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欢迎各区县教研员上海市大同中学莅临指导加强学校课程领导积极推进二期课改上海市大同中学杨明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教材改革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鼓励学校在实施课程教材改革过程中,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计划,努力形成教学特色。……(市教育工作会议)课程改革四个阶段文本建设全面实施形成制度学校承担了课程建设和实施的重要任务,校长和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基地实验将课改理念、课程方案校本化的过程,就是实现学校课程领导的过程。坚持“一个原则”关注“三个层面”规范“两个行为”一、坚持“一个原则”:树立科学的课改观确立了“原则与灵活结合,验证与创造并举,实践与研究同行”的原则,坚持课改的理念和改革的目标不动摇,坚持三类课程的结构不走样,坚持控制周课时总量不超标,坚持非考试科目的最低课时量不作假。并在这“四个坚持”的原则性前提下,对课程方案进行创造性地实施。二、关注“三个层面”:校本化建设之路“三个层面”指课程方案校本化整体设计,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校本开发。把握“三个立足”,努力做到“三个有利于”。即:立足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育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全面和谐发展;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个性特长发展的差异性;立足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需求。使课程实施更加有利于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更加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课程方案校本化的整体设计确立“课程目标的整体性、课程结构的多元性、课程教学的差异性”三个原则,力求做到“保住底线”——打牢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发展差异”——发展学生不同的基础;“鼓励冒尖”——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1、制订学校的课程实施系统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综合拓展课程(校本)科学素养科目人文素养科目学科拓展科目学科基础科目项目或课题学校课程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自主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国家提供校本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差异发展。2、编订每学期的课程实施计划课程实施计划严格按照每周35节的课时总量安排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实施。上午午会下午一二三四一二三四1历史数学政治体育新闻旅游英语物理英语化学2英语数学物理生命科学文艺综合课语文语文文学社3数选语文英语信息科技健康教育体选艺术诗文鉴赏自习4化学体育历史英语口语卫生政治数学劳技劳技邓小平理论5物理英语数学语选科技班会生命科学信息科技上午午会下午一二三四一二三四1物A地理体育政治新闻英语数学自修自修2数学英语语选物A文艺物理简史体选生命科学科技制作社团3英语数选化B地理健康教育语文STS课题研究课题研究4化B生物体育英语卫生艺术数学劳技劳技网络文明5语文语文物A数学科技班会英语口语政治高一学生课表个案高二学生课表个案3、制订学分制课程管理与评价方案采用学分制进行课程管理,保证基础型课程的学习,充分反映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价值和地位。(二)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学校应该发挥在课程标准落实上的领导力,保证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提出了“年段分解,底线上移,功能优化”的原则,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在三类课程中,制订并实施了《大同中学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纲要》。《大同中学化学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纲要》在基础型课程中,细化了学习内容的三级主题,并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水平适当提高了教学要求。同时对“学生实验”的安排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把《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各主题的“活动建议”内容有选择地分散到各学期中,并对“过程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做了明确的要求,作为学生限定性学习的内容。设计了开设的拓展型课程:化学实验、应用化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综合理科、化学双语等,课程内容一部分来源于《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拓展型课程各主题的“活动建议”,另一部分延用了多年积累的较成熟的主题。设计了每一学年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的层次要求。《信息科技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纲要》高一年级:基础型课程部分总课时数为68课时;拓展型部分(选修课程)课时数为60课时;探究型课程部分(研究型学习类课程与竞赛辅导)课时数为20课时;其中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学习整合的项目包括:网络技术与道德(上)、IT活动课(上)、计算机双语(上)。高二年级:以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为主,其中拓展型部分(选修课程)课时数为60课时数;探究型课程部分(研究型学习类课程与竞赛辅导)课时数为20课时;其中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学习整合的项目包括:受人与动物启发的自动化(其中部分内容涉及人工智能)、IT活动课(下)、计算机双语(下)、网络技术与道德(下)。高三年级:以研究型课程为主,主要是学校计算机特长认定学生的辅导和培养,结合英特尔创新大赛及明日科技之星的活动开展以学生研究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经验、教学的资源和自身的优势对教材进行再开发,设计适应性的方案,在课堂教学落实课标的行动中重点探索“三个问题”,关注“四个变化”;实现“三个转变”。三个问题如何解决课堂学生学习的低迷状态;如何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形成积极价值观的过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个变化“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变化;“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变化;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变化;传统手段向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变化。三个转变变知识讲授为生活建构;变教案执行为学程设计;变课堂操练为主动探究。(三)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校本开发加强对学校课程研究和开发的领导,整体设计学校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框架,整体推进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科目的开发。1、整体设计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框架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体育与健身体育与健身学习领域平面设计,古典音乐赏析等艺术艺术学习领域机器人制作初步,网页制作与动画,电子刊物制作,VB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等技术学习领域二千年前的哲言,热点追踪,历史事件人物探究,世界博览等历史、政治等自选课程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化学实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生命科学专题知识,物理简史,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生物国防等物理、化学等自选课程自然科学学习领域国家规定的专题教育活动数学统计,微积分初步,数学中的逻辑,图论,风险决策和对策的数学模型等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学习领域英语口语《大同文化》《邓小平理论基本常识》《网络文明》《红楼梦》与传统文化,王安忆小说阅读,中外散文精品赏读,古代诗文阅读,名著与电影、英语礼仪与口语等双语类课程:数学双语、地理与环境双语、生命科学双语、历史双语、计算机双语、物理双语、化学双语阅读与写作语言文学学习领域必修必修自主选修限定选修限定选修综合实践课程综合拓展科目(校本)学科拓展科目拓展型课程科目类型修习方式学习领域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框架研究型课程全员必修自主选修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制作创造发明应用科学新知识论坛综合课程课题研究知识论学校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框架2、整体推进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实践中做到“一个指向”,“两种策略”,“三个结合”,“四个途径”。一个指向:培养走向未来的大同人走向未来的大同人,应该有深厚的人文功底、扎实的科学素养、追求超越的创新意识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基础;应该是“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既怀民族情感,又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两种策略:广域建设,特色开发学校的培养目标提炼为“全球意识与民族自尊、合作与竞争、民主与法制、网络意识与网络道德、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创业与风险意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往与慎独”等八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整合在八个学习领域中,广域建设,立足八个学习领域提供给学生丰富的选择学习内容;特色开发,立足文化育人,重点开发支撑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学校文化的课程科目。三个结合:与学科课程结合,与社会多样化需求结合,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我们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课程开发与学科课程结合,拓展基础学科的学习内容,努力夯实学生的学科功底;与社会多样化需求结合,及时吸纳科技、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奠定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础;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养成和发展。四个途径:学校开发,课程引进,教师申报,专家指导根据学校的教育内容,由学校牵头组织课程开发;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选择、引进课程;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评估,对符合学校教育目标的课程支持教师开发;广泛开发社会资源,利用专家、学者专业优势设置拓展型课程。3、加强选课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制订了《上海市大同中学学校课程学习手册》,在学校课程的实施计划、实施方法、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选课咨询。学校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发“选修课程网络系统”。三、优化“两个行为”:课程管理行为与课程开发行为规范课程管理行为,发挥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作用,成立“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小组”。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完善学校课程整体结构,对学校课程布局的优化进行探讨;研究、讨论每一学期的课程计划,为学校课程计划的实施提供咨询;进行新课程开发的探索,对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指导,并进行课程教学调研和课程教学评价;对学校选修课程进行课程评价,审议、评估学校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选修方式、课程学分;在学校课程(选修课程)实施中,进行教师教学、学生选修、学习效果与质量的调研,进行学校课程教学的管理,并参与学校选修课程教师的考评。规范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程序: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小组教师学生申报评估反馈指导组织反馈反馈实施过程跟踪规范了教师课程开发的行为:“五个一”:每一门课程都有清晰的课程目标表述,每一门课程都有细致的实施要求,每一门课程都有科学的内容设计,每一门课程都有合理的课程评价计划,每学年为学生提供一份课程选修资讯。课程理想状态的实现,并不是仅依靠改革者的热情就能够达成的,实现课程功能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效益,还需要进一步做如下的努力和探索。目前学校教育应试、升学基本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学校课程开设与学生发展的评价仍较严重地制约着学校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因此,必须改善学校在素质教育探索中的制度环境,只有制度上的保障,学校校本课程的“边缘化”地位才能真正摆脱,课程实施的效益才能增强。•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不懈进行课程改革,扎扎实实提高教育质量,认认真真办一流的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敬请批评指正谢谢!06.05.09