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造化无为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居易乐天唐宣宗李忱琵琶行并序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关于白居易名字的来历,东郭寺村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东郭寺村地势低洼,一度积水成患。白居易出生时,男人们都出去排水了,妇女们急得在家里烧香祷告。就在此时,44岁的白季庚老年得子,其18岁的夫人陈氏生下一个男婴,祖父白湟就给孙子起名“居易”,意思是希望孙子能得到一个容易居住的地方。琵琶行并序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琵琶行并序作者简介:琵琶行并序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作者介绍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琵琶行并序与元稹并称为元白“,与“诗豪”刘禹锡并称“刘白”。846年(75岁)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诗人李商隐为其撰墓志。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著有:《白氏长庆集》,另外代表作还有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但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谕诗,其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作者介绍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后期(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生平与诗作琵琶行并序新乐府运动琵琶行并序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这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唐王朝正走向衰落。一方面,藩镇割据,宦官擅权,赋税繁重,贫富悬殊,蕃族侵扰,战祸频繁,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现实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使得唐王朝中兴。新乐府运动琵琶行并序这种情况反映在当时的文坛和诗坛上,便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白居易等人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弊病;要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统一,为内容服务,表达真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新乐府运动琵琶行并序文化常识1、关于歌、行、引:2、古代官职任免升迁:琵琶行并序1、《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并序2、古代官职任免升迁: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除:授予官职.擢: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的地区.黜:免去官职.去:解除官职.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琵琶行并序走进作品琵琶行并序《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解题琵琶行并序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商贾gǔ/悯mǐn/荻花dí•憔悴qiáocuì/徙xǐ•浔阳xún/谪zhé/霓ní•虾蟆hámá/绡xiāo•篦bì/阑lán/钿头diàn•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注意读音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降职为)九江郡司马。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铿锵悦耳地)有京都声(京城乐曲的声调)。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歌女),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乐师),年长(年龄增长)色衰(容颜衰老),委身(嫁给)为贾人(商人)妇。遂(就)命酒(叫手下人摆酒),使快(畅快)数曲。曲罢(弹完)悯然(忧郁的样子)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小序自叙少小(年轻)时欢乐事,今漂沦(漂泊沦落)憔悴,转徙(辗转迁徙)于江湖间(各地)。予出官(京官外调)二年,恬然(淡泊宁静)自安,感斯人言(被这人的话感动了),是夕始(才)觉有迁谪意(被贬谪的失意之情)。因(于是)为(写)长句(七言诗),歌(作歌)以赠之,凡(共)六百一十六言(字),命(命名)曰(叫)《琵琶行》。琵琶行并序关于小序: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点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诗前小序琵琶行并序故事梗概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1段“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2、3段“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4段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琵琶行并序诗歌结构:第一部分——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江上聆听琵琶曲江中听诉身世苦感慨“同是沦落人”(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行并序第一诗段: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诗的引子)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层: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即主客都下马登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助兴的音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层: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第二诗段: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一层: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语欲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第一层: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低沉抑郁)声声思(悲),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女的调弦、音调、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为下文弹奏有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预示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写指法,即演奏者对各种技法综合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展开大段描写。用“急雨”、“私语”的比喻对比在不同弹法下产生截然相反的音乐效果。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盘的比喻来概括音乐的美。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滑”和“难”比喻声音的特色,“滑”指流利畅通,像善于歌唱的黄莺在花间鸣叫一样流畅、悦耳;“难”指滞涩阻塞,就像人低声哭泣,气咽声堵,又像冰下泉水,阻塞难通。形容声音越来越低沉,以至停歇。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停止后,让听众想象和感受琵琶女的幽愁暗恨,因此暂时的寂静无声,比连续不断的铿锵之声更能撩拨人们的心弦,增加一层对比:有声无声。)银瓶乍(突然)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奔突而出)刀枪鸣。(比喻琴声在沉咽、暂停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是全曲的最强音。)曲终收拨当心(对着琵琶中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乐曲收束时的动作和声音。)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第二层:弹奏琵琶的过程,乐曲旋律的变化: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全诗描写重点,最精彩的地方)琵琶行并序诗人是怎样表现乐曲的情调?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以声喻声妙语点睛探究课文琵琶行并序裂帛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急促沉重清脆圆润轻柔尖细悠扬婉转缓慢低沉沉咽暂歇突然激昂戛然而止喻体旋律琵琶行并序名段欣赏琵琶女的演奏过程分为几个层次?调弦校音,情随声出演奏名曲,倾诉悲情(序曲)(总写)珠落玉盘,急切愉悦幽咽凝绝,幽愁暗恨铁骑突出,激愤难平曲终收拨,戛然而止(一)(二)(三)(曲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水浆迸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用精炼的笔墨,突出琵琶感人的艺术效果。“悄无言”,说明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秋月白”,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是“以景衬情”的典范。第三层:听众的反映。琵琶行并序1、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用一连串比喻(博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2、直接妙语点睛,通过对乐声的描写评价来揭示乐曲的无穷含蕴。3、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美妙,用景物烘托乐声的感染力。总结:琵琶行并序第三诗段:写琵琶女自叙身世。琵琶行并序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显出庄重的脸色)。第一层:过渡句,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