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化学实验教学平台实现化学新课程目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六章内部资本市场与集团企业财务管控内部资本市场与资本配置效率财务体制与财务控制集团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内部转移价格业绩评价一、内部资本市场与资本配置效率内部资本市场的作用双重代理成本下的内部资本市场:国外研究发现多重代理成本下的内部资本市场:国内研究发现内部资本市场的作用扩大融资规模(又称“多币”效应,Moremoneyeffect)降低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又称“活币”效应,Smartermoneyeffect)增强行业竞争力双重代理成本下的内部资本市场:国外研究发现首先,内部资本市场的“多币效应”加剧了外部投资者(股东)与总部CEO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其次,内部资本市场中的“挑选优胜者”效应(“活币效应”)将导致分部经理的寻租行为。多重代理成本下的内部资本市场:国内研究发现国内文献就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国内对于母公司管理层以及子公司管理层等层面的代理成本的关注还较少。二、财务体制与财务控制集团企业的体制特征与组织结构集团企业的财务体制:集权与分权集团企业的财务控制:模式、要点及手段1、集团企业的体制特征与组织结构体制特征集团企业的体制特征主要取决于母公司的角色定位,以及由此决定的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模式和组织结构模式。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控股制2、集团企业的财务体制:集权与分权根据决策结构特征,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完全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管理的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受控制的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和完全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完全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和完全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一般均不适用于实体化的集团企业。2、集团企业的财务体制:集权与分权(续一)作为集团企业,适度分权是必要的,因为集团企业具有如下特征:(1)财务主体多元化(2)财务决策多层次化(3)投资和义务领域多元化2、集团企业的财务体制:集权与分权(续二)影响集权与分权安排的具体因素有:(1)战略(2)组织状况(3)集团规模(4)地理分布(5)管理水平3、集团企业的财务控制:模式、要点及手段财务控制模式财务控制要点财务控制手段财务控制模式参与型财务控制模式评价型财务控制模式参与评价结合型财务控制模式财务控制要点集团总部对子公司财务决策控制的要点有:(1)重大筹资事项(2)重大投资事项(3)日常财务活动中的特殊问题(4)企业购并、清算及破产等。财务控制手段常规手段:下达或审批预算等非常规手段(1)委派财务总监(2)资金集中管理。财务控制手段(续)集团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通常是通过在集团总部设立财务结算中心或资金管理中心的方式实现的。三、集团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政策依据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基本原则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经济后果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1)集团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2)集团企业防范风险的需要。(3)集团企业资源整合的需要。(4)集团企业提高内部运行效率的需要。(5)集团企业内部调剂余缺的需要。(6)集团企业发挥规模优势和增强整体信用能力的需要。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政策依据1、针对国有企业的相关政策,诸如:2000年,国家经贸委下达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2、关于财务公司的相关政策,诸如: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修订后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3、关于税收的相关政策,诸如:2000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财税字[2000]17号文“关于非金融机构统借统还业务营业税问题的通知”。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基本原则1、应该与集团组织架构相匹配2、应该以资金合理配置为基本追求3、应该有助于控制集团整体财务风险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经济后果1、集中程度过低:代理成本严重。2、集中程度过高:子公司积极性丧失。3、适度集中:资金综合效率最大化。四、内部转移价格转移定价及其动机转移定价影响因素转移定价制度转移定价方法1、转移定价及其动机转移价格是指集团企业内部相关联的各方在交易过程中所采用的价格。集团企业的转移价格是企业对中间产品内部转让计价结算的一种标准,其使用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地评价和考核内部责任中心的经营成果。1、转移定价及其动机(续)集团企业转移定价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明确经济责任、实现内部资金调度和取得避税效应。2、转移定价影响因素A、管理战略:决定了是否有必要实施内部转移定价;B、管理过程:决定内部转移定价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主体因素:分权程度、分部组织形式、高级管理层的能力与权威;2、转移定价影响因素(续)-客体因素:客体的形式(产品、劳务、资金、无形资产等)、中间产品的外部市场状况、产品生命周期等。C、管理结果:必须考虑转移定价对“责任中心”行为的影响。3、转移定价制度集团总部直接干预的转移定价制度各分部自主协商的转移定价制度4、转移定价方法A.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定价方法适用条件:〈1〉在集团之外无同样的产品,因而就不存在可以竞争的市场;〈2〉如果采用市价,容易使各子公司经理间产生冲突。具体形式:〈1〉完全成本法;〈2〉标准成本加成法;〈3〉边际成本法。4、转移定价方法(续一)优点:〈1〉简单:〈2〉数据易得;〈3〉易形成常规。问题:〈1〉成本概念的多样性,使转移价格带有人为性;〈2〉若以实际成本转移定价,易导致成本责任不明确。4、转移定价方法(续二)B、以市价为基础的转移定价方法适用条件:〈1〉中间产品市场是有竞争性的;〈2〉子公司之间的相互依赖微不足道。一般原则:〈1〉当上游子公司愿意对内供应,且价格与市价相同时,则下游子公司有内部购买的义务;〈2〉若价格高于市价,则下游子公司有选择市场采购的权利;〈3〉集团应设置仲裁机构,当子公司之间发生矛盾时,可以实施仲裁,明确责任。4、转移定价方法(续三)优点:〈1〉有利于鼓励子公司提高效率,控制成本;〈2〉有利于子公司业绩评价的“公平”。问题:〈1〉中间产品往往不存在竞争性市场,因而“市价”往往也难免主观;〈2〉不利于集团战略目的的实现。4、转移定价方法(续四)C.双重定价法鉴于按成本法和市价法制订转移价格都各有不足,如果集团企业认为没有最优的单一转移价格,就可以考虑采用双重定价法这种折中做法。在双重定价法下,集团总部通常根据不同的子公司制定不同的转移价格。五、业绩评价财务评价模式价值评价模式——EVA平衡评价模式1、财务评价模式财务评价模式是指以财务指标为中心进行业绩评价。在财务评价模式下,究竟以什么或哪些财务指标为主进行业绩评价,则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2、价值评价模式—EVA经济增加值修正的经济增加值对EVA和REVA的评价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调整后税后营业净利(NOPAT)减去企业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EVA=NOPAT-Kw*NA式中:NOPAT——调整后的税后营业净利;Kw——企业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NA——企业资产的经济价值。修正的经济增加值修正的经济增加值是由Bacidore,Jeffrey,JohnBoquist,ToddMilbourn&AnjanThakor等人于1997年在一篇题为《关于最佳财务业绩衡量研究》的论文中提出的。REVAt=NOPATt-Kw×MVt-1式中:NOPATt——t期末企业调整后的税后营业净利;MVt-1——(t-1)期末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等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加上经过调整的企业负债价值(总负债减去无利息的流动负债)。对EVA和REVA的评价优点:考虑了资本成本,从而真正体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市场因素(资本成本计算中必然要考虑相对于市场一般风险的企业风险);有助于鼓励被评价者追求扩张。缺点:调整计算会遇到一些困难;由于调整的“主观性”,EVA在企业之间就可能缺乏可比性。3、平衡评价模式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做法:考虑四个方面: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经营过程方面、学习与成长方面。特点:改变传统的业绩评价过分依赖于“财务”方面的做法,而是强调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均衡。3、平衡评价模式(续一)优点——将目标与战略具体化;以客户为尊,重视竞争优势的获取和保持;重视非财务指标,促进了“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的结合;综合评价,促进了短期与长期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均衡。3、平衡评价模式(续二)缺陷——“原因”与“结果”(即“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因而很难在各个方面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因果关系。有关评价指标缺乏计量的可靠性。如何给定四个方面的权重是个问题。业绩评价工作的成本较高。案例用EVA评估青岛啤酒的并购效应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