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关系与性格故事情节有没有戏剧性,有时候也要看人物设计得有没有戏剧性。人物设计主要看两点,一看人物关系,二看人物的思想性格。即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如果说“事件”是故事情节的骨架和依托,那么,“人物关系”有时就是情节的血肉和实体,有句俗语叫“人物关系就是戏”,这是说,好的人物关系会使故事情节产生强大的戏剧张力。人物关系(三种):一是血缘关系,也叫自然关系,如父母子女,七大姑八大姨,“七舅姥爷他三外甥女儿”等都在此列;二是社会关系,如朋友、同学、同事等:对故事创作来说,血缘关系、社会关系只是表层关系,真正有用的人物关系是深层关系。第三种类型:利害关系。即:“敌、我、友”之间的关系。不要把“利害关系”狭隘化、庸俗化。利害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金钱、地位、爱情之争,如《为尊严站岗》中,保安一直在向妇人争取的,就是某种尊严和原则。在人物的“利害关系”上找到独特的切入角度,不仅关系到情节的新鲜感,也往往关系到故事的格调。故事情节有戏没戏,和人物关系设置得好不好是密切相关的,作者在构思时,要抱着一颗八卦和搞事的心,使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尽量纠葛、错综起来。其具体手法有:1、叠加法,即在一组关系上加上多层关系。这一手法十分常用,一般容量稍大的故事,人物关系往往都不止一个层次。如:一对男女,他们既是恋人(社会关系),又是对方的杀父仇人(利害关系);又如:一对兄弟(血缘关系),一个是警察,一个却是警察要追捕的逃犯(利害关系)。2、相连法,即利用种种手法尽可能使故事里的人物关系相连在一起,由此达到“多米诺骨牌”的效应。这一手法最常见的例子,某些偶像剧里的多角恋模式:A男喜欢B女,B女却喜欢C男,C男又喜欢D女……于是ABCD几个人物的关系全部连在了一起,一个人物有所变化,就会带动其他人物一起行动起来。3、叠加+相连。这是1、2种方法的结合,往往用于容量较大的中篇故事,对作者的构思能力要求也较高。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讲几种最基本的手法。一、为人物设计一个典型的性格特征。这一手法在幽默类的故事中较常见,如《马大哈住店》中,大大咧咧、“马大哈”就是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而民间传说中的吝啬鬼故事系列,“吝啬”就是人物最主要的特征,此外如阿凡提的智慧等,都是人物的标志性特点,作者牢牢抓住这些特征,不断进行夸张和强化,最终达到了强烈的效果。二、人物的性格要有所发展或变化,到了故事结尾,人物的状态甚至与故事开头发生了180度的逆转。这一手法在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和中篇故事中较常见。人物的性格为什么要变化?其实,这是由不断发展着的情节决定的。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人物往往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并做出越来越困难的选择。等到故事高潮来临的时候,这些选择就会水到渠成地使人物的性格发生某些变化。三、用对比和反差的方法来揭示人物性格。性格的对比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对比,二是人物自身外表和内心的对比。第一种。为什么要制造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性格反差?最直接的原因是,不同的性格之间容易产生不同的冲突,这样就可以在性格冲突中设计出各种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例子《西游记》,师徒四人的性格十分鲜明而反差极大,每次有妖怪出来,这四位都会上演“一个要打,一个不让,一个挑拨,一个求情”的全套剧目,比较奇怪的是,读者非但不厌烦,还乐此不疲,实际上,人物形象一旦站住了以后,读者是非常乐意看到人物性格间的冲突和由此发展出来的情节的。性格的第二种对比是人物外表和内心的反差,“人不可貌相”,这句俗语本身就蕴涵着强大的戏剧张力。大家看到一个落魄的乞丐,就会猜想他是不是一个世外高人;看到一个笑眯眯的老人,就会猜想他是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作为一种技巧,这一手法有着它的生命力。《盲人斗法》中,盲人弱势的外表和聪慧强大的内心就形成了对比,从而加强了故事的可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