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理性的解剖刀——学习事实论据的分析方法一、如何叙例?议论文中的叙例,不同于记叙文的叙事,它不要求像记叙文那样的具体、细致,而是要求对事情进行概括,抓住事情中最能证明观点的方面进行简洁明白的叙述。一言以蔽之,围绕中心观点来叙例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因此,我们要注意从论点的需要出发,注意对论据进行灵活剪裁,挖掘增补,使论据和论点相适应。信念司马迁受了腐刑之后,并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忍辱负重不幸的遭遇,尤其是腐刑,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司马迁之所以能完成《史记》,是因为他经受住世人的白眼,承受了世人的流言蜚语,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之屈辱——宫刑,勇敢坚强的活了下来,完成父亲的遗愿。如何议例考场议论文运用例证,特别要遵循例证的一般思路先提出论点,然后概括、定向地叙述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分析,画龙点睛。下面主要谈谈“例证法”中“议例”的问题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思考:这段文字在使用论据进行论证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事实论据)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论点)【分析?】存在问题:叙而不议,堆砌材料。思考:本段文字在叙述完论据后,是如何对事实论据进行分析的?自信,但不能盲目。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事实论据]街亭失守(论据的结果),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论点)。[因果分析]练习:请运用因果分析法在该段文字的末尾添加一段分析文字。人要自立自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11岁就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答案示例:……洪战辉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论据的结果]?他努力拼搏,用双手撑起自己和妹妹的一片天。因为自立自强[论点],他感动了万千国人。因为自立自强[论点],他收获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思考:本段文字在叙述完论据后,又是如何对事实论据进行分析的?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事实论据]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观点的反面假设);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得出与论据相反的结论)。[假设分析]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观点]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最后竟然忘记了自己的步伐,落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练习:请运用假设分析法在该段文字的末尾添加一段分析文字。答案示例:倘若,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观点的反面假设];那么,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得出与论据相反的结果]。假如,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观点的反面假设];或许也就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得出与论据相反的结果]。写作题:例证演练:事例:一只雄狮逮着一只狐狸,但没有吃它。因为狐狸答应每天逮几只小动物贡奉给狮子。于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狮子足不出户,天天享受着狐狸送来的食品,舒适得很。可是有一天狐狸什么也没有带来,狮子正要责问狐狸时,狐狸扑向它,将其咬死。——寓言《狮子与狐狸》要求围绕论点“懒惰打败自己”叙例,并分别运用假设法、因果法、答案示例假设法论点:懒惰打败自己:如果不是这样,假如这只狮子有自知之明,不是像那足不出户的娇小姐那样养尊处优,依然每天“巡视”着属于自己的领地,就能保持肌肉的健壮的良好的跳跃、格斗能力,那么狐狸怎能伤害自己?狮死狐口,可以说害死它的不是小小的狐狸,正是懒惰这把匕首杀死了自己。答案示例因果法论点:懒惰打败自己为什么狮子会被打败呢?还不是因为狮子整天过着“饭来张口”的养尊处优的生活,已使他失去了往日百兽之王的雄风;还不是因为它不去训练自己滚扑撕咬的能力,健壮的肌肉已松弛下来,变成了满身的肥肉,动作由矫健变成了“蹒跚”,身体由“力拔山兮”变成了“弱不禁风”。可以说害死它的不是狐狸,正是它自己的“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