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复习资料第一章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作协作的基本形式柜架。组织结构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组织理论又被称作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力、沟通等,都属于其研究的对象。组织设计理论则被称作为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它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把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加以研究。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古典组织理论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则是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强调人的因素;现代组织理论则是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主要是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机构和规章。动态除了包含上述基本内容之外,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静态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内容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依然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我国企业组织设计的原则1.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这是最基本原则。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由于受个人业务、知识、经验条件的限制,一名领导人能够有效领导的直属下级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有效管理幅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职务的性质、人员的素质、职能机构健全与否等条件的影响。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企业组织设计时,既要有必要的权力集中,又要有必要的权力分散,两者不可偏废。集权是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而分权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集权与分权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新型组织结构模式1、多维立体结构模式。有四个特点:1源于矩阵组织结构;2它把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3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综合考虑了产品、地区与职能参谋机构;4它主要应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2、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是指根据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人为地把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并将其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赋予它们尽可·能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让它们拥有自己的职能机构,使每一单位负有“模拟性”的盈亏责任,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3、分公司与总公司。分公司与总公司结构模式较多地出现在由横向合并而形成的企业中。4、子公司与母公司。子公司不是母公司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机构,它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此承担有限责任,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5、企业集团,是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种方式,与众多企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部门结构模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再加上上面的新型组织结构),各种模式都有自己的组合原则,如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以成果为中心和以关系为中心等组织结构设计原则。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任务小组)等模式,也就是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包括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等模式。系统地反映组织结构的主要资料有: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变革的征兆主要有: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等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方式: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组织结构整合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泛指各种类型人力资源规划,而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特指企业人员规划。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有: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除了以上三种人员计划之外,还包括: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其他计划。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1、外部环境:经济环境,人口环境,科技环境,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2、内部环境:企业的行业特征,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原理: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转换比率法。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实际上是要揭示未来的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员工的数量。员工总量需求预测方法公式:计划期末需要的员工数量=(目前的业务量+计划期业务的增长率)/[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的增长率)]人员比率法。采用人员比率法时,首先应计算出企业历史上关键业务指标的比例,然后根据可预见的变量计算出所需的各类人员数量。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人力资源信息库(针对企业不同人员又分为技能清单和管理才能清单),管理人员接替模型,马尔可夫模型。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包括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供求关系的三种情况:人力资源供应平衡;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结果是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人力资源供小于求,企业设备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也是一种浪费。第二章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一)个体差异原理员工测评的对象是人的素质。只有人的素质存在而且具有区别时,员工测才评才具有现实的客观基础。员工测评的基本假设认为:人的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为意志所转移的。(二)工作差异原理首先是工作任务的差异,也就是工作内容的差异,还有就是工作权责的差异。(三)人岗匹配原理所谓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理,根据人体间不同的素质和要求,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同构性,即保持个性需要与工作报酬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一)选拔性测评:是指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的测评。其主要特点如下:1、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即要把不同素质、不同水平的人区别开来。2、测评标准刚性强,即测评标准应该准确,不能使人含糊不解。3、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即尽可能实现测评方法的数量化和规范化。4、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5、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二)开发性测评:是指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依据。(三)诊断性测评:是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四)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指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程度为目的的测评,它经常穿插在选拔测评中。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一)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所谓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是指在素质测评过程中,既要尽量采取客观的测评手段与方法,又不能忽视主观性综合评定的作用;既要强调客观性,又不能完全追求客观性,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评工具客观性与测评主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让它们彼此优势互补,而不要相互对立。)(二)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所谓定性测评,就是采取经验判断与观察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性质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而定量测评,就是采取量化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数量特点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三)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静态测评是指对被测评者已形成的素质水平的分析评测,是以相对统一的测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测评,不考虑素质前后的变化。静态测评的优点是便于横向比较,可以看清被测评者之间的相互差异及是否达到了某种标准。但缺点是忽视了被测评者的原有基础与今后的发展趋向。动态测评则是根据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进行的素质评测。心里测试一般是动态的,而评价中心、面试与观察评定具有动态性。(四)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素质测评是对一个人的德、能、识、体的素质的测评,而绩效测评是一种业绩实效的考查评定。素质与绩效互为表里,素质是取得绩效的条件保证,而绩效是素质高低的事实证明。因此,应该从素质测评中预测绩效,从绩效测评中验证素质。)(五)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所谓分项测评,是把素质分解为一个个的项目分别独立进行测评,然后将测评结果简单相加。所谓综合测评,则是对综合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系统的测评。)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由标准、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标准:所谓标准,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标度:所谓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标记:所谓标记,即对应于不同标度(范围、强度和频率)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字母、汉字或数字来表示,它可以出现在标准体系中,也可以直接说明标准。品德测评法:FRC品德测评法,问卷法,投射技术。投射技术起源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治疗法。投射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评测目的的隐蔽性。2、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3、反应的自由性。六个知识评测层次是: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识是认知目标的最低层次;评价是认知目标的最高层次。能力测评包括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和学习能力测评。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一)准备阶段1.收集必要的资料2.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3.测评方案的制定(二)实施阶段1.测评前的动员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3.测评操作程序(三)测评结果调整1.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⑴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数标准不够明确;⑵晕轮效应⑶近因误差⑷感情效应⑸参评人员训练不足2.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⑴集中趋势分析描述集中趋势的量数,在数理统计学中叫集中量数。⑵离散趋势分析数列的离散趋势描述数列的分散程度,以差异量数来说明。差异量数越大,记者能够量数的代表性就越小;差异量数越小,则集中量数的代表性越大。⑶相关分析⑷因素分析3.测评数据处理(四)综合分析测评结果1.测评结果的描述:数字描述、文字描述2.员工分类。对员工进行分类的标准有两种:调查分类标准和数学分类标准。3.测评结果分析方法:要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曲线分析法。面试是指再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面试考官与应聘者照预先设计好的目的和程序,进行面谈、相互观察、相互沟通的过程那个。面试的特点:1、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2、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3、面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4、面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的;5、面试考官与应聘者再面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面试的类型1.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面试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斗结构化面度。结构化面试又称为规范化面试,是指依照预先确定的题目、程序和评分标准进行面试,要求做到程序的结构化、题目的结构化和评分标准的结构化;非结构化面度是指在面试中事先没有固定的柜架结构,也不使用确定答案的固定问题的面试;半结构化面试是介于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之间的一种面试形式。2.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面试可分为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3.根据面试的进程,面试可分为一次性面试与分阶段面试。4.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面试可分为情景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面试的发展趋势1.面试形式丰富多样。从单独面试到集体面试;从一次性面试到分阶段面试;从非机构化面试到结构化面试。2.结构化面试成为面试的主流3.提问的弹性化4.面试测评的内容不断扩展5.面试考官的专业化6.面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面试的基本程序(综合题)(一)面试的准备阶段1.制定面试指南2.准备面试问题3.评估方式确定4.培训面试考官(二)面试的实施阶段1.关系建立阶段2.导入阶段,在本阶段常用的是一些开放性问题“请你介绍一下你的工作经历”3.核心阶段,在本阶段主要采用的是一些行为性问题“……请讲一下当时的情况……”4.确定阶段5.结束阶段(三)面试的总结阶段1.综合面试结果:综合评价、面试结论2.面试结果的反馈3.面试结果的存档(四)面试的评价阶段面试的实施技巧1.充分准备包括:明确面试的目的,设计结构完整的面试,同时针对面试的每一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