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宏观目标: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作出了“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实施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南北两大产业聚集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加快通州等重点新城和城市西部地区建设等,在“十二五”末期,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市城镇化率达到90%,10个远郊区县城镇化率全部超过70%。产业规划: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大力支持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鼓励发展服装、食品、印刷、包装等都市型工业,限制和转移无资源条件的高消耗、重污染的产业。改变中心地区功能过度聚集的状况,疏散传统制造业,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就业为宗旨,在有条件的边缘集团发展都市型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支持发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会展、旅游等产业。加快完善房地产业发展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政府行业管理与服务,积极引导和调控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注重社会公平,积极为低收入居民提供必要的住宅保障。重大项目:加快城南建设投资,预计未来三年,市区两级财政投资将超过500亿元,加上带动的社会投资,总投资将达到2900亿元。城南地区的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将会有较大规模的改善,帮助城南走出发展缓慢的怪圈。发展“首都圈”城市群规划建设:一是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高标准做好园区和基地总体规划;二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将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北京将向河北延伸城铁1100公里推进13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三是通讯体系建设规划。将通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固话通信等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加快河北与北京联网、同网改造,实现与北京固话通信无长途、移动通信无漫游。除此之外,还包括信息体系建设、金融体系建设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等。天津市宏观目标: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天津工业总量将翻番,达到3.5万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工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将培育形成1个万亿元级产业、2个超5000亿元产业和3个超千亿元产业。天津的目标是把天津工业打造成我国与世界实现产业对接的创新平台,全国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规划: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建设重大产业基地。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使其尽快成长为优势支柱产业。三是必须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抓项目建设、抓资源整合、抓政策落实,尽快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水平。四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坚持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高水平设施农业,稳定粮食生产,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大项目:“十二五”时期,将落实“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空间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将在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发展”方面实现突破,计划完成50座小城镇规划建设,完善环外地区公共设施,积极构建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要继续加快以“两港三路”(海港、空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铁)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有效衔接、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分担率,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海市宏观目标:预计上海“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放缓到8%左右。释放世博效应当作为本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致力打造“上海服务”、“上海智造”、“社会管理”等品牌。产业规划:今后上海转型的总方向可能是实现“六个转变”,具体来看是:推动发展理念向以人为本转变;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经济转变;推动生产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变;推动发展布局向城乡一体转变;推动开放格局向内外并重转变。积极吸引中央企业、外省市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参与上海国资调整和国企重组,推动国资从绝对控股向相对控股或参股转变。同时,鼓励本地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投资布局。积极申请设立中国保险交易所,并已通过市政府报国务院。重大项目:上海市今后五年将大力推进住房保障,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约100万套。主攻“大虹桥辅城”,以形成伴随产业重塑、人口集聚的西上海新区。“十二五”期间上海也要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H型走廊。努力构筑上海高技术服务业“中环”产业带。“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要实现翻一番,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要明显提高。低碳区域试点扩大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推进自愿碳减排交易制度。目前,崇明生态岛、临港新城和虹桥枢纽三个区域已开展相关低碳实践。上海迪士尼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并开园。重庆市:宏观目标: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带领西部大开发的开放高地。重庆经济保持平均15%的增速、GDP翻一番,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率先实现小康。产业规划:全市累计要完成工业投资1.5万亿元。1.5万亿元中的8000亿元,也就是一半以上,将在IT业中产生。“十二五”期间,重庆要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离岸国际数据处理外包服务基地,同时着力打造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软件及信息服务、风电装备、智能仪器仪表、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电网智能化,支持清洁能源发展。重大项目:将围绕基本实现“8小时出海”的总体目标,新增铁路运营里程980公里,运营里程达到2300公里,完成投资1500亿元。建成重庆至成都、兰州、西安、上海、长沙、广州、贵阳等7条铁路大通道,形成“一枢纽十干线二支线”格局,“3+1”客运站和“1+9”货运枢纽系统。河北省:宏观目标:重点支持环京津地区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产业增长极和区域增长点建设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把河北打造成中国北方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战略资源储备调配中心区;京津冀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休闲旅游、绿色健康食品和二次能源基地;河北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产业聚集发展样板区,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综合而言,未来五年,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要有一个大的提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社会结构调整要实现大的突破,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要有新的改善。产业规划:加快全省产业调整:生产要素转向沿海,加快工业聚集成区。钢铁工业要引导生产能力向沿海地区有序转移,形成两至三家千万吨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优化钢铁产能,十二五”期间,河北省钢铁产能硬性指标为9500万吨,并且“只减不增”。同时加快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预计到“十二五”末,使全省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集团减少到10家左右。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按每个设区市3至4个、每个县1个的数量重点规划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基本实现县县通。所有设区市通高铁。环京津产业发展规划中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明显,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0%和15%以上;区域和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加大新能源(不含水电)项目建设,力争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5%,比2010年提高2.6个百分点。年节约标准煤120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万吨以上。新能源发电装机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15%,比2010年提高7.5个百分点;建成1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100个绿色能源示范乡;培育6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重大项目:重点打造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两个经济增长极,突出发展保定新能源及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保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廊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唐山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沧州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沧州管道和管件装备制造基地、张家口矿山和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承德钒钛制品及装备制造基地等八个区域增长点,构筑环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带、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环京津高端食品制造产业带、环京津现代物流产业带。山东省:宏观目标:积极谋划黄蓝两大战略性区域规划,加快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发展,注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城镇规划方面,未来五年,全省形成青岛、济南双中心。强化济南和青岛两大中心城市,两大城市将加快城市空间拓展和内城更新,提高人口承载能力。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拉开城市框架、疏解旧城,形成多中心大都市。到2015年末,全省将实现城镇化水平达到55%左右,年均转移农村人口150万人,城镇总人口5300万左右。培育济南、青岛、潍坊、淄博、临沂、烟台、枣庄共七个人口百万以上城市。产业规划:重点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节能减排、新能源技术、信息化浪潮、新材料革命等领域,发展风电、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生物、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海水淡化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其培育成为山东新经济增长点。加快金融投资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投入,计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到30%以上。加快汽车产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汽车生产规模将达到300万辆,全省乘用车比重将超过50%,实现由以商用车为主体转变为商用车和乘用车同步发展。加大能源投资,到“十二五”末,全省煤炭投资规模要达到1000亿元以上,在预计3亿多吨的煤炭生产规模中,省内煤炭产量达到1.58亿吨,省外煤炭产量达到1.86亿吨,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文化产业方面,明确到2015年文化产业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或超过5%。加大服务业比重,山东已经确定2015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而2009年的这一数据为34.7%,45%的目标意味着今后五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加快金融领域规模发展,银行业务规模要继续增长,存贷款年均增幅争取保持在15%-16%。重大项目:加快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建设16处矿井,建设规模1260万吨,投产矿井18处,新增能力1665万吨,冀省内煤炭产量在於二十年内稳定於1.5亿吨左右水平。维持济宁、兖州、枣滕煤田现有开采规模,尽量延长临沂、淄博、新汶、肥城、龙口等老煤田矿井的生命周期。山西省:宏观目标:该省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要点,一是围绕工业新型化,谋划布局传统产业全循环、新型化、清洁化,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高端化;二是围绕农业现代化,谋划布局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围绕市域城镇化,谋划布局以“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推进方式和途径。产业规划:山西“十二五”时期在挖好煤的同时,用好煤,依托煤炭资源等比较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煤化工;及时跟踪利用世界先进技术,按照一体化、大型化、基地化的思路改造提升传统煤化工,做强做优精细煤化工,积极发展新型煤化工;要围绕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要发挥好全省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产业,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要根据自身情况,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发展非煤产业,在转型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重大项目:加快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建设3个集煤、电、油、化于一体的现代特大型煤化工企业。具体是:依托阳煤集团,实施跨地区并购,形成尿素、乙炔化工特色大型煤化工企业;依托晋煤集团对晋城地区尿素企业进行整合,组建特大型和清洁能源特色煤化工企业;对天脊集团、潞安集团和周边关联企业实施联合重组,组建大型综合性煤化工龙头企业。另外,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实现输煤与输电并举是山西实现转型的道路之一。“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在晋北、晋中和晋东建设三大煤电基地,实施“输煤变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