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要内容2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所提出的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到中国共产党,都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经历了艰难曲折、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体现出科学预见、历史反思和实践检验的综合。3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将分为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2.列宁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分析•根据成熟程度的不同分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3、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分析•社会主义——短暂阶段,向共产主义过渡。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革命阶段。•1956年1月: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尚未建成。•1957年2月,区分“建立”“建成”两个概念。•1959年2月,搞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国家工业化等等,这还只是第一阶段,以后还有第二、第三个提高阶段,才能完成社会主义建设。•1959年底,“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进行的再认识“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二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1987年,十三大,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10,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1997年,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02年,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还需要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七大、十八大,都强调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未变。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第一层含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过渡时期或别的什么社会发展阶段。•第二层含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程度,即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不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还不成熟。•历史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一,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第二,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第三,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第四,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第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第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第八,树立共同理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第九,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7年下半年后,党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既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社会生产看,生产力落后,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落后,既包括生产力的落后,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从社会需求看,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需求既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案例:几次消费热潮•1979-1984案例:几次消费热潮•1984-1992案例:几次消费热潮•20世纪90年代案例:几次消费热潮•新世纪以来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工作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它集中概括了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和根本任务,是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总纲。1、基本路线的提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初步形成了基本路线的基本思想;•1987年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七大的新党章丰富了基本路线的内容,深化了对奋斗目标的认识。•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内容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富强——经济;民主——政治;•文明——文化;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集中展现。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主要内容和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本任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保证•“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动力与外部条件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党的优良传统,根本立足点)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所作出的科学概括,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党的纲领规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是一个政党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政策策略的根本标志。党的纲领包括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个部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最高纲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党在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或基本纲领•阶段性的行动纲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体现了五个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