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围绕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新时期发展“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总体部署和温家宝总理对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重要作用的战略定位,长寿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产业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以及促进重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长寿区迎来了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对全区土地利用做出新的研究和规划势在必行。为了贯彻落实《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下达给长寿区的目标和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等提出的要求,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综合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长寿区的实际情况,编制《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远期目标年。规划范围为长寿区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面积共计142363.36公顷。第一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根据长寿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长寿区辖区面积142363.36公顷(折合2135450.4亩),其土地利用结构为:(一)农用地:共116474.97公顷,占总面积的81.82%,其中耕地58125.07公顷,园地7773.21公顷,林地25690.09公顷,牧草地153.67公顷,其他农用地24732.93公顷,分别占农用地的49.90%、6.67%、22.06%、0.13%和21.24%。(二)建设用地:共20584.77公顷,占总面积的14.46%,其中城镇工矿用地2977.70公顷(其中建制镇2499.91公顷,独立建设用地477.79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221.13公顷,采矿用地427.4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7654.57公顷,其他建设用地303.89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的14.47%、44.80%、2.08%、37.17%和1.48%。(三)未利用地:共5303.61公顷,占总面积的3.73%,其中水域面积2774.46公顷,滩涂沼泽面积1140.83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1388.34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地的52.31%、21.51%和26.18%。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第一条上轮规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2005年末全区耕地面积58125.07公顷,比上轮规划规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58460.00公顷)少334.93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048.76公顷,而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352.33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达到占补平衡有余。上一轮规划确定1997~2010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2065.30公顷,至2005年,全区累计新增建设用地2045.27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还剩20.03公顷,远远满足不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土地质量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逐步上升,土地利用方式正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利用和深度开发。第二条上轮规划实施成效(一)努力做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统筹兼顾,优先安排农业用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二)提出了把保护耕地放在规划管理的首位,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稳产、高产优质农田,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实行基本农田保护与新增耕地相结合的耕地保护模式;(三)坚持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配置土地资源的规划新理念,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增长极大地改善了区内外的交通条件,工业园区和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增加,带动了本区经济增长;(四)生态退耕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第三条上轮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上轮规划的有效实施,为长寿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区内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但是,长寿区土地利用仍存在以下问题:(一)耕地年均减少幅度较大,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1997~2005年,全区耕地减少5568.52公顷,年均减少618.7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从1.08亩(1996年)下降到0.99亩(2005年),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1.07亩)。(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1998年以来,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新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平均为5.55公顷,2005年上升至9.37公顷。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扩展速度超过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速度,使得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投资减少,集约程度较低。1997年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25.42平方米,2005年增加到166.24平方米,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水平还有待提高。(三)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有待优化2005年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到9221.13公顷,人均用地达到166.24平方米,且居民点内部有大量土地闲置,村庄用地空置率达13%以上。全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促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并没有使得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相应减少。2005年与1997年相比,全区农村人口减少了5.28%,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98.94公顷。农村建设用地集中整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低效利用状况突出。(四)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还需进一步强化长寿区位于三峡库区,至2005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850.1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9.72%。土壤侵蚀总量高达478万吨/年,每年输入三峡水库泥沙76.48万吨,坡耕地平均耕作层由上世纪50年代51.8厘米减少到40厘米,造成耕地地力下降。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四条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一)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农业结构调整需占用大量耕地长寿区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基地,规划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区、精品农业展示区、生态水产养殖区和观光旅游农业区,农业结构调整势必会占用大量的耕地。(二)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长寿化工园区的设立,晏家工业园区的启动,特别是重钢搬迁、中石油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德国巴斯夫项目等一大批钢铁、化工上下游产业在长寿的集聚,使城镇规模扩大成为现实,同时工业企业搬迁必将需要增加大量工业用地。(三)统筹土地利用的任务更加艰巨,土地管理的难度加大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水利、能源、教育、居住等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需求日益增长,这也加大了调整和优化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难度,统筹区域、城乡以及各业各类土地利用的任务日益繁重。(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更加凸显,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加大长寿区位于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地,生态环境建设对全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完成建设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的生态屏障的任务,需要对陡坡耕地进行整治;同时,需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这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必将占用大量土地,尤其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大量耕地。因此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必将造成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面临不小压力。第五条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长寿区作为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东部长江渝蓉城镇产业聚合带上的重要节点,是长江上游的综合化工基地。一小时城市经济圈将长寿区纳入重庆主城,作为卫星城,这将意味着长寿将成为一小时城市经济圈东向发展轴上的重要交通节点。目前重庆五大千亿级工业园中长寿占有两个,并有百亿级的工业走廊,长寿湖景区是重庆五个百亿级景区之一,长寿综合物流中心也是重庆八大物流中心之一,并且长寿也在积极建设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工业园。诸多具有实力的园区的建设,将为长寿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国务院对重庆下达的3号文件[国发2009]明确提出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工业和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未来全市五大支柱产业中,石油天燃气化工、材料工业都与长寿密切相关,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将为长寿区未来的经济发展腾飞提供支撑。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及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贯彻实施重庆市“314”总体布署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充分认识长寿区土地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利用与管理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模式,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住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按照保护资源、服务发展、维护权益的要求,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长寿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为长寿区建设“三地一中心”和独具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第二节编制原则(一)坚持在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的前提下,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原则;(二)坚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核心的原则;(三)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因地制宜、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四)坚持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五)坚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重大发展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六)坚持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及规划目标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第六条发展战略定位长寿区工业基础雄厚,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区位优势显著,未来坚持走城园共茂、工业与物流共兴、湖水与山地相伴发展之路。积极融入主城,大力建设“三地一中心”,即努力把长寿区打造成为重庆工业高地、现代农业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和区域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高精尖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建重庆最大综合化工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建设成为重庆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长江上游现代化大城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第七条土地利用空间战略布局长寿区土地利用空间战略——优先保障南部主城区,重点打造北部新城,积极扶持中北部工业走廊,大力开发东西部沿湖生态旅游,实施轴线发展战略。(一)夯实工业发展平台,制定“两园一廊”发展规划,大力打造2个千亿级产业园区(晏家化工园区、长寿工业园区)、1个百亿级镇街工业走廊。(二)规划开发长寿北部新城,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贸业和房地产业,打造功能互补、城市建设与生态文化有机融合的活力新区。(三)继续推进东西部沿湖旅游生态建设:以长寿湖、大洪湖为依托,全力打造沿湖风景名胜地、生态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的特色产业,把长寿湖建设成为更具规模的百亿级风景旅游区;(四)实施轴线发展战略:长洪公路发展轴、渝万高速公路发展轴、龙溪河流域发展轴,以三条轴线为发展导向,强化各区域土地利用的主体功能,保障长寿区经济社会的稳定较快发展。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八条约束性指标(一)耕地保有量指标:到2010年和2020年,耕地保有量分别不低于56960.00公顷和56150.00公顷。规划期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为1300.00公顷,其中,2006-2010年补充耕地550.00公顷。(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规划期末全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2000.00公顷。(三)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到2010年和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14270.00公顷和15560.00公顷以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5390.00公顷和7060.00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面积分别控制在96平方米和93平方米。第九条预期性指标(一)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指标:2006—2020年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为3776.00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为2340.00公顷。2006—2010年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为1895.00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为1080.00公顷。(二)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22510.00公顷和24440.0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8240.00公顷和8880.00公顷以内。(三)新增建设建设指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2266.00公顷和4576.00公顷以内。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第一节土地利用结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