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学期课堂改革促进月个人总结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7年秋学期“课堂教学促进月活动”个人总结表姓名张小伟性别男学科数学任教班级六(1)班三(3)班参加工作时间201708职称未定级一、理论学习“三个一”情况关注、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教学理论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3.认知教学理论教科研文章学习情况1.教学理念与课堂行为2.课堂教学行为的失当与改进3.让课程基地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土4.课程建设引领学生走上发展的快车道5.让语言鲜活让学习愉悦6.巧妙设计让语文教学充满魅力7.给语文学习插上快乐的翅膀8.学生展示的,一定是最好的9.心怀阳光感恩前行10.推动农村科普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学习心得撰写情况﹡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二、实践反思“三个一”情况教案撰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开课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其他活动及成果记录1﹡2017.08.30参加青年教师发展论坛2﹡2017.10.27参加在实验小学举办的第一届小学数学创意课程建设与教学论坛活动3﹡2017.12.14参加在泰州凤凰小学举办的“小数报名师大讲坛--让课堂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教学展示研讨活动4﹡四、参加“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月”活动的简要小结本学期,本人教学六年级语数学后来又担任了三年级的一个班数学,积极参与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其中,听了许多老师的公开课,也有了许多收获,现将本学期心得小结如下:一、认识新课改,为实施奠定理论基础。只有认清看透了新课改,才能谈得上较好地实施。所以,我熟悉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认识课程结构,了解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新课程中的核心理念。为实施积累一点理论指导,使自己在实施中有了方向、原则。二、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有了新的观念才有新的教学改革,因此,我通过自学,向别人学习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三、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上,我提倡一种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课上利用加分的机会,提高了小组之间互相合作的能力,这学期也听了许多老师“双主五环小组合作”课堂模式的课,他们那一堂堂精彩的课,已经遵循了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只有亲身经历过、体验过,人才会有所收获。四、抓住课改的特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要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了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努力开放,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工作中还有不足,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为创建高效课堂而努力奋斗。正所谓“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校审核意见校长(签字)学校(盖章)注:1.此表作为活动先进个人评选和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务必指导教师认真规范填写,学校要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料留存。3.打﹡号的项目必须附相关佐证材料。“其他活动及成果记录”不够的可顺次增加。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大小2、动手操作,正确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熟练计算它们的体积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体验探索的乐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学情分析:体积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生活中,学生知道物体有大有小,其实这就是对体积的一种模糊的认识。教师要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产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到底该怎样计算呢?”的内需,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去。设计理念: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升华”四个阶段,在愉快的探索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具准备:长方体的图片,小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等。学具准备: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同学们,最近你们发现的城市有哪些变化呢?在城市里为什么要建这么多高楼大厦呢?如果建平房,会怎么样?老师带来一件衣服,谁想试一试?(点名让一胖一瘦上来)问:同样一件衣服,为什么有的宽松,有的紧?(因为他们体型不一样,也就是占的空间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空间有关的内容。板书课题:体积二、学习“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1、出示大、小苹果,问:哪只苹果占的空间大?你能从自己的身边选两件物体,比比它们的大小吗?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个长方体石块,你知道它们哪个大吗?那你有什么办法?演示书上的实验,得出:土豆占的空间小,石块占的空间大。3、师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土豆和石块相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4、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学14页中间部分。5、学生汇报:(1)常用的体积单位(2)拿出课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说说哪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3)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老师用3根1米长的木条搭成一个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墙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6、摆一摆: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下图中不同形状的模型,你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见教材)得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三、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1、猜一猜: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跟什么可能有关?2、实践:拼摆长方体,四人一组,用不少于16块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3、小组合作:学生四人一小组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思考:(1)每排摆几个?每层摆了几排?摆了几层?(2)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体?(3)这个图形的体积是多少?4、汇报实验结果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小正方体个数所拼长方体的体积5、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观察表格中填写的各数,你发现了什么?小正方体的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6、学生汇报,交流,板书7、讨论: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8、应用公式,学习例题:一个长方体的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读题,思考:求砖的体积就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什么?利用公式,直接求出体积。四、知识迁移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1、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师:根据这种关系,你能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2、师生共同归纳: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为:V=a×a×a=a3师强调: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3a表示3个a相加。3、应用公式:例题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厘米,这块石料体积是多少?五、巩固提高1.课本43页“做一做”的第一题,通过让学生完成看图求体积.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记住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2、判断:(1)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5×3=15厘米。()(2)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形状无关,与它的长、宽、高有关。()(3)一个长方体的长为40厘米,宽为3分米,高为5分米,它的体积为600立方分米。()(4)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与它的表面积相等。()3、联系实际应用学校要在操场修建一个长方体的沙坑,如果长6米,宽4米,里面要铺垫0.9米厚的沙子,需要多少立方米沙子?按每立方米沙子重1.7吨计算,这些沙子重多少吨?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板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的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提出问题——猜想——动手操作——验证公式——运用公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活动。1、课前的复习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揭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然后设疑激趣,让学生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渴望能解决问题。接下来的动手操作学生兴趣最高了,他们能很快的摆出长方体,并发现出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在一旁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学生动手、动眼、动脑等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亲身体会得到的知识学的也快,记得也牢,效果很好,真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练习的设计也是循序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