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麦种植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麦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1、小麦概述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植物的统称,小麦起源于中东中东新月沃土,是世界上最早栽种的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冬小麦播种面积3.37亿亩,比上年减少67.5万亩,微降0.2%。总产量2313.4亿斤,比上年增加29.6亿斤,增长1.3%。单产达687.2斤/亩,比上年增加10.13斤/亩,提高1.5%。在供需上,2013/14年度全国小麦供给约2208亿斤,需求约2328亿斤,年度缺口约120亿斤,国内小麦供需仍处于紧平衡并略有缺口状态。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3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528元/吨。2014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为2360元/吨。1.1、小麦形态特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30~120cm,茎直立,中空,叶鞘无毛;叶舌膜质,短小;叶片平展,条状披针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1.2、小麦生长环境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如中国西藏,新疆高原地区)均有种植。受气候及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国际、国内上公认优质小麦产区为36°N附近,国内来说山东高密小麦品质较高,为公认的“黄金优麦区”,在民间素有“东北米,高密麦(面)”之说。1.3、国内分布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北部中部河南、江西、湖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庆、四川、贵州、内蒙古、新疆等省份都有种植。1.4、小麦品种根据小麦的种植时间和种植地点可以把小麦分成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冬小麦种植于温带地区,在秋天播种,而春小麦则生长在有长冬的地方,它在无霜的春天播种。在我国种植的一般是冬小麦。1.5、小麦生育期冬小麦的全生育期,即从播种到成熟的天数,一般在230~270天。小麦的一生可以分为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开花、结实、种子成熟等几个过程。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期。2、小麦播种2.1、选种2.1.1、选种原则既要选用与当地气候、栽培等条件相适应的品种,还要选用与生产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品种,同时种子质量要选用饱满、健康的良种。2.1.2、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晒种、拌种,必要时进行浸种处理。筛选:选择大粒饱满的种子;晒种:促进种子后熟,有效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拌种:药剂拌种,防地下害虫。药剂配比:50%辛硫磷100mL,加水2.5~3kg,拌种50kg,闷3~4小时。浸种:只用于晚茬麦,目的是催芽。胚根不宜超过种子长度的1/3,且播前晾干。2.2、整地整地的质量要求:深、细、透、实、平。深:深耕25~33厘米,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强微生物活性,促进养分分解。细:深耕后必须把土块耙碎,耙细,保证没有明暗坷垃。透:要求耕透、耙透,做到不漏耕、不漏耙,把麦田整得均匀一致。平:耕前粗平,耕后复平,做畦后细平。麦田坡度要求不超过0.3%,畦内起伏不超过5厘米。实:表土细碎,下无架空暗垡,达到上虚下实。对过于疏松的麦田,应进行播前镇压或浇塌墒水。2.3、施基肥提倡深施,结合深耕整地,均匀撒施,翻埋土里。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每亩用量有机肥1吨,氮肥30kg,磷肥24kg,钾肥6kg。有机肥缺乏时,也可以实行小麦、玉米秸杆还田的方法。2.4、足墒下种一般认为,小麦种子发芽的临界土壤含水量为15%,所以不同土质的土壤含水量沙土地要达到15%~16%,壤土地17%~18%,粘土地要达到20%,才可以下种。在没有浇底墒水的地区,一方面要多保蓄伏雨、秋雨,防旱蓄墒;一方面要快收快耕不晾茬,随耕随耙不晾垡,抢墒播种,尽量适时播种。2.5、播种2.5.1、适时播种华北地区在9月中旬播种;华南地区在11月中旬播种;华中地区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2.5.2、适量播种每亩用量一般10~15公斤。2.5.3、播种方法等行距条播:一般田4用17厘米等行距机播;肥力较高的田,为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可以增大到20~24厘米。宽窄行条播:一般在高产区使用。一般采用窄行15厘米,宽行20~24厘米;高产田采用窄行15里面,宽行30~33厘米。宽幅条播:行距和播幅都较宽,有利于通风透光。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2.5.4、巧施种肥播种时与种子一起施入沟里,一般每亩可用氮磷复合肥5kg左右,也可用硫酸铵5kg加三料过磷酸钙5kg左右。主要作用是促进分蘖,增加根系,培育冬前壮苗。2.5.5、播后镇压镇压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压碎土块,沉实土壤,促使土壤下层水分上升(体墒),同时还可以使种子和土壤进一步密接,有利于草出苗,育壮苗。3、大田管理3.1、苗期管理3.1.1、查苗补种:确保苗全、苗匀。3.1.2、压倒针:在三叶期镇压一遍,起到控主茎、促分蘖,控地上、促根系的作用。增加抗寒性,抗旱性,同时压实土壤、防治通风,有利于安全越冬。3.1.3、及时治虫:出苗后及时查治麦蚜、灰飞虱和叶蝉等害虫。3.1.4、及时冬灌:小麦越冬前要浇好封冻水,防旱、抗旱。冬灌是早春防旱、防倒春寒的重要措施。3.2、返青期管理返青期是从返青开始到起身,历时一个月,是苗期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中心任务是促麦苗早发稳长,巩固冬前分蘖,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为提高成穗率,增加穗数和争取大穗打下基础。3.2.1、锄划松土:疏松表土,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育,提早返青。3.2.2、追肥因苗追施。对于长势较弱的苗或地力差、早播徒长脱肥的苗,应早施、重施返青肥,可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施肥,一般每亩追施碳酸氢铵20千克左右,缺磷麦田应施磷酸二铵每亩10~15千克。但对于生长较旺的麦苗则不施返青肥,推迟到起身时追肥。3.2.3、浇返青水因苗、因地制宜。冬前未浇冬水或冬灌较早,返青时较干旱的麦田可适当早浇返青水,但水量不宜过大。冬水浇灌适时,麦苗生长健壮的可适当晚浇返青水。3.2.4、及时除草可用化学除草。每亩用72%2,4-D丁酯40~50克,兑水15~20千克或用20%二四甲氯水剂200~250克,兑水15~20千克喷雾。但四月中旬以后不宜再喷药。3.3、起身至开花期管理从起身开始经过拔节、孕穗、抽穗到开花,从4月上旬开始到5月中旬结束。这是小麦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3.3.1、合理运用肥水此期若水肥供应不足,会严重影响幼穗发育,小花大量退化,造成减产。因此必须在拔节、孕穗阶段,根据苗情力争追肥浇水,先促弱苗,后促壮苗,分类管理,灵活掌握。3.3.2、中耕松土:在拔节水后进行,目的是保住墒情,养根护叶。3.3.3、防病防虫:春季是病虫害高发期,要做好病虫测报,及时防治。3.4、后期管理小麦从开花到成熟,进入生育后期。一般从5月上旬到6月中旬,约30天。在这个时期主要工作是养根护叶,延长上部叶片的绿色时间,防止早衰或贪青,保花增粒,促进灌浆。3.4.1、浇灌浆水:小麦抽穗后水分需求非常大,要做到“地皮见湿不见干”,连续浇好抽穗、杨花水、灌浆水和麦黄水。3.4.2、根外追肥:每亩用0.1千克磷酸二氢钾加50千克水喷雾,达到增产效果。3.4.3、防治病虫害:要注意防治白粉病、锈病、蚜虫和粘虫等危害。3.5、小麦病虫害3.5.1、主要病害3.5.1.1、小麦赤霉病危害症状:小麦赤霉病可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发生穗腐时,最初在颖壳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发生时期: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防治措施: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75公斤常量喷雾,在小麦扬花始期喷施一次,间隔5~7天再喷施一次。3.5.1.2、小麦白粉病危害症状:该病可侵染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生时期:小麦白粉病一般于4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下旬至成熟为流行期。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可引起白粉病严重流行;小麦群体过大、不合理施肥特别是偏施氮肥的田块会加重病害发生。防治措施: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100克,加水45~75公斤常量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防2~3次。3.5.1.3、小麦纹枯病危害症状: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严重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在茎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后期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发生时期:小麦播种后便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发病适温为日均温20~25℃;在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到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病情指数上升;5月上中旬以后,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选用丰产性能好,抗(耐)性强的或轻感病的良种,增施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增强抗病力。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⑵化学防治。①播前药剂拌种:每10公斤麦种用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5克或2.5%适乐时乳油10~20毫升进行拌种。②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当病株率达15%时,亩用12.5%禾果利30~60克或15%粉锈宁100克加20%的井岗霉素25~50克兑水45~75公斤对小麦茎基部进行喷洒,隔7~10天再喷洒一次,连喷2~3次。3.5.1.4、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也是我国冬小麦最重要的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危害症状:小麦锈病的主要症状是“条锈成行叶锈乱”。具体区分为:小麦叶锈病,夏孢子堆发生在叶片上,夏孢子堆小,橙黄色,圆形至长椭圆形,不规则排列;冬孢子堆主要在叶背面和叶鞘,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散生,埋于表皮下,有依麦秆纵向排列成行的趋向。小麦条锈病,以危害叶片为主,也可侵染叶鞘、茎秆和穗部;叶片上夏孢子堆较小,鲜黄色,狭长型至椭圆形,排列成条状并与叶面平行;冬孢子堆黑色,狭长形,埋于表皮下,排列成条状。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夏孢子在适合温度(1.4~17℃)和有水滴或水膜的条件下侵染小麦叶片,经潜育后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夏孢子随风传播进行再侵染,一般在5月上旬可见到病叶;叶锈病菌夏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气温20—25℃经6天潜育,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发生盛期在5月中下旬。防治措施:对普查中发现条锈病发病中心要集中进行围歼防治,控制其蔓延。当大田病叶率达0.5%~1%时立即进行普治,每亩用12.5%禾果利30~35克或15%粉锈宁乳油50~100克喷雾防治。3.5.1.5、小麦全蚀病危害症状: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地上部的症状,主要是由于根及茎基部受害引起的。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各生育期发病症状识别如下:①分蘖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出麦苗,用水冲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