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简介[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历史背景•文章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和思想经历。•1900-1910年,中华民族饱受外敌入侵、清政府无能、民生凋敝、尽受凌辱。在日本人眼中中国人就是低能儿、东亚病夫、下等动物,而鲁迅先生就在这种背景下,认为只有增强国民的身体素质才能救国,于是留洋学医。整体把握•文章中作者的行踪发生了哪些改变?•在这些地方分别发生了哪些事情?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4、匿名信事件5、看电影事件6、我与藤野先生告别7、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在仙台在东京离开仙台藤野先生阅读6—10段,说说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耳闻亲见——藤野严九郎生活俭朴不拘小节貌不惊人白描先抑后扬说说文中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离开仙台,怀念先生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高度评价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爱国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夸张、比喻、反语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爱国去仙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爱国学会整理主题思想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一首动人的爱国主义诗篇。鲁迅在诗中表达了对于祖国命运的深切关心与忧思。流露出他对于广大人民在封建统治下愚昧、不觉悟的愤慨和焦虑,抒发了心中的某种寂寞。同时他还立誓要为祖国的复兴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这是他毕生遵守的最可贵的誓言。全诗采用形象化的手法,显现出一位忧国忧民,看不到人民力量而又不堪孤寂,求索奋斗的青年爱国者的形象。鲁迅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集中地体现在他所作的旧体诗《自嘲》里。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是鲁迅旧体诗中最为人称颂的一首。他以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自己在国民党围剿中的艰难处境,但他从容镇定,顽强应战。表现出“为敌为我,了了分明”的阶级爱憎,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战斗风格。虽然如此,这首诗的感情是非常深沉的。有一次,鲁迅将诗的意思讲给内山完造听,听的人哭了,鲁迅也哭了,因为他处在八面攻击之中,想到自己的处境,中国人民的未来,他怎能不悲愤,不落泪!?这首诗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副词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的厌恶和失望之感。“只不过”的意思语言揣摩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