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邻》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智子疑邻》说课•[教材分析]:•《智子疑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十课,这既是一则文言文,又是一则寓言。作者韩非。文章开头仅用八个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宋”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天雨”导致“墙坏”,“墙坏”又为偷盗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故事的要害是“不筑,必将有盗。”。教学内容•《智子疑邻》讲述了一个富人因故丢•东西后,预见相同的两个人却遭到不同的对待的故事。其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预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的对待。以此说明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有偏见。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知识目标』了解寓言的一般常识,掌握一些关键文言字词,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复述并翻译(直译)。•『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2、分析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寓意,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语文•基础比较薄弱;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加上故事本身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自读能力;二是联想与想象;三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手段]•1.诵读法。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来理解关键词语,感知故事情节。对内容的理解,先疏通文意再复述故事的方式。(可用看图说话的形式展示。)•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在疑难处给与指导和点拨。寓意的认识和理解应深刻,可多角度概括寓意。•3.主要采用自主、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充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5.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学生扩写寓言。(教师指导并示范)[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寓言和作者•四.指导学习《智子疑邻》•(一)整体感知(二)问题探究•五.拓展训练•六.作业:扩写《智子疑邻》《韩非子·说难》教者:朱学忠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3.学习扩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寓言:是以劝谕性和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常常虚拟一个简短的小故事,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古讽今,借小喻大,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中。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常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其中《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1.听录音,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翻译并复述。——掌握字词、翻译句子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看图复述故事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智子疑邻》天雨墙坏()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不筑必()将有盗其家甚智()其子1.我来释词下雨老人说晚上果然丢失一定以…聪明⑴宋有富人,天雨墙坏⑵不筑必将有盗⑶暮而果大亡其财⑷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我来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因为下大雨,墙被毁坏了如果不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儿子非常聪明,却怀疑是隔壁老人偷的3.词类活用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家甚智其子()名词作动词下雨形容词作动词以……聪明精读课文,把握寓意•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宋国富人为什么会“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寓意归纳拓展阅读韩非子《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天天发生的。◎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扩写《智子疑邻》温馨提示:•1.描写富人之富,渲染天下大雨墙壁倒塌的情景,为下文失盗埋下伏笔。2.可加进去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行动、神态”等描写并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