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瞭望·· 海湾战争之后,美军学术界围绕一系列作战新概念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快速主宰”论的鼓吹者主张把战争打击的重点放在对手的意志上;目标论的支持者则提出用系统理论指导作战目标的选择;“平行作战”思想热衷于探讨取代“线性”作战的新作战样式;“基于效果作战”论的观点则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军指导与筹划战争的思维方法,等等。这些新的作战概念相生相融,互为补充,形成了以“战略瘫痪”、“基于效果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和“网络中心战”四大作战概念为主干的美军作战理论实体,为美军战争实践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从本质上讲,美军的一系列新概念都与“战略瘫痪”思想有着一种思维方式上的联系。这些新概念虽然在内容上互相交叉,在观点上互相印证,在角度上各有侧重,但都主张基于效果而不是基于消耗的作战;主张使敌失能而不必追求将敌歼灭;主张把作战基点放在打击敌抵抗意志上而不偏重物理打击;主张把威慑运用于作战,通过震慑手段把意志强加于敌人,利用各种手段主宰战场;主张政治目的与军事目的的高度统一,通过系统分析找出敌重心,直接达成战略目的;主张战争的低成本和低损耗,包括降低敌方伤亡和附带损伤;主张时间重于空间,强调同时行动,快速解决问题。这些共同点就是“战略瘫痪”论的逻辑起点。 美国人认为,“战略瘫痪”是一种从物质、心理和精神上使敌丧失作战能力而并非将其歼灭的军事选择。它谋求以最低限度的军事努力或代价获取最大的政治效果或利益,注重为削弱敌抵抗意志而打击敌维持和控制战争的物质和精神能力,从而快速决定战争结局。总体而言,“战略瘫痪”的成败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即:对己方综合实力的正确评估、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运用和对敌方心理底线的正确认知。 有学者认为,“战略瘫痪”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为“三个突破”:一是突破歼灭战和消耗战的思维框架,追求以较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敌人丧失作战能力;二是突破机械化时代的作战模式,将敌方作为一个系统,打重心、打关节、瘫痪对方;三是突破单纯以消灭敌有生力量为主的目标模式,追求同时瘫痪维持敌人战斗力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而且更加注重精神打击。 也有观点从四个方面对“战略瘫痪”论进行分析,认为:在作战指导上,“战略瘫痪”思想是信息化条件下对传统“消耗战”和“歼灭战”思想的扬弃,从中产生了打击敌方意志的新概念;在作战目标的选择上,“战略瘫痪”思想着眼于敌整个作战体系,强调通过对敌战略性目标及系统关联的直接打击达成作战目的;在指挥方式上,“战略瘫痪”思想对决策与作战行动的时效性要求,促进了美军的指挥与控制更加强调快速、高效;在作战方法上,“战略瘫痪”思想促使美军由“消耗战”和“歼灭战”向重心攻击和结构破坏等战法转变。 “战略瘫痪”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空军的博伊德和沃登。前者被认为是“战略瘫痪”当代美军作战理论的思想基石当代美军作战理论的思想基石当代美军作战理论的思想基石——“战略瘫痪”论——“战略瘫痪”论外军瞭望··思想的克劳塞维茨学派。他强调冲突的精神和智力因素。美国人认为他的思想属于过程判断,旨在造成心理瘫痪。博伊德主张以比对手更快的速度或节奏展开行动,营造一个高度不确定、且令对手不能适应的环境,切入敌人内部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环,阻断敌人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使其做出错误判断,并以此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过程,迫使其放弃抵抗意志。沃登则被认为是“战略瘫痪”思想的约米尼学派。他强调冲突的物质方面。美国人认为他的思想属于行动判断,旨在实现物理瘫痪。沃登强调发挥技术优势,攻击敌方的关键节点,重点打击目标中的领导层,摧毁敌方的指挥与控制结构。二者对“战略瘫痪”思想认识的角度不同,但都强调“基于指挥目标的控制战”,他们的思想相互补充,对“战略瘫痪”思想的形成各有千秋之功。 许多美国学者在形成其思维成果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把《孙子兵法》的相关论述作为重要思想加以运用。“战略瘫痪”思想显然也与《孙子兵法》中的某些论述具有一定关联,我国有学者认为两者在逻辑起点、逻辑展开、逻辑回归三个方面存在如下不同: 第一,孙子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主旨是不战而胜之。“战略瘫痪”论虽然不强调从肉体上消灭对手,但主旨是通过瘫痪敌人战而胜之。 第二,孙子“谋战”,主张“上兵伐谋,其下攻城”,主旨是谋略制胜。“战略瘫痪”论则着眼于选择自己及敌人的目标,主旨是通过打击“重心”而取胜。 第三,孙子主张“先为不可胜”,主旨是营造胜敌而不被敌战胜的条件。“战略瘫痪”论则着眼于渗入对手的“精神-智力-肉体”,主旨是使敌丧失抵抗能力和意志。 由此可见,《孙子兵法》可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和平手段,而“战略瘫痪”思想本质上则并不是一种为和平而谋的理论。 总的看来,“战略瘫痪”思想在美军作战理论的发展中起到一种基础性理论的支撑作用,可被视为当前美军作战理论发展的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