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专题1---经纬线等基础概念地球及地球运动特征一、地球1.形状:的椭圆形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二、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两极稍扁、赤道略鼓6371千米纬线经线图示概念地球仪上与平行的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的线赤道两极特点线圈形状圆形;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有能平分地球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组成经线圈,且每个均可平分地球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万千米,两极分别收缩成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最大,向两极递减指示方向指示方向指示方向赤道经线经线圈4相等相等相互平行两极点相等赤道东西南北2.经度与纬度纬度经度实质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的地球半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图示起始点(0°纬线)(0°经线)划分方法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为,度数,以南为,度数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向东为,度数,向西为,度数半球划分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赤道本初子午线北纬增大南纬增大东经增大西经增大赤道20°W~0°~160°E3.经纬网(1)定义:在或地图上由和相互交织构成的网。(2)意义:对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进行,确定其经、纬度坐标。三、地球自转的特征1.方向(1)侧视:。地球仪经线纬线精确定位自西向东2.周期: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3.速度角速度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为线速度由向逐渐减小;最大,为0除南北两极点15°/时赤道两极赤道极点注意:地球自转速度(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2)不考虑海拔因素,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4)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越低,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速度越大正相关四、地球公转的特征1.轨道:近似正圆的,太阳位于其中一个。2.方向:。3.周期:1恒星年,即。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4.速度:随公转位置而变化。如下图所示:椭圆焦点上自西向东365日6时9分10秒注意: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所用天数较多;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所用天数较少。所以北半球夏季时间长于冬季,北极点极昼的天数多于极夜天数。五、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黄赤交角概念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且有如下规律:【图表解读】(1)地轴总是与赤道平面垂直,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34′,与黄赤交角二者互余。(2)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但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4)南、北回归线太阳每年各直射一次,回归线之间的地点,太阳每年都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日期太阳直射的半球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3月21日——6月22日6月22日——9月23日9月23日——12月22日12月22日——3月21日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由南向北由北向南由北向南由南向北图形转换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ABCDA相关知识点及提升常见经纬网图的解读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常见例图演变简图①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如图②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如图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如下图判读要领①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②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③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异一般是相等的①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②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③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下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两地均位于中纬度B.③④两地均位于东经度C.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南方向D.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解析:据图可知,②位于低纬度;③④两地均位于西经度;④地位于②地的东北方向。答案:C(2)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同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A.①与②B.③与④C.②与③D.①与④解析:③与④同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答案:B经纬网的主要应用1.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右图。A在B的西北方向。(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①如右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东方。②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南方。③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2.定“距离”(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右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右上图AC。(3)右图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大体估算出。3.定“范围”(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4.定“最短航线”地球上最短航线要选择大圆劣弧(1)可以利用现成大圆,如经线圈、赤道圈、晨昏圈。(2)没有现成大圆,做大圆劣弧。北半球两点的大圆劣弧如下左图所示,应是向高纬(或者向极点弯曲),所以若从E到F,则东北—东—东南,若F向E,则西北—西—西南,南半球的大圆也应向高纬弯曲,如图G到H,则东南—东—东北,H到G,则西南—西—西北。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5)题。(1)图中M点在O点的________方向,N点在O点的________方向。(2)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3)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A.4440千米B.3330千米C.2220千米D.1820千米(4)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5)图中甲、乙、丙三个区域的图上面积相等,实际范围的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答案:(1)正北东北(2)B(3)C(4)B(5)丙乙甲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的判读与应用1.判断公转速度地球公转轨道为一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速度的大小可根据近、远日点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具体判断如下:2.判断四个节气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判断四节气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1)利用近、远日点判断,如右图:A为近日点,此时为1月初,最接近的节气为北半球冬至日,随地球公转方向依次为B接近春分日,C接近夏至日,D接近秋分日。同理可利用C(远日点)进行判断。(2)利用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如右图:地球公转至A处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依次可判断B为春分日,C为夏至日,D为秋分日。同理可利用C(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进行判断。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北京时间)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准时发射升空。据此回答(1)~(2)题。(1)“嫦娥”卫星发射期间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A.A→C段B.B→D段C.C→B段D.D→A段(2)国庆假期期间关于地球公转速度说法正确的是()A.逐渐变快B.逐渐变慢C.先渐快后渐慢D.先渐慢后渐快答案:(1)C(2)A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黄赤交角的变大或变小所导致的一系列现象的变化,图解如下:(1)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图: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2)黄赤交角变化影响如下所示: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相反。12月2日至次年1月1日这段时间内,太阳光线直射点移动的规律是A.先向北移后向南移B.一直往北移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D.一直往南移解析:本题是考查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可借助图解,使问题变得很直观(如下图)。太阳直射点每年6月22日前后,移到最北点,即北回归线上,随后向南移;12月22日前后到达最南点,即南回归线上;随后又向北移。答案:C(2010·北京文综)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1)~(2)题。(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A.3°B.5°C.8°D.10°(2)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思路点拨:第(1)题,海口、上海、北京、哈尔滨的纬度大致是北纬20°、30°、40°、45°,南北行政中心差约为25°,故纬线间距为5°。第(2)题,②与③(西宁、银川)分别位于高寒气候区和中温带;③与④的角速度相同;从春分到夏至时北半球均昼长夜短且①比④昼更长夜更短,故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更大;②与⑤均在北回归线以北,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离二者的纬度间隔均越来越大,这期间二者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应一样大。答案:(1)B(2)C[失分剖析]本题综合性较强,考生得分率低。其原因一是不能熟练运用经纬网定位,二是不清楚中国主要省级中心地理坐标,导致经纬度判断不准,以致后边一连串问题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