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1792—1822),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云雀颂》、《西风颂》、《自由颂》(“三大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诗都一直为人们传唱不衰。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追求民主自由。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被学校开除;也因此得罪父亲,离家独居。1812年,诗人又偕同新婚的妻子赴爱尔兰参加那儿人们反抗英国统治的斗争,遭到英国统治阶级的忌恨。1814年,诗人与妻子离婚,与玛丽小姐结合。英国当局趁机对诗人大加诽谤中伤,诗人愤然离开祖国,旅居意大利。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时代背景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正同资产阶级展开英勇的斗争,捣毁机器和罢工事件接连不断。法国自拿破仑帝制崩溃、波旁王朝复辟以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拿破仑帝国的解体也大大促进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1819年1月,终于响起了武装起义的枪声。就在武装起义的前夕,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在意大利和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雪莱的《西风颂》发表不久,这两个国家也先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西风颂的写作背景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短诗《西风颂》。这是1819年的事情。《西风颂》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集中在前三节: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诗歌明显地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景,后一部分抒情。第一节第一节,写大地上的景象。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子。在西风狂暴的吹拂下,落叶翻滚,黑暗的泥土里也有种子沉睡,等待来年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在一片肃杀、衰败的秋景中,还暗藏着来年的生机,而西风就是这一进程的推动者。在这节中,诗人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手法,在描写西风扫荡的秋天时,“黄的,黑的,灰的,红的像患肺痨”句,渲染出树叶凋零时一片色彩斑斓的衰落景象,而“鬼魅”、“巫师”、“疫疠”、“死尸”、“黑暗的冬床等词语、意象的出现,更突出了一种万物肃杀的气氛。但当写到“春天”来临时,语言的色彩又趋于柔和、明媚“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直呼“西风”为“你”,“秋之生命的呼吸”“碧空的姊妹”“有翼的种子”等使用了比拟修辞。“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像是墓中的死穴”“喇叭”“像羊群一样”等使用了比喻修辞。视觉、听觉、心理感受相结合,多角度写景。第二节第二节,诗人的笔触转向了高空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描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西风撕扯流云,让它们在天穹中形成雷雨,大自然的万钧之力由此显现。被风吹散的流云,被比喻成大地仁的枯叶,在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由此形成了自然的转换,“混乱”、“撕扯”、“纠缠”等词的使用,也强化了一种动荡的感觉(动感),破碎的云朵也像落叶那样,正在挣脱那些看不见的“枝干”。在下面的诗行中,诗人运用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象,将飘落在空中的云气,比喻成“狂女的飘扬的头发”。所谓“狂女”,原文是“Maenad”,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在古代的绘画中,她有着怒发披散的形象。狂怒的形象,四散的长发,恰恰准确地表现了乱云飞渡的自然奇景,也暗示出大自然的神秘和危险。“唱出赞歌”等:比拟;万钧之力:夸张视觉(黑夜,黑色的雨)与听觉(赞歌)相结合。第三节第三节,转而描写海洋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在西风的呼唤下,沉睡了一个夏天的地中海也苏醒过来,为西风让出道路,惊吓了海底的植物。“唤醒”“催眠入梦”:比拟“昏睡了一整个夏天”“迷人欲醉”“吓得发青”:夸张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抖颤”“颤栗”动词的运用形象生动。前三节小结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想象的翅膀飞翔在树林、天空和大海之间,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这三节诗中,诗人描绘了西风所到之处,自然世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歌颂了它那伟大的破坏力和创造力。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第四节回到了诗人自己。他呼唤西风将“我”带走,像树叶、浮云、水波一样,不羁地、自由地浮游于世界。诗人运用想象(假如……)、比拟(你的脉搏)、比喻(我是一片枯叶)等手法,采用了“假如我是……”四个假设,表达的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骄傲、轻捷而不驯)。第五节,诗人改用一系列祈愿的句式,表达了要与西风合为一体的决心和勇气。延续了第四节的意图,层次递进。“你的竖琴”“像枯叶一样”“振起的音乐”“符咒似的”“预言的喇叭”:比喻“你”“把昏睡的大地唤醒”:比拟“枯死的思想”:以有形写无形,以实写虚主题雪莱歌唱西风,同时也在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他歌唱革命运动,渴望自己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横扫旧世界一切黑暗反动势力。艺术特点首先,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题集中。诗歌前三节三个意境,形象鲜明,想象丰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四、五节由写景转向抒情,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中心思想仍然是歌唱西风。其次,象征手法的应用。《西风颂》整首诗从头至尾围绕着秋天的西风做文章,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没有脱离这个特定的描写对象,但是《西风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诗中的西风、残叶、种子、流云、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等,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再次,音韵优美,节奏感强。诗歌讲究语言的乐感,其文体形式讲究音韵和格律。在全诗中雪莱使用跨行乃至跨节的诗行很多,既表达了奔放的感情,又适合于不受羁束的狂烈西风的形象,形成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全诗五节格律一致,通篇为一个衔接紧密的整体,读起来优美而流畅。最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诗人以象征手法见长,本诗中以西风为主题描绘了一系列自然现象,狂暴的西风既是自然界的风,更是革命的风暴,诗人明写自然之风,本意却在呼唤、盼望革命的风暴,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象征手法使西风这一意象更加饱满而意蕴深刻。另外,拟人手法的应用:雪莱将秋天拟人化,将春季的西风称为春季的姐妹,年轻而具有生命力。诗人又呼唤“西风”这不羁的精灵,倾听它的歌唱,给西风以聆听的耳和放歌的喉。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雪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B.雪莱被恩格斯称为“天才预言家”。C.雪莱创作了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D.雪莱是一位无神论者。A2.下面诗歌不属于雪莱著名的“三颂”的一项是()A.《西风颂》B.《云雀颂》C.《自由颂》D.《光明颂》3.下面对《西风颂》艺术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题集中。B.运用了象征手法。C.音韵优美,节奏感强。D.语言含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DD二、填空题3.“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以上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与。拟人比喻一、选择题1.(2012)以下关于现代诗《西风颂》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西风颂》的作者是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B.全诗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收束,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C.诗歌塑造的西风形象威力无穷,可以将一切腐朽的生命——枯叶、黑夜、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扯碎,创造出全新的世界。D.在诗中,诗人以西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D“以西风自喻”错二、填空题1.(2014)“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西风颂》中的名句。2.(2015)《西风颂》是19世纪英国诗人“三大颂”诗作中的一首。3.(2018)“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作《》。西风颂雪莱雪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