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国际货币体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国际货币体系(IMS)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三节牙买加货币体系第四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五节欧洲货币体系附1: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简介附2:美元化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IMS的定义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法令条例、规章制度、原则措施、组织形式、惯例)其作用主要包括:确定国际储备资产与国际支付手段的来源、形式和数量;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际结算制度;协调与监督机构等。二、国际货币制度的分类与演变1、分类:按国际储备资产类型分: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国际信用货币制度(此时黄金与货币无固定的比价关系)。按汇率制度类型:固定汇率制(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与金汇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自由浮动汇率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等。二、国际货币制度的分类与演变(续)2、演变:国际金本位;(1880~1914)国际金汇兑本位制;(1925~1930)无序的浮动汇率制(竞争性贬值);(1930---1943)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3)目前的牙买加体系。(1976----)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背景二战后英、美两国的实力发生巨大变化,英降美升。英国凯恩斯计划与美国怀特计划之争。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国际清算同盟(世行)国际货币稳定基金Bancor与黄金单向挂钩Unite与黄金双向挂钩各国货币与Bancor建立固定比价各国货币与Unite建立法定平价逆差国可向同盟透支且顺差国也有义务采取调节措施基金组织主要任务是稳定汇率,向逆差国提供短期信贷二、主要内容与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由布雷顿森林会议所确立。(1944.7,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44国参加)1、主要内容:(1)美元黄金挂钩(每盎司35美元);(2)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上下波幅为黄金平价的1%);(3)规定调节国际收支措施(IMF、顺差国);(4)建立权威性的国际金融机构:IMF。2、主要特点:该体系具有统一性、权威性、严整性(违者制裁)三、正常运作的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应保持适度顺差,美元价值对内、对外稳定。2、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保持美元对黄金的可兑换性。3、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四、瓦解的主要原因及过程主要原因:特里芬难题----美元身兼二职(世界货币、本国货币)。主要过程:美元荒(1945----1955)美元灾(1956----1960)美元危机(1960----1969)五、作用1、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国际贸易的发展;2、促进了国际收支的平衡;3、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播(顺差国为维持汇率稳定,抛本币收购美元导致这些国家的货币发行量增加,通胀压力加大)4、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助长了美国的对外扩张。(美元特权、霸权、侵略)扩大信贷,将泡沫吹起来,等人民的财富大量投入投机狂潮后,猛抽银根,制造经济衰退与资产暴跌。当优质资产价格暴跌到正常价格的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时,他们再出手以超低廉的价格收购(国际上通常称之为“剪羊毛”;最近一次“剪羊毛”行动发生在97年的亚洲“四小龙”身上。)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后,与以前最根本的不同在于:从前的国有银行虽然有推动资产通货膨胀来赚取利润的冲动,但绝没有恶意制造通货紧缩的意图和能力。中国自建国以来之所以从未出现重大的经济危机,其原因就是没有人有恶意制造经济危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能力。当国际银行家全面进入中国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宋鸿兵:《货币战争》P86)“剪羊毛”:利用经济繁荣和衰退的过程所创造的机会,以正常价格的几分之一拥有他人的财产。当一国控制或较大影响其他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后,经济的繁荣和衰退变成了可以精确控制的过程,此时的“剪羊毛”行为对于某些主体而言,就如同从靠打猎为生的游牧阶段进化到了科学饲养的稳产高产阶段。(《货币战争》P97)19710815:美国已无力履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国际承诺,这是继1933年罗斯福对美国人民赖账以来,再次对国际社会赖账。(P176)二战后USD的双挂钩取得世界货币地位影响他国货发行;瓦解后几次的石油危机在大量输出美元的同时又极大地维护了美元的地位。(P187)有人提出:石油价格上涨4倍。暴涨4倍会导致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激增,抵消美元失去黄金支撑后各国对美元抛售所产生的副作用;另一方面还可打击某些繁荣国家经济,制造“剪羊毛”机会。(1949—1970:1.9美元/桶;1970—1973:3美元/桶;1973:5.11美元/桶)IMF四服良药:国家核心资产私有化;资本市场自由化;基本生活要素市场化;自由贸易国际化;第三节牙买加货币体系一、主要内容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扩大了特别提款权的作用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美等国份额有所下降)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数量牙买加体系实质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汇率制度的国际信用货币体系。二、主要特点1、汇率制度多样化:固定、浮动、有管理的浮动。2、国际储备多元化:SDR地位加强、黄金地位下降、外汇币种多元化、美元地位下降。3、调节国际收支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机制、IMF等调节机制。三、作用1、多种汇率制度虽能较灵活地适应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但同时也增大了汇率风险等。2、多元化的储备体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但增加了国际清偿力总量和结构的调控难度。3、多种国际收支调控机制虽能较好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国际债务危机,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第四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1、确立成员国在汇率政策、货币兑换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并实施监督。2、向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提供必要的临时性资金融通,以使其遵守上述行为准则。3、为成员国提供进行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的组织与途径。二、国际货币基金的份额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融通贷款资金的来源:(成员国缴纳的份额、资金运营中的收入、向成员国借款等)贷款类型:普通贷款;专项贷款**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改革过程1960年-----1969年SDR诞生1971年-----1976年浮动汇率制出现并合法化1978年以来牙买加货币体系生效EMS、ECU及EURO诞生二、改革方案在现行的牙买加体系上进行调整和改造;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参见:黄燕君第一版P357;姜波克P331)第五节欧洲货币体系(EMS)一、欧洲货币一体化历程第一阶段(1960----1971):跛行货币区第二阶段(1972----1978):联合浮动第三阶段(1979----1998):欧洲货币体系第四阶段(1999----):欧洲单一货币二、欧洲货币体系(一)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老的体系)欧洲货币单位(ECU)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MCF)稳定汇率机制(ERM)1992年9月中旬:意大利里拉和英镑退出了汇率体系----“9月危机”,EMS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姜波克P378—380)(二)欧洲单一货币(新的体系)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过程《马约》的三阶段计划:(P316)《马约》的六项标准:(P316)欧元实施时间:1998年5月:决定参加;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金投入市场流通;2002年7月1日:各参加国货币完全退出流。(实际上提前至2002年3月1日)(二)欧洲单一货币(续)首批流通欧元的国家:EURO1998年3月25日,经审定:15国中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葡萄牙、奥地利、芬兰和爱尔兰达标且愿意加入;希腊不达标;英国、丹麦和瑞典虽达标但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明确表示不愿加入。010101希腊加入;070101斯洛文尼亚加入欧元区;080101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加加入欧元区,;090101斯洛伐克加入欧元;欧元区扩大至16国。覆盖人口3.286亿;占欧盟近5亿人口近2/3,按07年产值计算16国产值近9亿欧元,占欧盟27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近3/4.(三)欧元诞生后走势及影响走势:1999年1月4日:1.18802000年10月27日:0.8225(6.9)2004年2月18日:1.28912005年1月(平均):1.33532005年2月(平均):1.30292005年3月3日:1.31652008年12月30日:1.4000影响:(详见P317~320)三、最适通货区理论(一)什么是通货区(或货币区)?1、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对固定2、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3、这种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地自由兑换4、有一个适当的协调和管理机构5、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二)加入通货区效应收益:实行固定汇率可避免汇率风险;实行主导货币的自由兑换有利于多边贸易和多边支付制度的建立及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协调机构有利于成员国间的合作减少交易成本。代价:汇率调节机制受限;区域利益与个别国家利益有时存在冲突;主权淡化。(三)最适度货币区理论(OptimalCurrencyAreaTheory)A、最适通货区理论(早期)1、要素流动性:1961年,罗伯特·蒙代尔提出。主张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2、经济开放性:1963年,罗纳德·麦金农提出。主张经贸往来密切的开放经济国家应该组成一个内同的货币区。3、经济多元化:1969年,彼得·凯南提出。认为经济高度多元化的国家才是货币区的理想参与者。4、金融一体化:1969、1973年,英格拉姆提出。侧重于资本市场的统一之条件(如利率)。5、通胀率相似性:1970、1971,弗莱明提出。通胀率相似性作为确定加入通货区的标准。6、政策一体化:1970年,托马斯·威莱特等提出。应当以政策合作作为国际收支的平衡机制,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统一的中央银行和统一的财政制度。B、最适通货区理论(后期,90年代以来)1、1992年,爱默生、格罗斯认为:一个市场一种货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选择根本上应由市场状况、尤其是市场需求来决定,具体的货币空间由实际的货币交易网络来划分,即只要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则单一货币就是最佳选择。(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涉及货币层面的时候,市场驱动的货币竞争极大地改变了货币关系的空间组成,显著地侵蚀了国家的货币垄断权力)贡献:(a)为主权国家间的货币融合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以往,货币总是被贴上国家主权的标签,货币统一成为国家统一的关键性标志,因而主权国家都不愿意放弃对本国货币的控制权)(b)货币服务于市场。(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化需要某种形式的货币融合,当一个国家无法更好地发挥货币职能与作用的时候,若货币权的让渡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福利的提高,那么就应该将货币权上交给更高层次的超国家机构)2、1992年,克鲁格曼“GG-LL模型”:如果各国间的贸易和要素流动性较大,那么组建货币区对各成员国均有益处,反之则不适宜。另外还用有关经济学原理借助图形直观地分析了单个国家(芬兰)加入EMS的成本与收益,使人们更为直观、形象地理解加入EMS的得失。四、中元区展望04年01月01日CEPA的实施:将有助于推进两岸三地(乃至于四地)经济一体化并由此将推进市场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内在要求货币一体化。两岸四地货币一体化。大中华货币一体化将有助于人民币的亚洲化。李晓等:论人民币的亚洲化,《世界经济》04年第2期P21---33附1:香港货币局制度一、主要内容与运行机制:市价市价7.8发钞行外汇基金市价二、香港港元联系汇率制度的评价(一)积极效应:1、个人、企业、政府都有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2、给金融市场提供一个稳定而安全的制度框架。3、港元联系汇率制确立了港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4、港元联系汇率制是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5、港元联汇制有利于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二)消极效应:1、联系汇率制度使香港货币当局失去了调整经济的灵活性。2、在港元联系汇率制度下不能通过汇率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3、有可能发生信用危机。附2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