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剖宫产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冷应蓉摘要: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在剖宫产患者的实施效果,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评价采取干预措施后的控制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产科病房的所有剖宫产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分两个监测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了解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感染率,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规范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将手术医生的操作进行危险因素的调整后反馈给手术者等进行干预。第二阶段评价采取相应措施后切口感染控制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共监测两个阶段2398例次,手术部位感染17例次,手术部位感染率0.7%,(干预前后分别为1.16%及0.31%,两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p=).结论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关键词:剖宫产患者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分析剖宫产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会增加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并且增加住院费用,给社会和个人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1]。因此,我院开展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并对发生感染的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现总结如下:1.资料来源与方法2.一般资料11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我院所有住院剖宫产手术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及切口分类方法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手术部位感染分为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及器官腔隙感染。22调查方法调查分两个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为评估阶段(第一阶段),探讨引起剖宫产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如侯手术时间、患者的体质评分等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不仅对手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监测,同时对手术后出院的患者也进行跟踪观察,了解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计算出每位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并反馈给手术医生,,使临床医生知道手术后患者感染的情况,从各方面寻找造成感染的原因。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为干预阶段(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发现的危险因素[2]进行干预,如通过对手术患者术前在门诊做好相关检查以缩短住院后的侯手术时间,术前加强手术患者体质的培补,规范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将抗菌药物带入手术室在切皮前30-60min内应用),规范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注意加强与手术医生交流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等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切口感染情况及干预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价手术感染控制效果。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候手术时间及术后预防用药天数统计描述采样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不同监测阶段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监测时间手术例次感染例次感染率%Χ2P第一阶段1123131.16第二阶段127540.312结果21手术部位感染率2个阶段监测手术2398例次,手术部位感染17例次,第一阶段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16%,第二阶段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0.31%)明显低于第一阶段(0.85%)(p0.001)(表1)22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干预前后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2)。表2不同手术类型的感染发生情况手术名称危险指数[3]第一阶段手术例次感染例次感染率第二阶段手术例次感染例次感染率χ2P剖宫产术1343讨论本研究显示,通过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能有效降低各类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本次调查中将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及麻醉评分作为手术医生开展手术的评分指标,以此来客观评价医生开展不同的类型手生感染情况,通过危险因素的调整,各级医生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可以进行客观的比较,干预后手术不同危险指数的感染率有所下降,(P<0.05)。2.%,起到了显著控制感染的效果(P=0.01)。说明针对第一阶段监测中了解到可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的各个环节因素进行干预,能收到满意的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3.2结果切口感染排除环境因素及部分外源性因素(如室内环境、消毒液、医务人员洗手方式、手术野准备、手术器械消毒)与滞产(3例占0.13%)、胎膜早破(4例占0.17%)、肥胖(2例占0.08%)、贫血(1例占0.04%)、糖尿病(1例占0.04%)、手术时间延长(1例占0.04%)、麻醉效果不满意(2例占0.08%)术中出血量多(2例占0.08%)、缝合止血不当(1例0.04%)、等关系密切。3讨论感染因素分析:切口危险感染因素有外源性因素,环境因素和内源性因素。近几年来我院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把握对医疗器械灭菌消毒,定期进行室内细菌监测,规范医务人员洗手方式。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感染率在逐渐下降,感染人数无群聚现象。就我院感染原因分析如下。3.1滞产及胎膜早破如果产程超过12h或胎膜早破超过6h以上,剖宫产患者就有感染危险。从我院情况分析,因滞产、胎膜早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占较高比率,产科切口中异位繁殖的细菌基本上是由下生殖道所致,滞产产妇消耗体力较大,抵抗力下降,下生殖道细菌通过剖宫产娩出胎儿而带入腹部切口成为条件致病菌,致切口感染。3.2营养状况改变如肥胖、妊娠合并糖尿病、贫血等也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因皮下脂肪层厚,影响手术野使手术时间延长,其次相对手术切口张力大、缝合过密、异物(如缝线)过多,容易造成脂肪液化合并感染。糖尿病患者切口感染不易愈合是因为高血糖使血管内皮增生局部供血供氧能力降低。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下降,携氧能力差,使组织缺血缺氧切口不能按期愈合。3.3麻醉效果不满意,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缝合止血不良造成切口感染是医务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麻醉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操作。手术时间每增加1h感染的危险将增加一倍[2],另外缝合止血不当术中出血过多,皮下血运丰富,断裂血管如不及时结扎,出现皮下血肿,局部瘀血,影响切口愈合。3.4减少感染的方法首先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管理,认真遵守外科手术原则,加强责任心,对存在感染因素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3.4.1对于滞产、胎膜早破患者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发现滞产及时处理,胎膜早破超过6h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另外术前或术中给抗生素是减少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术中尽量保持切口清洁,对有可能污染的切口给甲硝唑冲洗,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对术后持续发热的患者常规做血培养+药敏,同时做宫颈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培养+药敏,以及时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另外有阴道炎的孕妇,应在产前治疗阴道炎,已经临产的产妇应在术前彻底消毒阴道,术中冲洗宫腔时尽量不要让冲洗液流入腹腔或污染腹壁切口,缝合腹膜后再冲洗腹壁切口。3.4.2对营养状况有改变的如肥胖患者切口要整齐,切皮下脂肪层切口壁应上下垂直,若偏斜,缝合时易留死腔,缝合要仔细认真尽量使用细小的缝线,消灭死腔,减少异物(如缝线),动作轻柔快速,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如果皮下脂肪厚没有超过2.5cm[3],皮肤皮下组织可一层缝合。糖尿病患者要及时应用胰岛素,贫血患者术前术后加强营养,纠正贫血,血色素低于70g/L可给予输血,血色素在70~100g/L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输血[4]。3.4.3麻醉效果差可给予必要的辅助麻醉,以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参考文献:[1]董明.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与预防[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2):995-999.[2]龚瑞娥,吴安华,冯丽,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J].中国普通外科杂感染的高危因素,2008,17(7):724-726.①肥胖:本文36例感染者中有12例体型肥胖,体质量达90~120kg,因腹壁脂肪过厚,可能存在缝合缺陷,留有死腔,致使脂肪发生液化、坏死渗液或渗血等,使伤口修复延迟而招致感染。其感染率最高可达13.5%[1];②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常有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从而影响了伤口的愈合导致感染;妊娠晚期及临产后的阴道炎,由于阴道内存在着大量的致病菌,可从生殖道各创面侵入,引起感染;③胎膜早破且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及急症手术:本文36例感染者中有12例胎膜早破且破膜时间超过24h、15例产程延长超过16h,在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过程中,由于产妇过度疲劳,身体抵抗力下降以及多次的肛查、阴道检查,使存在于周围环境或产妇阴道内的致病菌乘虚而入,引起感染;急症手术则因手术仓促,术前准备不足,术野消毒不严密,导致伤口感染率增加;④切口缝线过紧、过密:缝线过紧、过密可影响切口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引起组织水肿、缺血坏死及缝线的异物反应,均可造成切口感染;⑤术中、术后失血量过多,机体抵抗力下降,伤口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加。3.2感染的诊治切口感染常于术后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39℃,5~7d切口出现红肿变硬,并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溢出;化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一旦诊断感染,立即拆除缝线并进行彻底的清创、引流及二次缝合,按时换药,3~4d无异常分泌物后,给切口红外线照射及75%乙醇纱布湿敷。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切口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及炎性反应的吸收,乙醇湿敷可抑制细菌生长,消除水肿,促进伤口的愈合。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给予足量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本文36例感染者经处理后均于清创术后9~10d愈合,且愈合良好。3.3感染的预防做好孕期保健及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孕期营养,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不必要肛门检查和阴道检查,在分娩过程中认真观察并处理好产程,避免产程过长,若经阴道分娩困难应及时行剖宫产术;提高手术操作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缝合切口要针距得当,松紧适宜,不留腔隙,止血彻底避免血肿形成;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般于麻醉开始时,选用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都有强大杀灭功能,且起效快的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静脉点滴,使抗生素在术中达到有效的血液浓度,利于防止切口感染。志,2008,17(7):724-726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