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扬州宝应我的家乡江苏宝应盛产荷藕,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荷藕之乡”。这里的荷藕体白个大,色泽鲜艳,营养丰富。不同季节采收的藕,风味和用途不同。夏季的花香藕解暑止渴;秋天的中秋藕宜作藕菜,看上去令人流涎;冬日的红锈藕和白锈藕含淀粉量多,适合蒸煮,香甜酥烂。古代文人赋予宝应藕许多形象妙誉,如“冰房”、“琼肌”、“西施臂”,称宝应藕粉似“鹅毛雪片”、“碎琼乱玉”,等等,形神毕肖,使人浮想联翩。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曾在宝应读书生活。宝应文化底蕴深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电影《柳堡的故事》发生地就在宝应,一曲“九九艳阳天”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电影《八仙的传说》、《新柳堡故事》也都取材、拍摄于宝应。拥有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刘宝楠故居、八宝亭、宁国寺、九里一千墩汉墓群等1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宝应县位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地处江苏省中部,夹于江淮之间,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是扬州市的“北大门”。历史名胜●隋朝初年,境内统一为安宜县。●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献宝唐肃宗,肃宗传旨:改年号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更名为宝应县,沿用至今。●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宝应县隶属扬州市。八宝亭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县岳东升浚得宝河,于河边立碑建亭,纪念真如得宝之事。清道光和民国初两度维修。民国年间,八宝亭作阅览室。50年代,被占为私宅。1983年于纵棹园内仿原型重建,亭为方形,琉璃瓦屋面,四角攒尖,高5米,周长12米,占地100平方米,由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额。原亭内明嘉靖三十年残碑及道光、民国年间修亭碑记,亦移置于亭侧,并新立碑刻记八宝亭重建始末。纵棹园纵棹园本为清代康熙进士乔莱的私家园林,以荷景著称。明代以前此地为一片汪塘,南通宋泾河,北达松冈。明代中期,宝应望族胡氏于此建了画川别业(别墅),明末荒废。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乔莱于此旧址上构筑了纵棹园。此园积土为山,植树为林,小中见大,颇多野逸之趣。亭台楼阁,景点甚多,曾吸引了不少学者名流咏诗作赋,对这清幽雅致的水景园林大加赞赏。百年之后,乔氏中落,纵棹园改建画川书院,成为当时宝应的最高学府。抗日战争期间,毁于兵火。解放以后,在原址重建此园和宝应县中学。1958名为人民公园。1982年,宝应县人民政府为保留传统特色,恢复原名,仍称“纵棹园”,并加以扩建,修整一新。目前,它位于城区中心,地处叶挺路、安宜路交汇点,占地面积68亩。九里一千墩汉墓群从射阳湖镇赵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乡的天平庄附近,东西长约4.5公里,在此范围内,墓墩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史书上说项伯和建安七子陈琳墓在此。这里曾出土“汉铜虎”、“千斤镫”、“双鱼铜洗”等汉代以来的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珍贵文物数百件。清代这里发现了孔子见老子石门画像石,后因日寇侵占,画像石下落不明,其拓片鲁迅先生曾收藏过,现在南京博物院珍藏。“九里一千墩”汉墓群遗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人们称它是“史籍的记载,文明的象征”。自然风景土特产品鱼米之乡荷藕之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宝应县土地肥沃,气候温润,西湖东荡,百里荷香,是全国著名的“荷藕之乡”。明清时期,宝应白莲藕粉被列为皇室贡品,有“鹅毛雪片”之称;宝应藕菜“蜜饯捶藕”满誉江淮,为四方宾客所称道。当时宝应名士喜好藕菜,产生了“全藕席”,室供碗莲盆景,壁挂荷花诗画,席中放一花瓶,以清水插鲜荷花数朵,色香味具全,颇具雅趣。11当今宝应的“全藕宴”列为宝应十大名菜之首,给您带来清淡、凉爽、馨香的感受。“全藕宴”包括下列名菜:蜜饯捶藕吉祥藕球葫芦藕托鸳鸯莲逢汤葡萄藕糕桂花藕粉圆藕海参糖水花香藕炸藕夹葱花藕饼荷叶叫化鸡合叶粉蒸肉金莲瓣琥珀莲羹甲鱼莲子羹糯米烂藕莲菜八宝饭百年好合水晶糕荷塘戏鸭荷叶八宝粥荷花金针木耳汤12谢谢,这就是我的家乡。咱宝应地方小,人比较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