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九册总目标及1-4单元教材分析主讲人:房山区良乡第三小学周生利指导教师: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赵成会第三学段课程标准和九册总目标一、九册总目标——识字与写字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九册总目标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在语文活动中巩固汉语拼音。2、认识常用汉字346个。其中173个字能正确书写(含8个多音字),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比较正确的运用;173个字能正确认读(含4个多音字)。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3、硬笔书写楷书,做到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九册总目标——阅读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九册总目标九册各单元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贯穿全册9-1继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9-2朗读、背诵课文。9-3继续进行朗读、默读、背诵等练习。9-5继续学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9-8重视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二、九册总目标——阅读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九册总目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5、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200字。1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初步处理信息。二、九册总目标——阅读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九册总目标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6、能借助字典、词典阅读,理解生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初步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7、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二、九册总目标——阅读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九册总目标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8、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10、在交流和讨论中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难点篇的训练:顺序——游览顺序感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表达方法—1、环境描写的作用2、结尾的作用3、借物喻人的写法4、通过想象抒发感情5、抓住环境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6、抓次要人物的情感线衬托人物形象7、感受题目的作用二、九册总目标——阅读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九册总目标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10、阅读叙事性作品,能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在交流和讨论中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11、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9、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作用。重点主要内容——1.写景状物的文章抓住不同方面进行串联。2.写人写事的文章抓住描写的事件进行归纳。3.从题目抓主要内容。分部分——写人:抓不同事件。状物:抓不同方面。写事:抓起因经过结果。二、九册总目标——阅读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九册总目标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14、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三、九册教材编写体例本册教材分为8个单元,共选编了32篇课文,其中16篇精读,16篇略读,还有8次语文实践活动。课后选编了6篇选读课文和6个语文趣味活动,书后附有生字表和认读字表。三、九册教材编写体例除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外,还包括:现代诗、古诗、寓言、古文、神话、说明文。文体丰富。三、九册教材编写体例8个单元的编排主题也各有侧重点。第一单元:祖国他人铭记心中第二单元:祖国江山美不胜收第三单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四单元: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第五单元:我们的生活充满爱第六单元:科普知识伴我成长第七单元:辛勤创业良好品德第八单元: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九册一至四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单元重点要求:1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2了解事件梗概(课文主要内容)。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4就课文内容或其中某个问题发表看法。5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6口语交际:介绍北京的一种特色工艺品或小吃。7习作:令我感动的一件事。1我们爱你,中国一重点要求:1了解诗歌的内容。即“是从哪几方面歌颂伟大祖国的?”2有感情朗读,背诵1—4小节。3理解并积累词语的意思。二教学建议1认真准备,收集资料。2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如:这首诗歌是从哪几方面歌颂伟大祖国的?第1小节是从哪方面歌颂祖国的?第2小节主要歌颂了祖国()。3引导学生把凝练、抽象的诗歌语言形象化、具体化。△边读边展开联想、想象。△利用图片、录像等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请了解情况的学生做介绍。4多种形式的朗读贯穿教学始终。5体会写法。(1)先从六方面介绍,再进一步抒发情感。(2)选择最具代表性(最具特点)的事物。(3)语言凝练,感情浓烈。2拐杖一教材特点1老题材写出了新意。第一,“新”在故事中的几个误会。误会1:小姑娘以为“我”腿有残疾,为“我”让座。误会2:“我”以为小姑娘认为“我”怀了孕或是看错了人。误会3:下车时,“我”拄着拐杖装瘸,让小姑娘继续认为“我”是残疾人。第二,“新”在几处“出人意料”。1小姑娘给“我”这样的正常人让座。2为了保护小姑娘的爱心,“我”提前三站下车。3为了保护小姑娘的爱心,“我”下车装瘸。4再次上车时把拐杖提得高高的。第三,“新”在立意上。“三新”:选材新、立意新、角度新。2叙述事件与心理描写紧密结合。3全文以拐杖为线索。二重点要求。1了解故事梗概,说说主要内容。2理解小姑娘关爱他人的品质,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美好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围绕“我”的做法,写一段阅读体会。三教学建议1抓小姑娘的表现,体会其品质。2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美好情感。(1)抓“我”心理活动及变化,体会“我”的感受。疑惑——恍然大悟——不安(2)抓“我”的动作及变化,体会“我”为什么这样做。拿——拄——提3关于写阅读感受。(1)要先审题,弄懂题目要求。(2)结合课文理解两个“为什么”。为什么一拐一拐地走出车门?为什么把拐杖提得高高的,快速上了下一趟车?(3)写感受的思路:先通过这两个细节谈自己对作者的看法、评价,再扩展到“我们应该怎样做”。4增加一个讨论题:“让座”原本是个很俗的写作材料,课文为什么写得不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语文实践活动1第三、四题,学习使用修改符号。1复习学过的6种修改符号。5册第6单元:删去、增加、修改(更换)6册第3单元:词语移到指定位置、前后词语互换位置、原字词保留。2读第三题:认识两种修改符号。3做第四题:先自己修改,再交流订正。介绍具有北京特色的工艺品或小吃:1要提前布置任务,选择内容。2收集、选择材料。3重点要求:说清楚,说明白。4创设交际情境。“向家乡来的亲友介绍”“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5交际性:(1)提问——解说。(2)评议说得怎样。习作: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重点要求:1写清楚事情的经过,重点部分写具体。2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心情等,表现出自己的“感动”。3写后修改。《拐杖》《北京老人》《森林警察》三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本,三篇课文的教学要和本次习作相结合。第二单元单元重点任务:1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2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3口语交际:介绍家乡一处风景名胜或一个独具特色的农家小院。4习作:(1)片段:仿照“孔隙”写法,把一个意思写具体。(2)大作文:按照参观或游览顺序写一篇作文。5其他。(1)顿号和逗号的用法,给人物对话加标点。(2)易读错字正音、形近字的辨析、根据意思写成语、摘录指定语句等。5记金华的双龙洞一关于理解“孔隙”的特点和写法。1孔隙的特点:狭窄、低矮。2是怎样写出孔隙特点的?①“通过写船窄表现了孔隙狭窄的特点”。(借写乙物写出甲物的特点)②“通过写感受写出了孔隙低矮的特点”。(通过写感受写出事物的特点)二关于仿写一段话。1重点要求:把一个意思写具体。2可使用“孔隙”一段的一种或两种方法。3不局限于课后的两个内容。如:天气真热呀!风(雨)真大呀!车上人真多呀!6颐和园一重点任务1知道课文写了哪些重要景点。2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说明的方法。3体会逗号与顿号的不同用法。4背诵第7自然段。5积累词语。二教学建议1关于课文的写作顺序。(1)全文按“总述—分述—总述”的顺序写。(2)第二部分(分述)按照不同内容介绍。2关于理解文章的写法。(1)抓住重点景点介绍。(2)运用“数字说明”、“举例说明”等方法。(3)说明与描写结合。语文实践活动2第四题,给一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1注意有的地方答案不唯一。2抓重点:一是顿号用法,二是人物语言描写中冒号、引号用法。3难点:提示语在中间时,“某某说”的后面用逗号。习作:记一次参观(或游览)活动1重点要求:(1)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写(交代清楚顺序)。(2)重点内容(景物)写具体些,非重点内容(景物)写简略些。2注意描写自己的感受、想法。《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要与本次习作相结合。第三单元一阅读课文的重点要求1懂得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体会生活的乐趣。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抓住要点,语言简练,语句通顺。(2)逐步掌握基本方法。段意串联法:把各部分主要内容连起来,归纳为文章主要内容。(3)视课文特点,渗透或交给其他方法。取主舍次、利用重点语句、题目扩展。(4)以说为主,适当动笔,注意难度。(5)用实例和比较的方法帮学生体会、修改。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多读课文。(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3)重视有感情朗读。(4)联系时代背景和相关资料。二作文1小作文:写一段话,介绍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某一特点。2大作文:我发现。9猫一抓住大猫古怪、小猫活泼淘气的特点。1形象具体地理解大猫古怪的特点。2体会大猫的古怪,要注意整体性。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胆小——勇猛3小猫的特点要抓得准确。活泼、淘气(或调皮、生气勃勃)4体会小猫的特点要多读体会,减少逐句分析。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1既要抓重点语句,又要从字里行间体会。2体会拟人写法的作用。3重视有感情朗读。三展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过程。第一步:说说每部分主要内容,出示答案。第二步:把两部分答案连起来。第三步:修改(增、删、改)。四关于写一段话。1要写这种动物内在的某个特点。2可写成几个自然段,可写成一个较长的自然段。不少于200字为宜。五注意正音。1“的确是啊!”读作“ra”。2“它若是不高兴啊,……”读作“nɡa”。10爱的奇迹一课文特点1具体描写主要人物的动作、神态和“我”的心理活动。2第一人称的写法使人感到真实而亲切。3环境描写突出人物特点。二重点要求1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2理解课题的意思。3体会“我”的思想感情。4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三教学建议(一)关于理解人物特点。第一、要抓描写比利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比利的心理活动。第二、抓描写“我”的语句,体会“我”的情感。第三、要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