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2、课前打开电脑。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二、新课教学解释:“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2、信息的传递”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3、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三、信息社会”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四、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利用电脑展示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全课总结1、什么是信息?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二、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56年我国开始规划电子计算机研制工作,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和北京有线电厂着手进行,1958年8月1日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即DJS-1型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共计用了4200个电子管、4000个晶体二极管,每秒钟运算速度是1万次。此后,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计算机事业发展迅速,1964年每秒钟运算5万次的晶体管计算机正式投入运行,1973年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150型和665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1983年2月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由中国国防科学大学在长沙研制成功,1992年11月每秒钟运算10亿次的银河-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11月每秒钟运算达100亿次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经快入了国际先进行列。第2课计算机的组成【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3)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1)计算机是由特定功能的各种设备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1.在讲授计算机硬件时建议采用直观教学法,教师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机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的。2.通过观看录像(介绍计算机基本组成)让学生体验感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3.教师还可以在计算机教室中实际地拆装计算机,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果学校条件许可还可以分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由学生拆装计算机,亲身体验,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分小组拆装计算机后,必须经计算机教师检查合格,各接插件均符合要求后才可以通电开机。在说明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时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二是从逻辑组成来看,即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楚。4.讲授计算机软件时,可以结合我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平时利用计算机处理相关工作。5.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机仅仅由硬件,没有软件是没有办法进行工作的,计算机再怎么聪明,没有人编写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它也没有办法进行处理。【参考资料】一、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现代的计算机面对用户的不再是简单的、由电子线路组成的机器,而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计算机系统。1.硬件计算机硬件从外观上看主要有主机箱、键盘和显示器,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个部分,一般地又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判断一台计算机的性能主要看两个指标,第一是CPU的型号与主频,第二是总线类型。打开计算机主机箱,里面有一块印刷电路板,这就是计算机的主机板(简称主板),一般地,计算机的重要控件都坐在计算机的主板上。主板的类型和品种很多,从类型上来说,它们都是以CPU来分类的,CPU芯片在主板上是可以插拔的。主板上还许多部件,如ROM、RAM、总线槽、插座、电池等。(1)CPUCPU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的英文缩写,它是计算机的运算控制中心,是计算机中集成度最高、最贵重的一块芯片。它是由几千~几千万个晶体管组成的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芯片。计算机所有数据的加工处理都是在CPU中完成的。CPU还负责发出控制信号,使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2)存储器①内部存储器内部存储器简称为内存,计算机要执行的程序、要处理的信息和数据,都必须先存入内存,才能由CPU取出进行处理。内存一般可以分为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ROM中存储的数据只能读出,而用一般的方法不能写入。它的最大优点是它保存的数据在断电后不会丢失,因此用来保存计算机经常使用且固定不变的程序和数据。ROM中保存的最重要的程序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这是一个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管理的程序。RAM中存储的数据可以随时取出来(称为读出),也可以随时存入新数据(称为写入)或对原来的数据进行修改。RAM的缺点是断电以后所存储的所有数据都将丢失。充当内存的集成电路芯片是做在一小条印刷电路板上的,称为内存条。内存条可以很方便地插在主板上,其容量由8MB、16MB、32MB、64MB、128MB、256MB等。在选择内存条时,要考虑容量稍大一些的,也不要插满槽口,为今后的升级及内存的扩充留有余地。②外部存储器内存的容量有限,且价格较贵,关机以后内存中所存储的数据就消失了,因此计算机还必须由外部存储器(简称外存)来存储数据。外存的特点是存储容量大、价格较低,所存储的数据在计算机关机后也不会丢失。外存有软盘、硬盘、光盘等。(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就是把数据送入计算机的设备,它接受用户的程序和数据,并转换成二进制代码送入计算机的内存中存储起来,供计算机运行时使用。输出设备就是把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输出的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就如同人有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嘴巴可以讲、手可以写字一样,是计算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手写笔等。键盘主要用来输入各种文字、数据和命令。鼠标器主要用于绘图以及快速地移动光标进行选择或输入。扫描仪用来将图形或图像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中。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显示器显示计算机输出的文字、图形或图像。打印机能把计算机输出的文字、图形、图像等打印到纸上,打印机的种类很多,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热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音箱能输出经过计算机处理的声音信息。2.软件计算机所做的一切都是靠运行软件来完成的。5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软件就是程序,其实这并不完整。70年代有人提出:软件由程序和开发、利用、维护它的一切文档组成。1983年美国IEEE组织给软件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软件是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相关的文档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所必需的数据。计算机软件大体上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一种综合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工作环境和开发工具的大型软件。系统软件主要有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两类。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大管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一台计算机必须安装了操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DOS、Windows、Linux、Unix等都是计算机上使用的操作系统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是用来编制软件的专门语言。我们使用的各种软件都是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很多,有BASIC、PASCAL、C、FoxBASE、VisualBASIC、VisualFoxPro等。(2)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用户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编制的软件。如图书馆资料检索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工资管理软件、辅助教学软件等。还有为各种不同用途编制的专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防病毒软件等。二、微处理器的发展历史你知道神奇的计算机芯片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Intel公司的创始人摩尔曾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解释:我们需要为芯片寻找一种基质,因此我们考察了地球的基质,它主要是沙粒,所以我们使用了沙粒(硅可由海沙滤取而得)。我们需要为芯片上的线路和开头寻找一种金属导体,我们考察了地球上的所有金属,发现铝是最丰富的,所以我们使用了铝。下面让我们循着Intel公司的发展历程,去探寻中央处理器的发展史。1971年,Intel公司首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4004,它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同年,第一台使用了4004芯片的微型计算机诞生了。1972年Intel公司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芯片8008,之后的几年中,8位微型计算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打开了一定的市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苹果公司的AppleII。1978年Intel公司推出了16位微处理器芯片8086,主频为5~8MHz。随后又有80186、80188、80286等16位芯片出现。这一阶段在微型计算机市场大获成功的是IBM公司的IBMPC。1985年Intel公司推出32位微处理器80386,指令中增加了页式存储管理,加强了图形处理的能力。同一年,Microsoft(微软)公司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这是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次革命性的进步。1989年Intel公司研制成功80486芯片。微型计算机市场日趋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993年Intel公司公布了新一代的处理器80586,并给它起了个商品名Pentium(奔腾),简称P5,集成度为310万个器件/片,时钟频率为60~133MHz,1995年2月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Pro芯片,简称P6,集成度为550万个器件/片,时钟频率为133MHz,1997年1月Intel公司推出了第一片带MMX技术的多功能奔腾处理器。MMX是Multi-MediaExtensions(多媒体扩展)的缩写,是为加快多媒体操作运算而在CPU内部新增了57条指令。这57条指令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