正式产生了。并慢慢的开始进入了它的成熟期——元代元朝是我国美术史的一个转折时期,因为它是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期,从元代吉首大学本科毕业生论文6开始,文人画成为传统绘画的主要角色,这是和元朝的政治社会等特点密切相关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代,由于受历史条件、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元朝的国家制度简陋,法令粗疏,种族等级森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汉族文人阶层地位低下,加之罢科举长达八十余年之久,更使文人士子失去上升阶梯。在此期间深受儒学熏陶的汉族知识分子,深感失落苦闷,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压抑感,为保持气节和获取心理平衡,很多儒生投身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寄情于笔墨山水,在诗文书画里自娱自乐,抒发思想感情。文人士大夫于是逐渐形成强大的画坛主力,并自此后直至中国封建后期所形成一种风气,长期成为画坛的中坚力量。由于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更多的文人归隐山林,避世离俗,文人画的隐逸心理表现在绘画上就注重达意,使文人画走向了书法化、写意化的道路。当到明清时期,文人画已成为成为画坛主流。但由于文人相轻的陋习,画坛门户之见相当严重,形成了复古派和创新派两大阵营。二者在艺术思想创作态度和表现风格方面有不小的差异。明朝文人画,早中晚三个时期,导致文人画的发展有些复杂,有复古现象有创新现象有商业化现象,这些都是基于明朝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到清朝文人画时,在续明朝的发展趋势,文人画也牢牢地占据艺术的主流,同时文人内部出现了剧烈的分化,有仕官知识分子绘画也有世俗文人绘画。在正统画坛很保守、复古的情况下,民间文人画家则张扬个性,所以从民间艺术中找到灵感,为发展水墨的表现功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对文人画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中国绘画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打破了文人画和各类艺术的隔阂,促进了艺术的多元化交流。文人画在此期间表现出别具一格的风采,显得更加光彩夺目。纵观文人画的产生和历史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艺术发展带来强大影响,也出现了大量代表人物和他们的艺术主张。(三)、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及艺术主张提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北宋·苏轼绝对是重量级代表,其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其艺术主张是儒道佛融为一体,其在绘画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绘画理论,他认为,如果以形似论画,那真是儿童的见识了,士人画要清新、疏澹,疏澹中含有精匀。讲究“常理”,“理”就是“意气”、“性情”,“非高人逸才不能辩”。在元初又以赵孟頫、高克恭等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提倡复古,回归唐和吉首大学本科毕业生论文7北宋的传统,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因此开出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元画风气。元代中晚期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等画家,则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到晚明董其昌一出,拓展文人山水画新境界。至此,文人画在实践和理论上均已发展成熟,而董其昌则予以总结,遂使以文人画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臻于完全成熟的境地。董其昌之于绘画的最大影响,在于他提出了山水画“南北宗”和“文人画”的理论。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及文人画理论的绘画实践,也哺育了明清一大批山水画家,其中佼佼者,当为画史所称的“四王”。四王借鉴董其昌之理论,对山水画南宗运动推行、绍述,他们以仿古为名,对南宗画的创作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在四王正统画派之外,还有石涛、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为代表的革新派,八大山人的简练、石涛的奇僻。但究其本质,四王和石涛、八大山人等人的绘画虽有区别,但都是为了表现各自的笔墨趣味和独特个性,因而,四王画派和石涛一路都是文人画内部的两条路子,一条是从创作实践进行总结和提炼,使中国绘画走向程式化的道路;另一条路是继续进行笔墨的艺术实验与大胆革新,以求进一步发展,两者皆有显著的历史功绩,体现了变与继承的辩证关系。但不管这些文人画的艺术主张如何,都有着同样的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影响着文人画的发展和审美。二、文人画的基本特征(一)、修养深厚“修养”,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所谓“修”,乃吸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所谓“养”,是在“修”得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提炼、批判、反思乃至升华。文化修养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有了解、研究、分析,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同时在“文人画”当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