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为适应经济发展以及高职教育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多元化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制定的有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2、走“产学结合”之路,探索出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使专业教学真正地面向市场。3、从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需要出发,构建高职特色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与专业教学密切结合,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及其关系,加强实践教学,形成高职特色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全面推行“双证制”奠定基础,从而保证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实现。4、按照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构建特色鲜明的高职教材体系教材建设必须按照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强调教育与人才市场的接口,从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标准、能力需要出发,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资料、讲义。5、探索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试考核评价方法。根据行业、企业制订的职业岗位标准,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此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将过去的以知识继承度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来,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6、形成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7、积极与财政部门、劳动部门、企业合作,建立本专业的岗位培训体系。根据财政部门的会计从业资格规定和劳动部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要求企业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必须从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实施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财政部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并与劳动部门、企业紧密合作,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作为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鉴定场所,还要把职业资格证书的申请、培训、鉴定、发放、跟踪等程序规范化,形成本专业的岗位培训体系。通过3-5年的努力,把本专业办成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示范性专业,并以此带动全院的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工作。三、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构建以信息化下的会计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依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形成以人文素质、计算机应用和会计业务处理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大基础”。“一条主线”体现了以岗位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合理设置“两个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体系里设置了人文素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四个子模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奠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基础。在实践教学体系里设置了课程设计、实训、实习、实践协作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子模块,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用人单位“零距离上岗”的要求。为了体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特色,根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必须打好“三大基础”:一是人文素质基础,它包括英语水平、财经写作及会计从业人员所必须的诚信基础和其他基本素质;二是会计业务处理基础,包括会计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经济活动的分析、资金的筹集以及预测和决策分析。三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它包括计算机操作与维护、高级语言程序编写与调试、数据库的设计与分析、财务软件的使用与维护、电子结算等。按照这一模式培养的“合格+特长”的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职人才,岗位适应期短和动手能力强,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够用、技术适用、企业爱用,同时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构建具有我院特色和内涵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示范性专业。四、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会计电算化职业技能,能快速跟踪新技术,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振兴中华的理想;树立社会主义的法制观念,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毕业生应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够用的专业理论,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具备企业经济管理能力;具备账务处理能力,成本核算能力,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具备统计分析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对数据进行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具备资金营运管理能力,进行预测和决策的能力;具备财务软件使用和维护能力;具有灵活、高效解决信息化技术应用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关要求,身体健康。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具有初步的美学欣赏和鉴别能力,有高尚的生活情操和美的心灵。2、本专业适应的岗位群(1)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企业管理,能从事文秘和出纳工作;(2)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单证处理,账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处理工作;(3)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以及审计工作;(4)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经济活动的分析,以及预测和决策等财务管理工作;(5)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等会计电算化工作;(6)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会计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处理工作;(7)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统计分析工作。3、培养方案的创新点(1)改变教育观念、突出体现“能力培养”的思想,确定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模式,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实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岗位能力”为目标,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教学计划,设置相关课程及实训课程。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开设适量的选修课和实训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选修,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和能力范围,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和岗位的需要。(2)强调新知识,新技能的培养,以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为了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第五个学期开设了新会计制度选修课,该课程根据国家最新颁布的经济法规,讲述了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会计具体要求和做法,同时,与用友财务软件公司紧密合作,采用正版软件教学,及时跟踪最新版本软件,使学生与社会实践零距离接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改变教学内容,重组课程教学体系改变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体系的“三段模式”,所有课程安排均紧密围绕“基于信息化下的会计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从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出发,以人文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为基础。根据会计岗位必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对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充实。在此基础上,重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一、鉴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履职能力不单纯取决于专业能力,还与人文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大力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突出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开设了多门人文素质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如法律基础、英语、经济数学、体育与形体训练、思想道德修养和形势与政策等。考虑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加强了英语课程的教学,在已经开设了一年半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增开了两个学期的专业英语教学,做到了英语教学不断线。其二、为了保证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每个学期都开设计算机类课,如第一个学期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第三个学期开设会计电算化,第三个学期开设数据库技术,做到计算机课程不断线。其三、为了保证突出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培养,每个学期都开设会计类课,如第一个学期开设了会计基础、珠算与点钞,以后依次开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财务管理、预算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4)改变教学模式,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中大大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学生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另外还编写了“企业会计模拟实习题”、“阶段性会计实习习题”两本校企合作实训教材,并编写了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对于B类课程还编写了实训大纲,这些大纲将各种课程实践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按这些大纲实施教学,可保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单项实训是根据培养目标所需岗位基本技能在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某一方面或某项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技术”课程进行珠算等级水平训练;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参加全国等级考试水平训练;“会计原理”课程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训练;“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重点进行单证处理的训练;“成本会计”课程进行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及形成制造成本核算训练等等。综合实训,是在学习几门相关课程后组织的集中实训教学,它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职业岗位综合运用能力。如本专业开设了“会计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综合实训。手算和电算相结合在实践课中,重点抓好“会计模拟实习”(手工综合实验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两门实践课的教学。这两门课程相互承接,构成了一个使学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运用计算机完成从填制凭证到编制报表一整套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操作的系统。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将几年来各门专业课所学基本知识、技能以及进行的专项实训加以强化,总结提高,使分散的实践效果升华,以形成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毕业论文与实践协作综合训练相结合实践协作综合实训是对实践教学的总结、提高,是培养学员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将财会专业毕业实践由过去单一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改为撰写毕业论文与实践协作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毕业论文可以围绕自己在实践协作综合实训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课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正确结论。“实践协作综合实训”方法采用的是设立模拟财务科,由5-6人组成,学员轮流担任主管会计、出纳、审计稽核、记账、工资核算、物资管理等角色,完成特定单位会计制度的设计,建立账簿体系等任务。通过对不同角色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进行实训,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实行“零距离”竞争上岗。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内实践是指随堂进行的实训活动。一般在教师讲授、演示和指导下进行,它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课外实践则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既可由教师出题目,也可由学生自选课题独立进行实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在证券投资学、应用统计学、审计学等课程的案例教学中,集中体现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前面已提及。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指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请基地有关人员现场教学。根据我校学员的组成情况,除学校集中组织的实习活动以外,还提倡、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和资源条件,进行自我实训,学院将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考核。(5)改变教学方法和形式,提倡互动式和引导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自主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围绕课程教学大纲与要求,精选教材,收集有针对性的案例,编写教案,选择课程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建立问题群。授课时教师先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